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衡阳市健康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5-1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7年以来,按照湖南省政府、省扶贫办工作部署和要求,衡阳市认真执行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充分整合各类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将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效。至2018年元月31日,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68万户。其中未脱贫4.33万户,已脱贫6.43万户,标识人数2.92万户。全市因病致贫24861户、因残致贫5676户,分别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8.17%和4.15%;分别占全市未脱贫贫困户的57.42%和13.11%。现对衡阳市健康扶贫工作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状况与特色

  由于全市因病致贫户占未脱贫户比近60%。2017年以来,衡阳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重点突出健康扶贫工作,健康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层层责任落实

  一是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健康扶贫领导小组,设立了健康扶贫办,安排专人负责综合协调全市健康扶贫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健康扶贫工作职责分解的通知》,将健康扶贫相关工作任务细分到具体专业单位与部门,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专业科室和具体责任人。2017年5月、6月,分别召开了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联村扶贫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推进会,对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8月,在祁东县召开了全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传达了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总结了成绩,分析了问题,对下阶段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2月,召开了健康扶贫工作调度会,就年底考核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衡阳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部署和健康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任务,扎实基层工作,切实推进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一系列便民惠民的健康扶贫举措受到广泛好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衡阳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衡阳市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衡阳市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工作实施方案》、《衡阳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

  三是及时督查调度。全市各相关部门密切联系与沟通,及时通报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了月度工作调度制度,每月收集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并汇总上报,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县市区进行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9月全市组成7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乡镇、贫困村进行暗访督查,全面了解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10月就各县市区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下发了督查通报。同时,还针对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等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促进了全市健康扶贫工作落实。

  (二)严密夯实基层基础,精准摸清底数

  一是加大了精准识别力度。全市实行健康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了解健康状况,掌握扶贫进度,切实做到“新发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确保患大病和慢病贫困人口应治尽治。对全市因病致贫人员进行了入户核查,及时补录相关信息,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核准因病致贫返贫39919户120835人,核准率99.99%,其中因病致贫返贫“三个一批”分类率达100%,信息填报准确率在90%以上。扎实推进贫困人员健康卡建设与应用工作,各县市区均与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去年底,全市给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居民健康卡,实现区域就医、费用结算“一卡通”。

  二是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按要求足额配备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落实了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开展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对253名农村青年进行了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9月,市中心医院投入200余万元,对全市480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15批次的免费培训。加大了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力度,安排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市、县医疗机构免费进修,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县域内首诊比例达到90%以上。如衡山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对口帮扶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完善了基层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县级医院40所,建制乡镇卫生院 147 所,非建制乡镇卫生院158所,村卫生室 4158所,构建了每县至少1所二级公立医院、每乡镇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村1个合格村卫生室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加大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市政府下发了《衡阳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市全面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衡阳县、耒阳市、珠晖区、蒸湘区等地初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17年全市共争取到9个中央投资项目,中央总投资达1.76亿元。如祁东县争取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区域卫生发展精准扶贫”项目3000余万元医疗设备,全部配备到乡镇卫生院。

  (三)强力推行有力措施,帮扶任务落实

  一是帮扶惠民政策落实。确定了农村计生奖励扶助救助对象6.61万人。从2018年元月1日起,将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800元;对纳入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范围的独生子女死亡扶助对象,一次性发放抚慰金5000元。全市各级财政共发放奖扶金5870.31万元、特扶金3685.8万元、独生子女保健费314.23万元,提升了计生家庭生活保障水平。截至去年12月11日,全市居民(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44%;开展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4.58万人,完成100%;开展已婚育龄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6.63万人,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二是“三个一批”行动落实。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坚持做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坚持做到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坚持做到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截至12月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家庭医生签约10.95万人,签约率达97.8%。其中实行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管理32559人,签约率97.79%。提供了个性化慢病管理服务,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结核病管理率达65%。扎实开展9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共完成大病救治12440人,完成73.91%。在一次电话调查中,衡山县白果镇湿田村汪家组张建明在电话里高兴地说道。“有了签约的家庭医师,有了这个健康扶贫联系卡,以后看病就很方便了。”

  三是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落实。全市落实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补助“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政策保障政策,全面实行了县域内定点医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比上年提高了10%。其中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了50%、报销比例提高了5%。大病患者实际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财政给予了50%以上的补贴。对特困人口实施了全额补贴。2017年全市共有430090名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级财政等部门共补贴4241.58万元,全市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建立了兜底保障政策后,政策内的自负部分,医疗救助分别按比例予以了救助。大病患者经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还由定点医院给予了50%减免。如个人支付仍有困难,实行了政府兜底保障,减免或免除了个人负担,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报销实际总费用的80%以上。

  (四)发挥相关行业优势,打造帮扶亮点工程

  一是健康扶贫满民意。全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开设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加大了对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截至12月11日,全市共在市级以上媒体和重要门户网站刊发宣传报道132篇,市本级编发并报送健康扶贫信息10期,宣传健康扶贫工作动态和进度、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等,既提高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也树立了健康扶贫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全市各级干部和群众都十分了解和清楚健康扶贫政策,群众对健康扶贫满意度达90%以上。

  二是义诊下乡暖民心。全市各级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系统医疗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患病贫困人员就医负担,积极组织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如祁东县组织7个县级公立医院专家义诊分队,对全县55个贫困村村民进行上门义诊。10月,市卫计委联合市扶贫办开展了“健康扶贫、爱心帮困”送医送药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全市共组建100多支医疗专家扶贫工作队,深入全市100多个贫困村开展义诊、疾病咨询、疑难病例会诊、健康宣教等活动。累计开展疾病咨询8000余人次,检查7300余人次。发放药品6000余份,价值2万余元。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6万余份,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家门口就可以测量血压、血糖等,省事省力还免费,健康扶贫真是政策太好了!”在祁东县永昌街道同乐村综合服务中心,63岁的村民彭带秀做完免费体检笑着夸赞道。

  三是想方设法解民困。去年,祁东县石亭子镇泉塘村因病致贫的特困户邹双朝得了骨坏死疾病,急需做手术,家中妻儿或瘫痪或患病,无力支撑手术费用。“72岁的老人了,当时在我面前留着眼泪说不想活了,我听了非常难过。”石亭子镇卫生院院长陈玉龙随即发动卫生院全体职工捐款,又通过联系民政部门在大病救助上争取医疗费用,终于把老人送到市医院做了手术。“后期他在卫生院里的一些药品和日常护理都是免费提供的。”按照健康扶贫工作的要求,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帮助因病因残贫困群众。祁东县、耒阳市等地在县、乡医疗机构设立了扶贫病床,并为贫困住院患者减免挂号费和一般诊疗费。祁东县人民医院对部分患大病的贫困人员,医院给予全部减免,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常宁市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建立帮扶台帐,开展多种帮扶措施,并率先启动家庭医生包含免费签约服务。衡山县等地财政兜底,免费为贫困群众参保,全县26737名农村贫困人口的新农合缴费自费部分由县财政全额支付,每人150元,共计401万元。石鼓区对健康扶贫对象由要求的9种大病扩大到24种。同时开辟了特殊门诊,提供特殊门诊免费药品服务,将16种特药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6万元以内,支付60%;6至12万元以内支付50%,凡区属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全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个人自付部分实行全免。珠晖区成立了精准健康扶贫保障基金,每年注资100万元,用于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包的支付和对患特殊重大疾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经民政救助后的再救助。衡南县人民医院为农村尿毒症患者入院提供免费血透、免费住院、免费接送“三免费”服务,截至目前,已免费救治尿毒症患者7500人次,为患者节约资金105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策性建议

  一是健康扶贫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加大健康扶贫数据信息动态管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人口数量大,还存在帮扶对象数据底子不清问题。截至2018年1月31日,对全市稳定脱贫2.92万户,标识人数94712人来说,出现因事故、因意外而返贫的情况应引起重视。要夯实基础,重点在于利用网络加强健康扶贫信息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实时掌握进度,切实做到“新发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确保患大病和慢病贫困人口应治尽治。

  二是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还有死角,建议建立多项保障措施间无缝衔接机制。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还有较大差距。严格做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还需加强。要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严密、高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帮扶管理。要积极推进大病集中救治,重点加快推进9种大病患者救治工作,按要求完成集中救治任务;全面做实慢病签约服务,重点加快推进慢病签约个性化服务,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要保持100%全覆盖;重病兜底保障全面到位,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间的无缝衔接机制和重病兜底保障机制,确保落实“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决不留死角。同时,积极探索商业保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有效对接途径,建立“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摸索健康扶贫的“便民”模式。达到在健康扶贫上做到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有新提升;在看病就医兜底报销工作细节上能让群众更少走弯路。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急待加强,建议开辟远程专家诊疗及全科医生培养、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服务。据扶贫工作队员介绍,帮扶对象十分期待自己病或残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因此,建议发挥网络优势,早日开辟远程专家值班视频就诊看病;全科医生的社会需求很大,建议尽早大力研究全科医生培育,让社区、村、街道尽早配足全科医生;由于因年老、因病或残群众行动不便,建议大力发展家庭医生,期待家庭医生能定期上门进行医疗服务。另外,全市多部门健康扶贫数据未实现共享,不能互联互通。加之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扶贫基础工作开展不平衡等等。因此,加快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环境条件,特别是加快贫困地区医联体建设十分重要。应着眼长远,促进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开展,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加大公共卫生和健康网络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难进难留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分类救治能力应得到进一步解决。

  四是或病或残对象心理担忧生活质量低下,建议积极探讨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时期的工作,探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让因病、因残致贫的群众吃定心丸,以解决这一部分群众后顾之忧、提升这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质量。一些群众对帮扶工作认知度还有待提高,源于个别地方帮扶工作还不够扎实。具体体现在扶贫工作落实还不力与还不够细。部分县市区对于健康扶贫工作自身的一些好的做法、优惠政策、典型人物和事例,没有进行挖掘和宣传,宣传氛围欠浓。重点需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和优惠措施宣传力度,克服或病或残群众心理担忧,提升这一部分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培育这一部分贫困群众健康生活方式,为健康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加强健康扶贫督查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扶贫专项工作督查,推动健康扶贫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坚持月报告制度,要求各县市区每月将上月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市卫生计生领导小组,及时调度。同时,依据市扶贫办制定出台《衡阳市健康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建立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巩固成效,达到长效实效。

  总之,衡阳应进一步突出群众健康问题导向,着力构建“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五重保障,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将“要抓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个‘牛鼻子’,整合现有各类医疗保障、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的要求与期望,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补齐“短板”,促进卫生健康均衡发展,让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孝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