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衡阳市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 行稳势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一季度,衡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最强执行力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快于上年同期、高于全省、排位靠前,积极因素逐渐增多,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一是经济运行起步向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2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个、0.6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8.2%及以上的水平,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继续增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7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320.04亿元,增长8.7%。
  二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2%,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生猪出栏下降2.2%,牛出栏增长3.8%,家禽出栏增长3.4%。猪肉产量下降1.2%,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4.6%和4.3%。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7%和2.7%。二是工业生产有所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比去年全年和同期分别高0.9个和1.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4.5%和11.9%,合计增长贡献率达36.5%。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98.8%。三是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1-2月,全市56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31亿元,增长12.0%。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51.3%,比第二产业高12.9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长4.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4.3%。
  三是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一是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全市投资增速在经过去年的下行调整后,今年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比去年全年和同期分别高4.1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2%,同比加快19.2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82亿元,同比增长9.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4%,零售业零售额增长9.9%。三是开放型经济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68.84亿元,同比增长30.0%。其中,出口总额38.29亿元,增长53.2%。实际利用外资40699万美元,增长14.6%。
  (二)优化升级——结构调整进展积极
  一是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加工度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9个和2.3个百分点。二是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1—2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1%、31.4%和21.1%。三是投资结构明显趋优。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42.4%,同比加快 5.1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增长33.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3.3%,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40.4%,同比加快18.5个百分点。四是消费升级态势持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金银珠宝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发展享受型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4.0%、40.4%、15.6%。服务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南岳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51.4%;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09.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12.9%。
  (三)务实求新——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
  一是新兴动能茁壮成长。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其中新材料技术增加值和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和19.3%。随着电子商务加速普及应用,快递、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全市快递业业务收入增长51.4%,移动电话4G用户数增长30.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15.4%。二是经营效益总体较好。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1%,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6.6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34个大类行业中,行业盈利面为90.6%,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面为83.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一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2%,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全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四)民生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就业形势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2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6%、24.8%和26.7%;城镇调查失业率3.63%。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延续温和上涨态势。八大类价格指数呈“八升一降”格局。其中,居住价格增幅较大,同比上涨2.8%;交通和通信下降0.4%。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9元,增长8.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836元和5794元,均增长8.5%。四是民生领域保障有力。教育支出增长2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46.2%,城乡社区支出增长27.1%。
  二、当前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工业发展短板犹存。一是部分行业受基数影响增速回调。2018年,钢管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收益双双创历史新高,带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快速增长,同时也抬高了今年行业基数。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8.0%,同比回落9.7个百分点。二是环保、安全生产因素致使部分产业承压较大。随着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相关政策加快推进,采矿业受影响较明显,部分企业或需搬迁或需关停。一季度,全市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3%,同比下滑11.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增加值增长5.8%,同比回落10.9个百分点。三是部分行业订单减少。受订单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
  (二)投资稳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大项目数量不足。从统计在库项目看,全市3月份5000万以上统计在库的投资项目为374个,比上年同期少了100个;从重点项目实施计划来看,到3月份为止,今年第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只有198个,比上年同期少了336个。二是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持续回落。一季度,本年新开工工业投资下降5.5,比1-2月降幅虽然收窄63.2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同期回落41.6个百分点,导致后期的工业投资增长缺乏动力。三是“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2%,自去年四月份以来,已经连续12个月出现负增长。这主要是受2018年上半年实施的压减政府性投资有关文件精神的影响,而政府性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
  (三)消费回升尚需发力。一是大宗商品消费增速放缓。近年来,随着家用汽车逐渐饱和,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量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限上法人单位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4%,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8.3%,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二是网络零售分流部分消费。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零售对传统型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分流作用。从限上法人单位来看,一季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均下降0.9%。三是家庭教育投资压缩消费。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投资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主要支出。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与价格水涨船高,此类“隐性消费”相对于其他如买房、买车等“显性消费”而言,产生了一定挤压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抓工业经济促转型。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和工业原地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产业转移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高端装备和精密模具等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实施新一轮重点技术改造升级,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鼓励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二)抓投资消费增动力。一是继续扩大有效投资。要加快实施年度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搞好相关服务,逐步形成前后接续、梯次推进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针对去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明显的问题,应在保持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力度不减、强度不降的同时,进一步保持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力度。二是深挖消费发展潜力。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培育壮大体育、休闲、家政、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热点,抓好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健全诚信体系和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抓创新引领添活力。加强产业谋划,围绕重点产业、前沿领域布局一批新项目、攻克一批新技术、发展一批新业态、推广一批新模式。升级“双创”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机构,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机构。切实加大创新和科教领域的投入,加快金融、财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创新领域。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维护好市场公平。
  (四)抓企业培育提后劲。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一季度,全市“四上”单位新增企业数为10家(其中工业3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7家),全省新增企业总数为307家,排全省第10位,分别比排第1位的邵阳少81家、比排第2位的长沙少52家,比排第3位的郴州少16家。针对全市新增企业数量少的问题,要加大新增企业培育和申报力度,将培育“四上”企业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努力确保入库企业“存活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蓄水池”。
  (五)抓营商环境促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把简政放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完善创新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工等要素成本及融资、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构筑低成本竞争优势。深化银企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贷款向实体经济倾斜,积极拓展助保贷业务,扶持非公经济“个转企、小升规、大做强”,努力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芝]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