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重规划强要素促集聚 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娄底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11-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十一五”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相继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转型发展,全市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抓项目、抓投入、抓载体,全市服务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娄底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16年占比仅为37.5%,居全省末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4.1和8.9个百分点,低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10.5个百分点。为全面了解现状,解析成因,综合施策,补齐短板,市统计局和市发改委联合组成调研组,开展了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娄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随着娄底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和娄底加速转型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娄底服务业发展有成绩有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体规模快速扩张,行业龙头逐渐壮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在成功实施了“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之后,又接棒推出了“文化旅游和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总量规模快速扩张。2016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3.95亿元,比2012年增加223.2亿元,总量以年均55.8亿元的规模快速扩张,四年年均增幅为11.3%,快于同期GDP和第二产业年均增幅2.8和3.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7.5%,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四年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市场主体不断成长,规模化程度稳步提高,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规模均有较大突破。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215家,比2012年净增107家,实现营业收入83.74亿元,比2012年增长23.6%,其中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10家,共实现营业收入40.85亿元;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达到421家,比2012年增加166家,合计实现销售额319.8亿元,比2012年增长37.8%,其中销售额过亿元的批零企业71家,合计实现销售额216.7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4个,合计实现市场交易额100.12亿元,比2012年增长10.5%。

  二是新兴行业来势向好,持续发展值得期待。从本次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各县市区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总体上有所提高,服务业发展各具特色,尤其是在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来势喜人。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还是产业引导资金的安排及产业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力度空前,势头强劲。2016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次2856.66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1.12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1776万人和134亿元,四年年均增长27.5%和31.6%。新化县、涟源市被确定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新化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涟源市率先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均大幅提高。尤其是新化县,智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三联峒创4A、大熊山创4A、紫鹊界创5A等级景区创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标志牌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客流量、入住率、旅游收入均明显提高,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10月3日央视专题报道了新化两节游的盛况。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娄底建设,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提升,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日趋活跃,本土化电商平台创建和全国性电商平台入驻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子商务交易量大幅提升,其中双峰县和冷水江市电子商务发展最具规模和特色。双峰县2015年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成立电商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双峰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双峰县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和重点企业,目前双峰全县电商从业总人数六千余人,拥有省级电子商务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电商企业1家,省级示范电商企业2家,全年网销额突破15亿元,调研走访的随手购、植雅轩、七品网、中南神箭等企业近年来均呈高速发展态势。冷水江市把电子商务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今年又出台了《冷水江市电子商务产业和“创客经济”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电商主体、示范企业、电子商务进农村、建馆电商、配套服务支撑体系等进行专项扶持和奖励,电子商务发展来势较好、初具规模。今年,新化县和涟源市入选了2017年度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将获得国家财政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将用于聚焦农村产品上行,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设改造以及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方面。

  现代物流发展全面提速。交通运输业一直是娄底服务业发展的传统优势行业,2016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7.2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8%,全市客货运输总周转量增长也一直处于全省靠前位置。近年来,随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两个重要物流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先进的物流服务模式逐步融入和渗透到传统运输企业思维模式中来,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娄底新合作湘中国际物流园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部分区域已投入运营,中国物流娄底诚通现代物流园项目一期“生活消费品商贸物流区”正在施工,年内有望投入运营,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速,后势可期。

  健康养老产业初露端倪。健康养老产业是一个新兴朝阳产业,市委、市政府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列入了全市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中来,制定并发布实施了《娄底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市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描绘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虽然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但也初步呈现出多点开花、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健缘医疗、回春堂药业、众一健康城、伍星制药、威嘉制药、涟源养老中心、双峰颐养堂等企业和项目来势较好、推进较快,下阶段全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

  三是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发展潜力空间巨大。2016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5.29%,比2012年提高6.06个百分点,四年年均提高1.52个百分点,随着全市融城战略的稳步实施,娄星区行政区划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新增加了水洞底和蛇形山两镇,新化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也正在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步伐继续加快,城镇化的推进带动了全市服务业产业的聚集,而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又将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3669元和9529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6209和3243元,四年年均增长8.5%和10.5%;全市居民住户存款余额为1042.39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了484亿元,人均住户存款达26768元,居全省二类市州首位。城乡居民收入、住户存款的较快增长,带动人民对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居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2016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637.43亿元,比2012年多357亿元,四年年均增长22.8%,全市服务业投资力度的持续加大,为全市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贡献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近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总体比较低迷,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市经济增长、税收、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6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比2012年提高20.1个百分点;服务业全年完成税收41.07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2.8%;服务业年末从业人员74.34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为29.3%,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服务业从业人员32万人,在全市城镇从业人员中的占比高达60.5%。

  同时,一批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与成功运营,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热情。如五江碧桂园城市广场、万豪城市广场、长青商业步行街、步步高、天虹、沃尔玛等城市综合体和大型购物中心的成功运作,多个体育场馆、学校的新建扩建,更大地满足了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了城市品味。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27亿元,比2012年增加181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2.4%,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3.9个百分点;全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和34.7%,比2012年分别下降了2.5和12.9个百分点。

  作为“湖南的鲁尔”,娄底因工业而生,靠工业吃饭,娄底服务业发展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基础薄规模小,仍是发展短板。

  一是发展基础有待夯实,总体规模短板明显。总体规模偏小。全市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2016年,全市215户规模服务业企业合计完成营业收入83.74亿元,户均规模仅3895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33万元,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为62.5%。尤其是科技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教育服务业等几个行业,不仅规模服务业企业户数少,户均规模分别只有1388万元、3388万元、1070万元和1050万元万元,刚刚达到营业收入规模标准,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虽然户均规模达到了6530万元,但剔除城投、创投等几个规模较大政府性投资平台以后,户均规模也非常小。龙头企业偏少。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只有10家,主要是电信、移动、联通、邮政、九龙和涟钢物流及政府性投资平台;全市销售额过5亿元的批零企业只有12家,过10亿元的仅有中石化娄底分公司,剩下的11家中,也主要是湖南烟草、中石油、步步高、新华联等这些垄断行业或者连锁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本土大企业。

  二是内部结构有待优化,营利行业短板明显。营利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从我市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零住餐、交通运输、房地产业等三个传统行业占比虽然与全省及兄弟市州比较没有明显落后,但总体来说,结构不优。2016年,全市实现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增加值98.7亿元,比益阳和怀化分别少89.9亿元和51.7亿元;营利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1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第12位,与“长株潭衡岳常郴”等市州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05亿元,比益阳和怀化少5.64和20.18亿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8.16亿元,比益阳和怀化少42.8亿元和22.4亿元;文体娱乐业增加值11.6亿元,比益阳和怀化少29.3亿元和13.2亿元;这三个行业占比均低于全省,占比排位均处全省靠后位置。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过高。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教育、科技、卫生、水利等公共设施、公共管理等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占比过高,导致季度GDP核算对用于推算该行业增加值的公共财政8项支出过于依赖。2016年,全市实现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98.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为3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占比居全省第2位,仅低于永州,占比过高,结构不优。

  三是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人才引进短板明显。服务业企业总体质量不高。与兄弟市州比,我市服务业企业大多从事的是门槛较低、技术层次不高的传统行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缺少精耕细作,抗风险能力差。优秀服务人才缺口较大。从调研走访的情况看,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大部分仍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领域,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理念比较落后,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而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管理人才则比较缺乏,特别是从事金融、保险、劳务合作、旅游、咨询、信息、广告、会计、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短缺明显,制约娄底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比如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有经验、有水平的宣传营销、活动策划、规划设计等方面人才严重缺乏;比如移动互联网产业,我们走访的几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从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大部分从其他行业转行而来,对于发展趋势和行业定位均不明确。而当前全市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措施力度仍待加大,各类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层次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服务业企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缺口。

  二、制约娄底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理念的制约。娄底矿产资源丰富,是传统的资源性工业城市,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受“重工业、轻服务”等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娄底服务业发展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上马新的工业项目相对见效快,能在短期内拉动GDP较快增长,而服务业项目的落地和服务业企业的培育相对周期较长,见效较慢。全市在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均更偏向于工业,当前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仅260万,远低于工业、农业发展引导资金,因为服务业企业相对规模较小,全市的企业帮扶等政策也主要是针对重点工业企业,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一直在30%左右徘徊,近两年由于全市工业增长放缓,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才提升至35%以上。

  二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涉及到的行业主管部门多,不像农业和工业一样有统一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目前全市服务业的发展的责任部门为市发改委,另外成立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壮大贡献突出。但总体来说部门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推动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合力仍待加强,目前的考核、奖惩等各类措施对服务业发展部门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不强。因此,全市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各自行业主管部门主导的相对自由式的发展状态,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不少从事服务业的个体户已上了档次上了规模,但转不了企也入不了统。特别是从县市区的情况看,重视程度更是参差不齐,有的县市区很少召开高规格的服务业发展会议专题研究服务业发展,部分县市区甚至至今没有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三是投资结构的制约。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张,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批零住餐、房地产、水利公共设施和公共管理等传统领域,这几个行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0.7%,而金融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偏小,合计投资占比不足5%。我市服务业发展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发展结构不优,如不能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服务业要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将缺乏支撑。

  四是规划引导的制约。从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看,对“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明确,指明了“十三五”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服务业发展规划落实的力度与执行的刚度不够,服务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规划要得到精准的落实难度较大。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不明确,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强。这就导致了县市区之间的无序恶性竞争,不仅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贻误发展时机。比如我们走访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金融中心等均存在这种情况,有的产业园遍地开花,一窝蜂上马,这个县市区要建,那个县市区也要建,这边刚弄出一点成效,那边马上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挖人挖企业,最终谁都没有搞出名堂来,无法形成规模效益、集聚效应,自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娄底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思考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发达的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娄底服务业经济不断增长,但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短板,总量偏小、比重偏低、质量不高、结构不优,这已成为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障碍,也成为影响经济总量做大做强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发展理念,做大总体规模

  紧紧围绕发展目标,规范精准分类施策,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升级。一是要强化服务业要素投入和政策保障。要转变"工业一家独大"的观念,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引导政策、环境、资金、土地、人才、平台、交通的生产要素向服务业倾斜:要认真对接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加快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要加速对接融入长株潭,打造好娄底服务业后花园;要着力打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和审批手续,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宽松、自由、公平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加大金融支撑力度,重点解决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因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而融资困难的问题,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城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二是要加强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商。要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的理念,把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突出抓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三是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引导服务业企业重视科技创新,鼓励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要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四是要关爱珍惜善待人才。抓住人才,就能抢得先机。要大力引进服务业高端人才,改善人才开发利用环境和引进机制,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做好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知识素质、技术素质,培养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与人文、职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服务业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促进融合发展,改善经济结构

  世界产业发展历史表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走过了从分工到互补,再融合的历程。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结构大背景下,娄底服务业更应得到加倍重视。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强化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县市区主体责任,汇聚工作合力,加强考核奖惩和督查督办,切实改变当前有的行业多头管理,有的行业无人管理的现状,促进全市服务业均衡发展。尤其是那些服务业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理清思路,理顺体制机制,真正把服务业摆在与农业、工业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二是要强化规划引领。全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制定,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学习借鉴沿海地区先进地市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抓紧制定重点行业规划,做到与全市经济整体布局相衔接、相配套;同时要重视服务业规划的落实落地,建议全市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详细分解到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并将落实情况与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强化规划执行的刚性。三是要优化产业布局。当前全市规划对各县市区的产业布局的指导性仍待加强,建议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结合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特点,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全市的服务业产业布局,引导各县市区集中优势资源,确定1-2个服务业重点行业作为发展的主要突破口,错位发展,优先发展重点优势产业,以重点优势产业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提速。四是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互相促进。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要通过加强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加强供应链管理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等手段,引领工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推动生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

  (三)突出重点领域,营造消费环境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的需求是逐级递升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消费就会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地方发展重心也开始由经济发展转向社会发展为主,住房、轿车、教育、保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旅游、文化、幸福、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民众休闲意识,壮大休闲产业。一是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要高标准编制娄底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站在全省、全国旅游的高度来规划布局娄底的旅游特色和定位,全市统筹,各点支撑,做到全市旅游一张网、一张图,一套总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和文化联姻,赋予娄底旅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要加强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重点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要加强景区日常管理,提升旅游服务品位,优化景区经营秩序,提升旅游厕所、指示路牌等硬件设施建设档次,切实提升娄底旅游的整体形象,优化旅游环境;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结合互联网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旅游移动互联网和旅游公众号的推广工作,要加强与国内、省内旅行社的联合推销,把娄底特色景点融入全省旅游线路大格局中,打造优势品牌。二是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民办养老机构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政策,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降低准入门槛;深入谋划“互联网+养老”,开发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云平台,打造“智慧养老社区”,推动互联网服务在健康养老产业的深度运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常态化,加强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集聚发展

  一是要加快实施服务业品牌化战略。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服务业知名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要继续加强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建设,引导住宿、餐饮、零售、批发等生活服务业企业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名街、名店、名品,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提高消费市场辐射能力,吸引周边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要实施服务业企业“走出去”战略。要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服务业企业强强联手,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或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进资金、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等, 进一步扩大服务业企业规模,打造一批“小巨人”服务业企业,提高企业整体实力。三是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要认真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植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以服务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行业集聚发展;要参照搞工业园区的思路和政策,研究制定支持服务业园区建设和集聚发展的特殊政策,

  (五)抓实基础工作,依法应统尽统

  服务业的发展,最终还要是通过规模服务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等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体现。市直各服务业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切实落实申报入统工作责任,加大本地区、本行业服务业企业摸底清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照要求做好申报资料准备等基础工作,力促企业申报入统。尤其是调研走访中发现的一些服务业企业培育和申报入统工作力度较小、工作明显滞后、规模服务业企业数量过少明显少于正常水平、应统未统比较突出的县市区,要切实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差距和不足,加大服务业企业的扶植和培育力度,会同工商、税务等部门,扎实做好“个转企”、外来连锁服务业企业企业本土化注册等基础工作,通过完善和落实好新增服务业企业的相关考核、奖励政策,引导更多的达到规模的服务业企业及时申报入统,壮大本地规模服务业企业队伍,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石峰  秦金莲  易丽花  肖泉]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