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郴州市新增“四上”单位492家
“四上”单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支撑,是常规统计监测的主要对象,其入库的质和量对经济总量的扩大、速度的提升、质量效益的提高、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的加快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最新统计:2019年郴州市新增“四上”单位492家。
一、全市“四上”单位的总体情况
郴州市2019年共成功申报“四上”单位492家,比全年目标(273家)多219家,拉动全市GDP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新开业单位194家,成长型单位298家,退出单位308家,净增单位184家。另新增限上个体户153家,500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267个,改名改码单位38家。“四上”单位申报数量和审核通过率均居全省前列,为拉动全市GDP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从总量上分析
一是从全省排名看,郴州市新增数量在全省排名保持前列。仅次于长沙、湘潭、株洲、岳阳,与去年同期持平,占全省“四上”单位申报入库数的6%。
二是从分县市区看,“四上”单位申报工作发展不均衡。2019年,郴州市11个县市区均完成了新增“四上”单位申报工作目标,但发展势态强弱明显。新增“四上”单位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北湖区(88家)、桂阳县(74家)和苏仙区(65家),三个县市区新增227家,占全市的比重为46%。排全市后三位的有:安仁县申报数为19家,比全年目标多4家;汝城县成功申报23家,比全年目标多7家;桂东县成功申报23家,比全年目标多9家。具体情况如下:
三是从分部门看,各部门“四上”单位申报工作扎实稳健。2019年市直部门全部完成“四上”单位工作目标。新增“四上”单位数居前三位的是市商务局347家,比全年目标多164家;市工信153家,比全年目标多63家;市住建局79家,比全年目标多40家。三个部门新增267家,占全市的比重41%。
四是从分行业看,商贸业发展迅速。2019年全市商贸单位共成功申报“四上”单位191家,比全年目标多91家,另新增限上个体户153户,比全年目标多73家;房地产单位共成功申报55家,比全年目标多36家;建筑单位共成功申报18家,比全年目标多4家;工业单位共成功申报153家,比全年目标任务多63家。服务单位(市发改委牵头)共成功申报75家,比全年目标多25家。
(二)从增量上分析
一是从新增个体户看,郴州市新增入库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郴州市共新增限上个体户153个,比年初目标增加73家, 居全省第3。其中新增“四上”单位数居前三位的是北湖区31家,汝城县18家,桂阳县12家,分别比年初目标增加21、14、12家。增幅排全市后三位的有:桂东县、安仁县、宜章县。
二是从新入统5000万以上在建投资项目情况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19年全市新入统5000万以上在建投资项目267个,比上年增加13个,增幅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9年,全市“四上”单位申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四上”单位数量不断增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郴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但与当前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有政策性关停和企业经营下滑的客观因素,同时也存在新增月报“四上”单位不多、部分行业下降幅度较大、企业培育不足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一)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四上”单位申报入统是如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按照省对市重点工作综合绩效评估方案,《2019年度郴州市重点工作绩效评估实施方案》改变”四上”单位清查申报考核机制,只将此项工作纳入市直及中省驻郴有关单位重点绩效评估扣分项目,郴州市未将“四上”单位入库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导致前期各县市区不够重视,“四上”单位入库工作被动,新增月报入库企业一直比较少。为督促各县市区查遗补漏,加强”四上”单位培育工作,市统计局多次与市绩效办沟通协调,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才于12月作为加扣分项纳入市级对县市区重点工作综合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中。绩效考核调整方案通知下发后,立即取得了立竿见影的促进效果,年报时申报入库数量才迎头赶上。
(二)个别部门重视不够。个别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增“四上”单位入统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组织“四上”单位申报的主动性不高,对辖区内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缺少调查了解,鼓励企业申报的积极性不高,部门职能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三)基层统计基础薄弱。新进的“四上”单位虽然达到规模标准,但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仍然是较为粗放,特别是资源型工业企业、部分商贸和服务业企业,如采选厂、石材厂、矿产品贸易公司、餐饮店等。为节约成本,许多企业不设立专职会计、统计岗位,财务管理不健全,甚至连基本的账册都没有,企业统计基础非常薄弱。
三、几点建议
“四上”单位是市场经济重要的主体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申报工作。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产业项目竣工投产达效后新增一批;加强市场主体培育,规模以下单位成长壮大一批;强化政策引导,促使部分大个体户和产业活动单位转型升级,注册为法人单位转化一批。
(一)建立单位培育制度。建立”四上”单位培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培育企业的任务、措施和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四上”单位梯次培育库,把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实施重点扶持。
(二)加大名录库管理工作。区县要适时维护管理基本单位名录库,定期对基本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梯次培育企业,建立”四上”单位梯次培育库,为”四上”单位申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发展培育”四上”单位提供信息支持。
(三)建立综合扶持政策。整合出台培育发展”四上”单位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融资、土地、水、电、气、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特别要稳定企业税收政策;在落实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方面,优先安排培育库企业;在科技资金政策方面,对上积极做好争取工作,确保培育库企业得到最大的优惠。在激励措施方面,对培育入库企业进行奖励。对培育”四上”单位贡献突出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四)完善注册登记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将注册成为郴州市境内的法人企业作为基本条件。对一些生产经营规模达到”四上”单位分公司、分厂、分店和个体工商户,要做好引导和服务,支持其变更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对于这类转变身份为“四上”的企业,工商部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可对登记注册费用进行减免。
(五)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对培育企业,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收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积极申报”四上”单位。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