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郴州市“四上”企业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5-0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下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经济前行,为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着重要促进作用。2017年末,郴州市“四上”企业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产业分布进一步优化,但县市区发展不均衡,小微型“四上”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一、“四上”企业总体情况

  2017年末全市“四上”企业(不含投资)2916个,比2016年增加305个,增速为11.7%。分行业情况看,2017年末全市“四上”企业单位数量从大到小排列:工业1076家,占全部“四上”企业总数的36.9%;批发和零售业642家,占总数的22.0%;规模以上服务业501家,占总数的17.2%,房地产业342家,占总数的11.7%;住宿餐饮业194家,占总数的6.7%;建筑业161家,占总数的5.5%。

  二、“四上”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从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占多,骨干型企业偏少。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微型企业分类标准见附表),2017年末全市“四上”企业中,微型企业512家,小型企业1931家,中型企业447家,大型企业26家(其中工业13家、建筑业2家、批发业零售业7家、服务业4家)。小微型“四上”企业占比达83.8%,占比超过八成。大中型骨干企业偏少,处于全省领军地位的企业则更少,这说明郴州市场主体综合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高,扩大增强市场主体任重而道远。

  (二)从产业结构看,三产来势较好,但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市“四上”企业中第二产业1237家,占比42.4%;第三产业1679家,占比57.6%。第三产业数量较第二产业多 442家,占比高15.2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净增233家,比第二产业多161家,第三产业发展来势较好。虽然近年来郴州市“四上”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产业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为“四上”企业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近六成,但实现的增加值占比只有41.5%,比企业数量占比低16.1个百分点。

  (三)从地区分布看,中心城区聚集度较高,县市区差异明显。从县市区看,北湖区536家、苏仙区418家、永兴县332家、桂阳县322家、资兴市305家、宜章县284家、嘉禾县224家、安仁县161家、汝城县131家、临武县129家、桂东县74家。产业聚集高较高,市城区954家,占全部“四上”企业数量比重32.7%;郴资桂1581家,占比54.2%;郴资桂郴永宜2197家,占比75.3%。从县市区占比看,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桂阳县、资兴市企业数量占比超过10%,为别为18.4%、14.3%、11.4%、11.0%、10.5%,而汝城县、临武县、桂东县低于5%,分别为4.5%、4.4%、2.5%。

  (四)从新增角度看,优胜劣汰加快,退库问题不容忽视。2017年全市共申报成功“四上”企业518家,比全年目标(352家)多166家,但与此同时退库213家。其中,工业新增132个,退出80个,净增52个;建筑业新增22个,退出2个,净增20个;商贸业新增197个,退出64个,净增133个;房地产新增27个,退出28个,净减1个;服务业新增140个,退出39个,净增101个。从213家退库企业看,70%以上企业是关闭、破产或注销等原因,不足30%的企业是因为合并改制、搬迁、转行等积极因素。关停破产原因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整治、安全生产整顿、产能过剩、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价格下跌、滞销、资金链断裂等。

  三、“四上”企业的发展建议

  (一)优化环境,完善政府服务职能。结合郴州“放管服”和“一次办结”改革政策的推进,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经济主体准入门槛。改善融资环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充分利用全市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稳定经营、发展壮大。

  (二)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强化产业对接、优势推介,力争陆续吸引知名企业落户。尤其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多渠道引进外商投资,推动社会民间投资的增长,促进郴州产业发展。

  (三)助推转型,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经济互动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紧紧围绕有色金属、文化旅游、精品会展和矿物宝石、生态绿色、石墨及新材料五大重点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扩大其经济量规模,使其真正成为郴州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引导帮助企业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产业领域迈进,走“专精特新”之路。

  (四)加强培育,建立企业入统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将年度“四上”企业净增量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评估内容,并严格兑现奖励措施。实施“领军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培育一批产业支撑力、投资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力争全市培育3-5个产值50亿元以上、20-25个产值2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加强对120户重点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引导30户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0户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张    杰]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