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对常宁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6-0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林下经济是以养殖、种植、采集、初级加工等主要方式充分的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发展模式多、从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的众多特点,不仅是林改分山到户之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也是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有效途径。林下经济衍生的经济、环境效益为全市建设“五个新衡阳”的奋斗目标增添了一抹绿色。为深度了解衡阳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衡阳市农村经济社会调查队组织了专题调查。现以对常宁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作一分析,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常宁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资源丰富,让绿色森林活起来

  常宁市位于湖南南部,衡阳市西南部,地处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林业用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50.1%。活立木蓄积233万立方米,油茶林面积77万亩,杉木林面积26万亩,楠竹面积20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南部塔山,大义山属阳明山余脉,是杉木、楠竹集中产区,中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丘岗交错,主要以油茶分布为主,境内最高点天堂山,海拔1265米,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市、全国油茶之乡、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市、湖南省茶油生产大市,享有“杉木楠竹之乡”的美誉。常宁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适中、水热资源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森林资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常宁市有木本植物树种106科873种,境内约有100万亩的林地适宜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宝地。

  (二)领导重视,让政策奖励用起来

  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确定了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林养结合、生态循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林下畜牧业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突破口来抓。畜牧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给予重点扶持。

  (三)因地制宜,让生态旅游火起来

  一是以牧+林+渔、牧+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2017年养殖面积3万多亩,产量超万吨。二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森林旅游。利用独有的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毘帽峰、天堂山、风景名胜区以及2个。如西岭、塔山、天堂山等乡镇,都是集食宿、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成为十佳旅游线路。

  (四)创新方式,让当地农民富起来

  一是多元化投入。探索以农民、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作价入股,承担种养环节的生产管理,让农民从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中受益。已建有林下经济合作组织10余家,如塔山东江养殖专业合作社、常宁市平安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塔山东江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初期只经营山林,发展到养殖牛246头、羊860只等多种经营。二是规模化发展。抓住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机遇,以发展林下经济各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主,推进林下经济规模化生产。

  二、常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全面推进有难度

  一是少数乡村干部和农户对于林下经济的概念理解不清,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高。认为抓林下经济属于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二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三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四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有的种养大户对示范带动存在顾虑,怕同行竞争影响自己的发展,单兵作战、自产自销,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济总量小,组织化程度低,林下经济综合效益不高。

  (二)指导不足,体系建设待完善

  适应新形势下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推广方式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方式还有待于完善和创新。动植物防疫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料安全体系、加工流通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还不够健全,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三)融资困难,制约瓶颈待突破

  目前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比较缺乏,一些涉农贷款难以落实。如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实施近三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际操作几乎行不通。一是部分农户信用不高,有陈欠贷款记录,风险大,金融部门没有积极性。二是有的农户认为林权抵押贷款周期较短,放款额度小,审批手续繁琐,获取贷款的机率低,因而不愿意采用这种途径。这既给信贷业务工作带来了不便,又增加了农户的办事成本,农户意见较大。如一个存养2000只鸡的鸡舍,就需建设资金2.5万元,还有场地、鸡苗、饲料等投入,一般农户都感到资金很紧张。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农户原始资金积累少,以及贷款难度大等,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推进力度

  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确保林下经济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就必须使广大农民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的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能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不一定是绿水青山,而绿水青山一定是金山银山”。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力度,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是为了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适量、适度、合理发展林下经济,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构建稳定的生态体系。要把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农产品生产区功能定位,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乡村特色、科学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规模,形成符合各地实际、布局科学合理、资源效益充分发挥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三)增加投入,健全体系

  为突破资金瓶颈制约,应采取“多渠道注水”的办法来融资发展,比如财政扶持、向上争取、集合社会资金、林权抵押贷款、保险理赔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典型示范户、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金奖励支持是一种普遍做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融资。此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快林权担保收储平台建设,积极做好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对接,突破林权抵押贷款瓶颈,帮助广大农民和林业生产经营者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培育龙头,示范推动

  常宁林下经济发展虽初见成效,但大多单打独斗、效益低下,缺乏龙头带动。因此,扶持典型,抓好龙头带动就显的尤其重要。应通过培训一批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大户作为典型,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品牌作用。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常宁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林农、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及技术培训服务,帮助林农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大技术保障力度。

  总之,发展林下经济,要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为目的,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通过严密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落实发展林下经济的领导干部负责制,积极推动林下经济逐步朝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努力确保林下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拓宽增收渠道,既培养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目标,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欧阳亚]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