•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郴州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结构进一步优化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8-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文化产业是代表全球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这一绿色产业、黄金产业、朝阳产业,是郴州贯彻科学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进两城建设的重要抓手。正是基于文化产业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扣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深入推进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全市文化产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的良好势头。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总产出326.6亿元,同比增长7.5 %,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5.4 %。其中: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出278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增加值94.4亿元,同比增长5.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全省排名第3。

  (二)主要特点

  1. 产业发展势头平稳。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同比增长5.4%。在全市文化产业10个大行业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实现增加值1.8亿,同比增长1倍多;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实现增加值6.9亿,同比增长25.2%;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14.4亿,同比增长33.1%。

  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文化产业的行业构成看,2016年,全市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各行业实现总产出46.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为14.4%,实现增加值17 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4.4%、14.8%。由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构成的“核心层”总产出13亿,实现增加值6.1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比重4%、5.3%。由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构成的“外围层”总产出33.9亿,实现增加值11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0.4%、9.5%。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总产出279.7亿,实现增加值98.1亿元,分别占文化产业的85.6%、85.2%。“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三大层次增加值结构由4.4:10.8:84.7调整为5.3:9.5:85.2。可见,全市“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态势进一步扩大,以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层”,还是支撑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品牌建设不断加快。一是加大投入。近几年来,全市先后投入10余亿元建成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以项目作引导,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如市文化中心、会展中心、演艺中心、北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永兴县安陵书院等建设。二是打造品牌。充分挖掘全市文化特色,打造民俗文化亮点,着力加强文化品牌塑造。如安仁赶分社、瑶族“还盘王愿”、嘉禾伴嫁歌、临武傩戏,都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服务群众。多个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平台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如《市民大舞台》、《林邑讲坛》、《南国·丽都会》等。

  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全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和休闲娱乐业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新兴业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市正加速建设或不断完善飞天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郴州矿物宝石产业园、临武县鸭文化推介工程和桂东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红色景点工程等项目。同时,深度挖掘和整理湘南民俗文化、福地文化、神农文化、湘昆文化、矿产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重点支持湘昆文化游、新田汉演艺游、裕后街美食游等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2016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25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12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329.7万人次,增长13.1 %;接待入境旅游者30.9万人次,增长4.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5.6亿元,增长15.5%,相当于2016年全市GDP的14.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8.7%。由此可见,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结合以及文化旅游品牌的进一步升级转型,是郴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新亮点。

  二、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产业品牌偏少。郴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被誉为“九仙二佛之地”、“天下第十八福地”、著名风景区苏仙岭已成为“城市名片”,昆曲艺术蜚声中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广场文化独树一帜。同时,郴州是湖南对接粤港澳,走向世界的“南大门”,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郴州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郴州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

  (二)文化产业规模不大。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5.1亿元,占GDP比重5.3%,比2015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从占GDP的比重看,全市文化产业处于全省靠前位置,但就产业规模而言,则处于全省中游、全国下游水平。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仅190家,实现增加值94.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额8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额11.5 %。

  (三)文化消费领域普通较低。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导的文化产业结构。以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5%,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但作为郴州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的文化休闲服务业,仅仅停留在初级层次,处于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水平,技术含量、文化含量较低。如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完备。文化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自身发展明显不足,主要问题在于和其他产业的协作不够,难以形成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受体制束缚,文化产业内部的广电、文化、工艺美术、旅游等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协作少;文化产业缺乏来自信息、制造、教育、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内部行业与省内、国内相关地区同类行业缺乏合作。这样导致全市文化产业的行业内部资源、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资源以及地区间资源难以有效整合,产业链难以延伸,产业层次难以提高,产业规模难以扩大。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人才总量和质量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各类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既懂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又懂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创新创意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模仿阶段,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关注不多,紧迫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强。企业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因人才短缺自主开发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内涵不足。

  三、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内涵与特色服务的名牌产品,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反复转化为物质财富。从欧美跨国公司发展实例中,可观察到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由于创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该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生产,也能获得丰厚的利益。郴州历史悠久,可继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提升经济价值,以坚守质量第一、保护品牌声誉为宗旨,从而实现郴州文化价值链升级。深挖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根据郴州文化资源分布的实际,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经济相融合,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以文化为魂,以各行业文化产业为载体,促进文化与各行业文化产业的联姻,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深度挖掘岭南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岭南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层次挖掘有色金属文化,形成融历史文化、地质文化、休闲文化和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有色金属文化旅游圈,打造特色餐饮服务、旅游服务、会展服务等多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近年来,全市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设了市文化中心、市体育中心和市演艺中心。然而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建议市委市政府对郴州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一是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通过出台土地、税收、规划、金融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加快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步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文化企业。二是对竞争乏力的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如文艺演出团体、电影院、新闻传媒等,应尽快转变机制,通过产权交易、共同投资、公司化运作等形式,挂大靠强,实施重组,做优做强,使其成为文化领域的排头兵。

  (三)积极引领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消费水平。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文化产业发展依赖于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生产和再生产的终极环节,积极培育、引领文化消费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着力提升文化消费观念。可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人们消费的审美水平和精神境界,培养人们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消费观念。二是切实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维护文化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增添公共文化设施,使更多人能够有时间参与文化消费。

  (四)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郴州市文化产业人才成长环境,建立企事业机构文化管理人员引进和培育市场化机制。一是主动吸纳有丰富经验和艺术特长的文化和管理人才投身到郴州发展建设中来,通过设立基金奖励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不断提高稀缺文化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二是完善郴州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湘南学院和郴州高职院等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化产业相关课程,培养一批既熟悉郴州本地市场经济规律,又颇具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人才。三是成立郴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整合全市文化产业研究力量和资源,围绕郴州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重点,通过理论研究、产业规划、信息收集等内容,为郴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倪殷 刘子昂]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