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对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调查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3-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衡阳市是湖南省脱贫攻坚二类地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县有6个。2016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5.06万户44.6万人;原有395个省级贫困村,并村后为322个;1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祁东县。经一年来的集中整改清理,至2018年元月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8万户43.67万人,已脱贫6.43万户22.05万人,未脱贫4.33万户12.15万人。贫困县祁东县2017年摘帽已基本通过验收。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2%。

  2017年以来,衡阳市始终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站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投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围绕“1号民生工程”意识,做好“5个一线”工作

  2017年,衡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不断强化脱贫攻坚作为“1号民生工程”意识,坚持做好“5个一线”工作:一线指挥调度、一线调研学习、一线督促检查、一线解答政策、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进工作。2017年,市委常委会5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市委常委会先后8次、市政府常务会先后5次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36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密集部署调度;各级领导以“调查研究月”和“三走访三签字”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一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全市贫困人口较多的46个乡镇,周农书记、建新市长已经带头走访完成,其他市级领导也多次到联系的县市区和贫困村进行走访调研。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走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走访了所有贫困户;先后对175名常态化联点督查工作队员、357名市县两级扶贫办干部以及联村单位工作人员、290名村支部书记、176名乡镇党委书记、240名县乡两级社会扶贫网信息管理员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业务培训。全市上下通过系统学习培训、深入调研、密集部署,强化了意识,熟悉了业务,找准了短板,理清了思路,助推了工作,全市上下全面形成了齐抓脱贫攻坚氛围。

  二、健全扶贫组织机构,规范扶贫基础工作机制

  一方面,健全了扶贫组织机构。全市调整了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县市区扶贫领导小组都调整为县市区委书记任组长。全市成立11个专项工作组,实行落实扶贫政策分管市级领导负责制;形成23个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出台了可操作、能落地的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全面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市设办、县设管理中心、乡镇设服务站、村设信息点”的组织体系全面构建。全市已完成贫困户注册54890户,爱心人士注册92173人,发起贫困户需求8659起,爱心捐赠34668起,完成村级信息管理员注册3794人。市级扶贫办改为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从过去4名增加到20名;12个县市区扶贫办都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总编制人数从去年62人增加到151人;各乡镇都组建了扶贫机构,配齐5-8人的扶贫队伍,各村都明确了专干抓脱贫攻坚。市县乡三级都明确党委副书记分管脱贫攻坚。市本级下派金融人才8名,向每个省级贫困村派驻了1名科技特派员,将39名2017年选调生全部安排到脱贫攻坚重点乡镇工作。另一方面,规范了扶贫基础工作机制。按照“台账资料规范化、工作流程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的“三化”要求,创建了村级示范点,并以点带面,实现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三化”工作全覆盖。全市贫困户“1户1档”、扶贫手册、贫困村建档立卡及退出等台账资料进一步规范。村级“1室2站1点”(结对帮扶工作室、扶贫工作站、金融扶贫服务站、中国社会扶贫网信息采集点)、乡村两级扶贫机构人员及办公设备、3栏(挂图作战栏、公示栏、政策宣传栏)等阵地建设得到了规范和加强。

  三、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及群众满意度“三率一度”成效明显

  一是抓实了精准识别。坚持“实事求是、逐户甄别、分类处理”原则,扎实开展了精准识别专项整治行动,做到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应进尽进,不符合条件的应清尽清,脱贫把关不严的应改尽改,全市共清理不符合条件贫困对象16.12万人(其中标识为“不继续享受帮扶政策”的8.71万人),新纳入贫困对象8.17万人,有效杜绝漏评、错评、错退现象的发生。二是实现了“3个全覆盖”。全市共派出182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4351名工作队员,对322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达到100人以上的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派出174个市直单位、1620个县直单位对1795个村开展联村帮扶,实现了联村帮扶全覆盖;动员了近6万名市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县市区股级以上干部和全体乡村干部与贫困户开展“1对1”帮扶,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三是提升了帮扶成效。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穷村、结穷亲、帮穷富”、结对帮扶“6个1”(即拉好1次家常、宣讲1次政策、填好1本手册、完善1项对策、实现1个小心愿、参加1次劳动)和党员干部“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实结对帮扶工作”等系列活动,宣传了扶贫政策,落实了帮扶措施,解决了贫困户的很多实际困难,贫困户的获得感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四、政策宣传到位,重点问题处理有特色

  一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宣传,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市先后向贫困户发放《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告知书》《脱贫攻坚工作手册》《脱贫攻坚政策一卡通》等政策宣传资料56万多份,向全市各级干部发放《脱贫攻坚工作手册》8万本。二是抓好重点问题整改及群众信访件的处理。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诊断、大整改”活动,认真梳理中央、省、市历次考核、督查、自查发现的1100多个问题,以及12317举报监督电话等各级信访举报312件,逐一明确了措施、部门和责任人,实行了台账管理、督办落实、办结销号。目前已基本整改,整改率达98%以上,各类信访件办结反馈率达到100%。同时“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各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透视”和“体检”,对已整改问题和信访件,市扶贫办组织专门工作组逐一进村入户进行了走访核实,确保了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三是重点抓好祁东县脱贫摘帽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祁东县的“脱贫摘帽”,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都分别研究祁东县的“脱贫摘帽”工作。在帮扶力量、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祁东县“脱贫摘帽”的支持和倾斜力度。祁东县委、县政府也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目前累计已脱贫27483户103845人,未脱贫2338户6448人,5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县建档立卡系统内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杜绝了贫困人口错退和漏评。已经对祁东县的脱贫摘帽工作进行了初审。

  五、多项扶贫措施多管齐下,给贫困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

  一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方案》,明确提出市本级农业产业化、蔬菜产业发展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优先向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创新了“政府+金融+社会”的产业扶贫支撑机制、“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扶贫经营机制、“租金+股金+薪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等三项机制,注重发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选择具有市场优势的油茶、茶叶、优质稻、蔬菜、中药材、畜禽等产业,特别结合油茶产业发展,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每一位贫困户一亩油茶林。全市2014年—2017年共实施了17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受益的贫困人口达到2.38多万,人均贫困户受益人均年增收都在1000元以上。同时,创办了角山米业、大三湘油茶、广林玫瑰香猪等15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吸引了全市248家龙头企业、118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对接贫困户12.56万户、贫困人口37.46万人,帮助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800多元。还新建贫困村电商扶贫站75个,示范网店(含微店)58个。培育和提质改造10个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带动村民开设旅游商店、客栈、农家乐等3000余家。全面启动314个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已实施并即将完成107个村7794千瓦的建设任务。

  二是金融扶贫方面。全市新建金融扶贫服务站322个,各级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金额达到4.6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6%。按照保费60元/人的标准,实现全市贫困人口“扶贫特惠保”参保全覆盖。

  三是就业扶贫方面。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792人,培训“贫困两后生”516人,完成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702人,均超额完成任务。

  四是安居扶贫方面。易地扶贫搬迁今年计划7197套、24798人,已全部开工建设,已搬迁入住5169套、18162人,12月底搬迁户可全部搬迁入住。农村危房改造预拨任务6566户,已完成8596户,完成率达131%。

  五是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一提高,两降低”等教育扶贫政策,全市整理归集了58324名在校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共计资助学生47.8647万人次,共计资金4.2367亿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

  六是健康扶贫方面。基本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补助“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政策保障政策,并实行了县域内定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发放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4241.58万元;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救助起付线降低50%。目前已有1313人次享受,直接受益803.96万元;1.36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政策,发放医疗救助金1850万元。

  六、创新督查巡查、问责与考核机制

  一是先后出台了《关于成立衡阳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等工作组的通知》《衡阳市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工作方案》等文件。二是全面组建了7个面上督查组、36个常态化联点督查组以及部门专项督查组、媒体暗访组,实行定点督查巡查和常态化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为提高督查实效,周农书记提出了“五查十看”督查工作法,为加强对重点乡镇的指导和督查,由36个市直部门组成36个常态化联点督查组,每个月到乡镇重点督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2个月听取1次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突出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共发出限期整改函130份,交办各类问题785个。三是创新考核机制。把年度考核任务和“三率一度”作为年度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月调度推进、季督促奖惩、半年讲评问效、年底考核验收”的方式,层层压实责任,落实落细任务;将脱贫攻坚工作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比重由3%提高到10%。四是创新问责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和《衡阳市脱贫攻坚实施主要责任的问责规定(试行)》,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7大类36种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厉追责问责。全市已问责处理干部292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6人。市委、市政府还对2个县市的党政主要领导、5个县市的政府分管领导以及11个市级联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形成了强大的震慑。

  虽然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存在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地方帮扶工作还不够扎实;部分群众的内生致富动力还不够强、一些群众对帮扶工作认知度还有待提高;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工作开展不平衡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具体做到以下“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精准施策。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努力在富民产业培育有新成效。重点做好在易地扶贫搬迁上有新进展;在转移就业培训上有新突破;在教育扶贫上有新加强;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有新提升;在健康扶贫上兜底报销让群众少走弯路。

  二是强化帮扶成效。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进穷村、结穷亲、帮穷富”活动和结对帮扶“六个一”活动。引导各级驻(联)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结对帮扶人,强化责任担当,尽心尽责扶贫。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大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强化贫困对象就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扩大劳务输出的适应空间,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三是强化合力攻坚。进一步以推进社会扶贫网建设为抓手,着力巩固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进一步落实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全面抓紧抓实十大扶贫举措。进一步强化扶贫宣传,广泛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按照“市统筹、县主体、乡村实施”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市县乡村四级书记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充分发挥县委在脱贫攻坚中的“一线指挥部”和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乡村两级和驻(联)村干部的责任。

  五是强化督查问责。充分发挥各类监督渠道作用,继续坚持“月调度、季督促、半年讲评、年底考核”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履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截留、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等“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要依法依规从严从快问责处理。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孝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