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衡阳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今年以来,衡阳市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最强执行力”的要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向好。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从支撑指标看,全市工业用电量和实缴增值税分别增长14.6%、32.2%,分别较去年同期加快20.6个和30.9个百分点。从工业效益看,受部分制造行业回暖等积极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工业效益逐月快速回升。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总额分别增长43.3%、36.1%,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5.5个、33.3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有所回落。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虽比上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5.1%。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8.2%,比上个月回落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比上个月回落9.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2%,比上个月回落15.4个百分点;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下降7.2%,比上个月回落22.8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稳中有进。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55.24亿元,同比增长10.9%;乡村实现零售额52.79亿元,增长12.3%,乡村增幅高于城镇1.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0.6%、11.1%、9.0%、11.3%。
(四)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财税质量大幅提升。1-5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74亿元,实现税收收入84.7亿元,增长22.6%,其中税占比和地方税占比分别达79.35%、64.1%,同比分别提高19.61和24.0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存贷款不断增加。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2%和12.1%,存贷比为55%,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消费增长压力较大。从传统业态看,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排名前五位的类值商品,除石油、汽车外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回落7.3个、8.5个、3.7个百分点。从新兴业态看,本地限上批零行业电商单位较少,起步晚且成长较为缓慢,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不明显。1-5月,限上法人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61.2%,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不足1%。
(二)工业增速持续放缓。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持续放缓,前5个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从2月份的8.3%,下滑至3、4、5月的7.5%、7.5%、7.3%。一是产业结构欠优。1-5月,全市规模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占比为10.7%,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为25.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二是新增企业数量较少。1-6月,全市申报纳入规模工业的企业仅6家,居全省第9,排全省前3的分别为永州(49家)、邵阳(39家)、常德(30家)。
(三)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一是大项目的支撑乏力。1-5月,全市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9%,低于去年同期23.3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前期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受资金、环保、行政审批、项目用地等问题影响,一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如期开复工。三是房地产销售市场开始回落。1-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94.08万平方米,下降5.4%,比上个月下降6.1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深入挖掘消费潜力。一是推行品质消费,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完善消费品市场供给侧改革,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健康新型消费模式,开展文化、旅游、汽车等相关活动,增强消费活力。二是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三是积极探索途径,促进消费融合。想方设法推动线下实体经营与线上融合,转变营销方式,更多挖掘寻找消费群体,更好地开展产品经销,更有力地促进衡阳消费品市场发展。
(二)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通过内培外引扩大传统产业规模,又要通过技术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新动能,着力围绕主攻方向抓产业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开展银企对接、政企对接、结对帮扶等活动,准确把握企业运行动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难题,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三)全力促进投资增长。一是做好招商引资。强化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打造,落实国家降费减负政策,引进一批有稳定纳税额的大项目,争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强化跟踪调度,切实解决难题,督促快开工、快推进,早日形成实物量,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纳入统计。三是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增强服务项目建设的责任心和主动性,着力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在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上下功夫,在项目用地、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努力帮助项目主体缩短投资周期,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陈知生]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