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衡阳市“四上”企业退库总体情况及原因分析
“四上”企业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反映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关注“四上”企业入库、在库、退库等各阶段情况,对引导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衡阳市 “四上”企业申请退库314个,退库企业数占全省“四上”退库企业总数的9.7%,居全省第三位,退库企业数比2016年增加181个,退库数量明显增加,因此“四上”企业退库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一、“四上”企业退库的总体情况
2017年,在衡阳市全部退库“四上”企业中,分行业看:工业企业62个,同比增加36个;批零企业103个,同比增加54个;住宿餐饮企业16个,同比增加 12个;服务业企业86个,同比增加56个;建筑业企业4个,与去年持平;房地产企业43个,同比增加23个。
分县市区看,全市全部退库企业中,石鼓区退出最多,为56个,珠晖、雁峰、蒸湘区分别为42个、35个、31个,四城区退库企业数量占全市退库企业数量的52.2%。七县市中耒阳退库企业最多,为41个,其次是祁东、衡南、衡阳,分别为22个、19个、19个。三个园区共退出11个。与2016年退出单位数相比,石鼓退出单位增加最多,同比增加32个,其次是珠晖、耒阳分别增加29个、27个。
二、“四上”企业退库原因分析
(一)淘汰性退出仍是主要因素。从退库企业申报原因看,2017年314个“四上”企业退库单位主要集中于因市场不景气、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淘汰性退出”。这部分企业是退库企业的主要构成,有285个,占整个退库单位数的90.8%。“淘汰性退出”主要表现为三种原因,一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缩小,导致年内主营业务收入低于“四上”标准,转成规模(限额)以下企业,这部分企业有181个,占到单位总数的57.6%。;二是企业因停产或破产注销而“退出”的企业有574个,占到单位总数的18.2%。三是当年没有经营活动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退出的企业有47个,占到单位总数的15%。
(二)传统行业退库率较高。从各行业的淘汰率看,传统行业的退库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导向作用显著。工业中中采矿业和制造业退库率较高。采矿业作为资源依赖型产业,其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生存方式已经与现代社会经济、绿色、健康的发展模式不相适应,尤其与当下“去产能”“降成本”的供给侧改革任务背道而驰,因此逐步淘汰一批低质采矿业企业势在必行。退库的56个制造业企业,主要是因市场竞争及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导致规模缩小和关停倒闭,主要行业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服饰及鞋类制造、家具制造、纸品制造、水泥制品生产等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科技水平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以及新型专业化工厂的不断加入,小型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缩小,产值已达不到规模标准。第三产业中,批零住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退库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传统服务行业以其准入门槛低、技术要求低的特点吸引大量的初创企业和社会劳动力,但其生存周期往往较短,因此企业的淘汰率相对较高。
(三)房地产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无经营活动退库房地产企业43个,比2016年增加23个。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陆续进驻衡阳,如恒大、碧桂园、万达等企业的进驻,直接影响到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资金较少的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导致小型房地产企业原来的项目完结后无新项目开工而停业,或倒闭注销。
(四)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环境和水平亟待完善。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淘汰率高达25%和38.3%,这与近年来提倡科技、引导创新的发展理念不相对应。此类企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其初创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投入,国家近年来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引导、培养、准入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便利,使大量此类企业顺利发展、达标入统进库,但对此类企业的持续扶持力度明显不够,加之此类企业成长盈利周期较长,因此造成了在库时间短、退库率高的现象。
三、退库企业对全市经济的影响
按照统计制度规定,退库的314个企业2017年的产值(营业收入)仍计入2017年的快报数,因而,退库企业对衡阳2017年经济基本无影响。对2018年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截至2017年12月,退库企业的营业(销售)收入约179.32亿元,占1-12月全市“四上”企业营业(销售)收入的0.1%,占比很小。二是2017年年报两批入库“四上”企业323个,实现营业(销售)收入约58.15亿元,从目前看,新入库企业与退库企业营业(销售)收入差距较大,但是按照企业申报入库的规律,企业一般是在发展期达到规模后才申请入库,之后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渐增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会逐步显现。三是按照制度规定全市有23个批零住餐破产、注销退出企业,61个服务业企业,2017年产生的基数必须要带入2018年,这就意味着这84个企业即使申报退出也将在2018年“一套表”库中保留1年,不能继续报表,其2017年的销售(营业)额将做为计算2018年增速的同期基数。虽然这部分企业销售(营业)额占各行业销售(营业)额的比重较小,但也会对贸经、服务业今年整体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四、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企业入库工作。企业退库是调查单位自然更替现象,必须有新增企业入库,才能保证全市“四上”企业库的容量,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确保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四上”企业入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准四上”企业的扶持培育工作,争取做到应统尽统。同时必须严把企业的入库标准,加大企业甄别力度,“四上”企业的入库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在库、退库情况,积极发展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企业入库,这类企业代表着未来的需求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方向,在竞争力、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上更优于其它企业,因而也不易被市场淘汰退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更大。
(二)重视在库企业监测,引导持续发展。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的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一般为9-12年,“四上”企业一般在发展或成熟期达标后进库,而退库企业一般处于衰退期。 2017年全市退库企业有71.1%的开业年份在2007年以后,说明“四上”企业的在库时间一般为6-9年,这与企业生命周期论基本一致。因此,充分关注入库、在库企业的生命周期,区别不同生命阶段有针对性的给予扶持和引导,才能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促进企业稳定成长,确保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改进考核目标。建议积极对接省级考核要求,改进考核目标,由对新增考核改成净增考核。目标制定上既要有数量要求也要有质量要求,有效抑制企业今年入库明年退库现象的发生,确保新增企业对经济增长有实在的拉动力。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谭 捷]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