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消费信心 增强郴州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新冠病毒疫情仍然全球蔓延、全球经济衰退、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全市经济与全国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内循环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一、消费成为全市后疫情时代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一)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2021年,郴州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一极六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特别是消费经济,在一系列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实施下强劲复苏,成为后疫情时代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性增长。2021年郴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56亿元,增长14.6%,高于GDP8.8%和固定资产投资9.6%的增长速度,两年平均增长5.7%。消费品市场各行业全面复苏。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大行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29.9%、15.7%、25.4%和24.6%。居民服务类消费快速恢复。2021年,由于防控措施得当,郴州市未出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例,加之促消费政策的实施,居民服务类消费需求相比2020年快速恢复,多数行业由2020年的增速下降转为较快增长。全市住宿业16.7亿元、餐饮业119.6亿元、旅游总收入575.5亿元,分别增长20.8%、17.9%、16.6%,增速分别比上年快25.4、23和30.4个百分点;邮电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总量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完成52.6和5.3亿元,分别增长26.6%和25.9%。
(二)消费信心持续提高
为了解全市居民消费信心状况,2021年底郴州市统计局随机抽取2000名城乡居民开展了“郴州居民消费信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比较乐观”状态。据统计,2021年四季度,郴州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33.8,处于“比较乐观”的状态,比2020年的132.7提高了1.1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用于体现居民消费意愿情绪的指标,介于0—200之间。“100”为“乐观”和“悲观”的临界值,大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乐观,越接近200乐观程度越高;小于100时,表明消费者趋于悲观,越接近0悲观程度越深)。消费意愿指数提升最快。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三大指数:就业信心指数、收入信心指数和消费意愿指数均有所提升,分别为141.5、127.9和123.2,与上年同期比,分别提高了0.7、0.6和5.1个百分点,消费意愿指数提升幅度最大。在2000名被调查者中,有近七成消费者认为当前是购买所需物品的好时机。在问及到“请问根据目前的物价和您家庭收入情况,您觉得目前购买您所需物品(房地产除外)的时机是?”回答为“非常好”或“比较好”的占比为67.5%。消费信心提升来自对经济发展的认可。有八成左右的城乡居民对当前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和收入状况感到满意,并对未来充满信心。82%的认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好”或“比较好”,74.8%的认为本地区就业形势“非常好”或“比较好”,66%的对当前的家庭收入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而对未来的预期,持同样观点的比例分别为79.6%、76.6%、72.8%。
(三)居民消费提档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百姓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居民用于生活改善、享受的消费大幅增加。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下降。根据居民收支调查统计,2021年,全市人均消费支出为21399元,其中,人均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6426元,占比从上年的30.9%下降到30.0%;人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1254元,占比从上年的6.0%下降到5.85%。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提升。2021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额达到3795元,比上年增加了650元,比疫情前2019年的3311元,增加了464元。用于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消费形态看,可穿戴智能设备、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新能源汽车、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书报杂志类等提升生活质量的商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41.3%、62.5%、38.4%、101.5%、37.1%、167%,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的增速。
(四)城乡消费齐头并进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全市城乡交通物流、网络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市消费由原来主要依靠城市消费拉动,逐步形成城乡共同繁荣,协调拉动的局面。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874和19303元,分别增长7.8%和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城镇快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5年的2.2:1缩小到2.1:1。农村居民消费快于快于城镇。按消费品城乡划分,2021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44.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2亿元,增长15.4%,比城镇高1.2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达到29.5%,比2015年提高6.1个百分点。农村耐用品消费大幅提高。随着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家用汽车、空调、洗衣机、电冰箱、计算机等耐用品的消费,在城镇逐渐趋于饱和,增长主要来源于升级换代和新增年轻家庭的需求;而在农村,大部分还属于刚性需求增长。2021年,农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2.6辆、空调49.6台、洗衣机93.2台、电冰箱101.5台、计算机23.7台,与2020年比,分别增加了4.8辆、5.6台、1.8台和2.5台。
二、郴州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释放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较大压力。近期,全国疫情多地出现局部暴发和零星散发的情况,导致居民对未来经济形势表现出一定的担忧,消费意愿受到不小的影响。从消费信心指数看,消费意愿仍然不强。对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忧虑影响了消费信心,在消费信心指数的三项构成指数中,消费意愿指数最低,为123.2,分别比就业信心指数(141.5)和收入信心指数(127.9)低18.3和4.7个百分点。在对2000名居民的消费信心调查中,认为当前经济形势“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比为82%,而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非常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79.6%,是唯一预期低于当前的指标。从消费观念看,居民储蓄倾向仍然较强。据调查,在问及到“您的消费观念是?”时,回答为“省吃俭用,留有存款为未来做打算”的比例最高,达到47.5%;在问及到“扣除基本生活花费之后,未来6个月您家庭的余钱主要用于?”时,有31.3%的回答为“储蓄”,比回答为“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高9.7个百分点。从居民存款与收入增长对比看,居民消费偏谨慎。2021年末,全市居民存款达到2171.9亿元,增长12.1%,比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8.8%的增速高3.3个百分点。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说明居民消费还存在不少顾虑。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二)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郴州市加大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城乡消费环境和消费硬件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更应该注意到,仍然存在不少消费环境不优制约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停车难,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文化创意类新体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中心城区集娱购游一体的特色消费商业圈未完全形成、商业步行街品味还不高;城乡集贸市场环境还不优等方面,这些问题一定程度抑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中心城区有待进一步扩容
消费总量、速度取决于人口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基数和增速。人口是消费的基石,而城镇化提高具有促进消费的积极效应。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将增加2%。因此,扩大内需消费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人口新增和转移、提高城镇化率来刺激消费的增长。但是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466.7万人,城镇化率为58.2%。无论是市本级,还是县级,中心城区的规模普遍偏小,人口吸附能力不强,一定程度限制了消费增长的空间。
(四)线上线下消费有待进一步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以更便捷的消费体验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从线下转至线上购物,给实体店消费造成较大冲击。据调查,有近四成的居民表示经常性线上购物,有八成左右进行过线上购物。由于郴州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网购产品大部分来自异地,网上零售长期呈现异地消费额总量和增幅均大大超过本地的现象。2021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网上销售单位实现零售额12.3亿元,仅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3.1%。
三、提振郴州消费信心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投入,释放居民的消费意愿
一是积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要加大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大力实施公益性教育。要进一步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大公立幼儿园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收费标准,降低居民子用于子女学前教育的成本;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加大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外“特长”、“奥数”、“作文”等培训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力度;加大职业、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引导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的养老体系;要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参保工作。四是严格落实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要坚持“房住不炒”的要求,稳定房价、提升住宅建设品质,释放中低收入群体购买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
(二)着力抓好消费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居民的消费体验
一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经济的发展冲击是巨大的。要竭尽全力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扩散,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应急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群防群控体系。重点放在区域边界安全的管控上,严格做好高速公路、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关口的检测排查上,严防外部病源输入,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二是精心打造城乡舒适的消费环境。要进一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加大智慧停车、立体停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好交通堵点问题;着力打造一批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一批步行商业街区,将步行街打造成郴州消费、购物的亮丽名片;加大农村集贸市场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渠道。三是充分利用好郴州的旅游资源。郴州有着丰富自然景区、红色旅游资源,要进一步强化旅游强市、活市的发展理念,做足做好旅游这篇文章,不断做大旅游经济蛋糕。要进一步加强郴州旅游景区交通、住宿、购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加强旅游项目的开发、景区景点的资源整合和线路串联规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郴州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郴旅游消费。四是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业发展。要积极推动制造企业与电商企业、传统商贸企业的融合发展,引导商贸企业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联合运营模式,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商户、网店等积极开展电商直播促消活动,打响郴州特色产品品牌,让更多本地和外地居民享受高质量的“郴州制造”。
(三)大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夯实居民增收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居民就业容纳能力,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作为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的不发达地区和粤港澳临近地区,招商引资重点除了放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上,更要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中主动作为,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群众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而带动郴州的高就业。二是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打通居民增收关键环节。积极搭建企业和就业人员供需平台,畅通对接渠道,深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大力开展企业复工复产调研帮扶,主动服务好企业纾困,稳定就业市场主体。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最低保障制度,确保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职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机制,确保职工工资的稳定增长。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要引导农民走适度规模化经营之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壮大农村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以促进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四)加快建立人口增长有效机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一是积极落实52条人才“新政”,吸引人口聚集。2021年,郴州市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搭建好干事创业大平台,出台了人才52条“新政”。郴州人才“新政”对重点产业链、重点区域的人才引进从住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个人税收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措施,给予了可谓“重磅”的利好政策。用好“新政”将为郴州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积极作为,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确保“新政”落地见效。二是合理规划城区面积,稳步提高城镇化率。市中心城区面积、人口规模偏小,要加快推动资兴桂一体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县域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推动城镇的扩容提质;加快城镇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城乡逐步融合。三是完善生育鼓励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要积极研究出台涉及生育奖励、子女入学、住房和生活补贴、休假等方面的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提高生育意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提高消费需求。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诗军 李江英]
[审核:范夫]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