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一、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特点
(一)非公有制经济规模继续扩大
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增幅较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快于GDP增速高1.9个百分点。同时,从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18年的比重为63.8%,比重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
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产业比重过半
从产业结构上看,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的6.8%:46.9%:46.3%转变为4.6%:39.8%:55.6%,产业结构继续向三产业转移。其中,非公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9%,第二产业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6%,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快3.9个百分点,快于全部非公有制经济增速2.4个百分点,三产业非公占比同比提升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占比同比首次实现过半,成为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财税和就业社会贡献率继续提升
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比去年同期增长25.1%,增幅较上年加快15.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比重超过七成,比重较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上缴财税比重增幅继续高出总量占比增幅,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效益贡献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不含国有、集体)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由上年的60.7%提升至62.4%,比重增幅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收入主动力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发展动能与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8%,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15.5个百分点,同比加快11.2个百分点。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201.7亿元,增长0.2%,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2.3%。2018年,全市围绕工业“植优补短”,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有19家非公有制企业新认定为省小巨人企业,截至2018年全市小巨人企业累计达33家;有8家企业入围2018年湖南省民营企业百强名单(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达13.52亿元),其中榜单中的企业入围门槛为近5年来最高值,比2016年度评选门槛提高了0.68亿元,增长6.79%。
二、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规模工业生产和效益增速下降
1、总量占比略有下降。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经济增加值增长9.1%,低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9.5%,占比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2、产品销售增长放缓。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4.3%,增幅比上年下降13.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规模工业1.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6.4%,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
3、效益指标增速同比回落较大。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2%,增幅比上年回落1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4.2%,增幅比上年回落25.7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
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工业、批零住餐业传统领域,其中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近八成,批零住餐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超过九成,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占比仍然较低。以工业为例,从大类行业分布看,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中,其中,农副食品加工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些行业大都是传统粗加工行业,产品附加值低。
(三)非公有制企业融资规模较小、渠道依然受限
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市大部分非公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民企很难成为银行信贷的业务对象。截至2018年末,全市累计对150家民营、小微企业发放了17.33亿元的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额度,相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中近4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规模和近千亿的资产规模,信贷资金受惠面和力度略显不足,此外,2018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36.7亿元,增长3.2%,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9.1%。在直接融资方面,截至2018年末,全市A股上市公司3家(湖南天雁,启迪古汉、湖南机油泵)中,其中1家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系民营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8家,全部是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上市的非公企业实现的股权融资并不多,直接融资规模也不大,加之民间直接融资利率较高,融资信息获取渠道较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因素影响,融资困局仍制约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聚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合理引导非公有制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集中,继续依托自身已有的产业资源优势,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军民融合、精细化工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特色示范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工业科技化、集聚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作用,促进园区内工业企业联动发展,夯实产业链条,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提升雁城智造竞争力。三是加快金融、科技研发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重点深化实体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协调推动二、三产业行业结构共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衡阳市非公有制经济迈向全产业链体系和价值链高端的发展新台阶。
(二)聚焦降本减负,重点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一是要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使“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服务真正落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上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政策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要切实降低企业各项要素成本。严格落实税费优惠和产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电和交通物流成本,调整企业社保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三是要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加强融资对接服务,发挥银企对接平台作用,真正推出面向民营企业的费率降低、信用放大、申请便捷等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强力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强化拟上市民营挂牌企业的资源培育,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挥好政府全资担保公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升级发展。通过打“融资服务组合拳”,健全民企融资担保体系、从而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刘欣]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