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8年娄底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运行态势

——2018年娄底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2-1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培育新动能,全市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三次产业稳中趋优。201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0.41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151.87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698.26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690.29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发展稳中显优,各具特色,呈现出许多积极变化。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201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高于年度目标任务0.3个百分点。谷物、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稳中趋缓。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保持较快增长,蔬菜产量同比增长10%,黄桃、蜜柚、蓝莓、枇杷等中高档名优水果种植渐成规模、产销两旺、效益较好。生猪出栏量大量减少,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0.1%。农业产业化、休闲农业加速推进,产业融合持续发展。二是规模工业支撑有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幅居全省第3位。重点行业贡献突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稳定,分别同比增长6.7%、11%、25.7%和8.4%;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高技术工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10.8%,均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两高”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3.7%,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2%。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园区集聚度继续提升,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园区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70.5%。三是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同期的10.8:46.7:42.5的调整为9.9:45.3:44.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内部行业中,交通运输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较好:全市公路客货运输总周转量126.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4%,居全省第1位,带动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90.2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6%,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77.4%,带动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8.06亿元,同比增长31.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22.6%,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回落到32.7%,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所优化。

  (二)内外需求平稳增长。2018年,全市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大比拼”活动,着力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新格局,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一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居全省第11位。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推进各类项目1670个,其中重大项目328个,完成投资44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6%。列入省“五个100”项目13个,完成投资41.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57个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3%。产业投资稳中趋优,2018年,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4%,产业投资占固定资投资的比重达到61.1%,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显现,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8%,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61.2%,高于前三季度2个百分点,在政府投资大幅放缓的情况下,民间投资实现了有效补充。二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家用电器与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4.2%、44.3%、21.2%和45.2%,持续拉动全市商品零售市场稳定增长。石油类消费贡献突出,汽车保有量的稳步增加和油价的上涨带动了汽车石油类消费的快速增长,全市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达39.66亿元,同比增长23.5%,对全市限额以上零售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4.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个百分点。三是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3.07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1.5%,居全省第1位。海关总署批准设立娄底海关,获批外贸综合服务中心5家,新增外贸进出口资质企业83家。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3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7%,居全省第2位。成功举办第九届“湘博会”和第五届娄商大会,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351.5亿元。

  (三)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2018年,全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新经济、新产业等新经济动能加速集聚,结构优化效应继续凸显。一是创新投入力度加大。2018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8亿元,同比增长18.2%,快于全市经济增长9.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7.8%,高于上年同期107.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高于上年同期44.1个百分点。华安钢保利汽车板二期、电将军、三迅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竣工投产、三一路机等终端制造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投资重点进一步流向实体经济,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数字经济欣欣向荣。智慧娄底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经济、赛事经济、电商经济、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欣欣向荣,陌陌、谷哥、顺德造等企业落户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全年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2.76亿元,同比增长26.8%;三是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4355.69万人次,同比增长33.4%,实现旅游总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31.7%,工业旅游初具雏形,旅游+党建、+研学、+运动成为旅游新亮点。

  (四)质量效益不断提高。政府、企业收入提质增效态势明显。一是财税收入量增质升。2018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78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居全省第1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7.61亿元,同比增长14.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7.7%;二是企业效益较快增长。全市8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28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62亿元,同比减亏70.1%。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税收47.66亿元,增长34.9%,其中制造业税收41.11亿元,同比增长40.9%。全市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6.9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10.8%;三是去杠杆、降成本推进有力。企业负债持续下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负债合计592.74亿元,同比下降10.9%,资产负债率51.0%,低于上年同期6.3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同比降低,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每一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营业成本为86.8元,低于上年同期1.0元;四是居民存款稳步增长。12月末全市居民住户存款余额1302.0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五)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2018年,全市稳增长、惠民生工作稳步推进,民生普惠迈上新台阶。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4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16元,同比增长8.9%,增幅居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7元,同比增长10.7%,增幅居全省第3位;二是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持平,衣着上涨4.1%,居住上涨5.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0%,交通和通信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医疗保健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6%。三是民生实事有序完成。全年14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自然村通水泥(沥青)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农村危房改造、消除超大额班级数等均超额完成任务。全年新增学位31820个,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的较低水平。四是脱贫攻坚推进有力。全市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4万人,退出贫困村223个,双峰县可以脱贫摘帽。

  二、2019年全市经济形势初步分析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展望2019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有利因素:一是高质量增长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宏观要素环境利好。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随着国内和外部再平衡继续推进,国内会转向更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应对更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包括贸易紧张升级。这些政策措施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不利影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全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入,“放管服”改革梳理推进有力,目前已完成91.9%,“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企业登记“37证合一”全面实施。减税降费等降成本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减轻企业负担和激发发展动力的效果将更为直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增强。14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了2018-2020年授信金额2365亿元的授信协议,18家金融机构与娄底市36个企业(项目)现场签约319.5亿元、场外签约417.9亿元,目前已签约履约到位144亿元。二是乡村振兴阶段性效果逐步显现。娄底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摆在优先位置,高位推进、重点谋划,形成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建立了“1+1+1+N”的制度体系,加速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休闲农业企业492家,建成乡、村电子服务站点1829个,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3下降为2.39。三是内需市场投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房地产投资有望回暖。2018年,商品房待售面积在2017年下降24.8%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7.8%,达到近年来新低,去库存成效明显,本年购置土地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同比增速提高,显示房地产投资增速短期内仍有望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及所得税专项扣除等政策都有利于消费支出的稳定增长;随着汽车进口关税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落地推广,汽车销售有望趋稳回升;消费主体更加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兴消费群体不但对消费品质追求更高,而且更加习惯于超前消费和分期消费,因此相关高端消费的增长将得到基本面的支撑;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将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2018年实现城镇化率48.11%,高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

  不利因素:下阶段稳增长压力较大。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继续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从国内看,投资、消费需求增速的回落叠加外需增速掉头将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容小觑。从全市范围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全年总体呈现回落态势,虽然部分指标12月出现小幅回升,维持高位运行的后续压力仍然较大。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与价格上涨因素有关,下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价格因素对工业企业盈利的支撑将减弱。同时内外需市场增速放缓可能会导致短期内工业增速下行,随之上行的企业杠杆率会增加企业经营难度,2018年全市因为去产能、环保整顿等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较多,到12月份全市在库工业企业中有104家停产报零,比上月增加3家。投资建设项目支撑不足,2018年全年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7.7%,支撑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同比下降2.9%,10亿元以上项目同比下降4.4%。政府性投资经过“停缓调撤”大幅收紧,导致国有投资同比下降10.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6.1%。2018年全市投资增速逐月下滑,总体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展望2019,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一方面项目储备开发不足、规模不大,库内缺少支撑增长的大项目,另一方面2018年一季度的较快增长拉高了基数,后续增长难以为继。2018年消费市场较快增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油价的上涨,而从国际油价方面看来,“维也纳联盟”减产协议生效但仍旧难以平衡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多方博弈削弱了单个主体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世界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此2019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难以有效提振,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将减弱。

  三、工作建议

  (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总揽。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应对当前各种风险挑战、实现稳中求进的现实需要。一是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对标对表2019年1月16日下发的《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按照湖南省各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指导意见,全盘考虑综合质量效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协调六大方面,结合本地实际,协调建立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指标体系紧抓落实,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带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突出强化创新驱动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扣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省下发的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指标框架中涉及到创新驱动的相关指标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社会R&D经费投入、财政科技支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占产业投资的比重,总计达到12分,在高质量发展版块中的比重达到40%,充分地肯定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要大力培育“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集中打造一批发展契合度高、带动力强的高端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三是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生态建设的高质量来保障发展的高质量,巩固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锑矿山区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要把高水平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大文章”。

  (二)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全面推动工业提质升级。要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围绕“1+5+6”优势产业链,把握好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突出薄板汽车板配套产业、精细陶瓷、新能源新材料等12条优势产业链精准招商、务实推进,做大做强薄板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钢铁新城”。二是要突出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景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娄底城区为中心的1小时休闲度假旅游圈。加快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特色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形成乡村旅游新热点。三是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湘中国际物流园和娄底城通物流园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物流仓储项目。要围绕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不断激活城市消费,提升城市品质。

  (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持之以恒抓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以项目引领发展、保障发展。一是要优化投资结构。要对标对表《湖南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改革方案》中高质量发展部分,重点关注产业投资占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技改投资占比等结构性指标。要以产业投资为核心,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要紧密对接“1+5+6”优势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工作。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建设、环保治理等民生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二是要抢抓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以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做大总量为中心,坚持项目质量规模并重,加大跟踪服务力度,促进招商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真正形成“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加速引进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牵动作用强的项目,建立从落地开工到竣工投产全链条服务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企业集中,有力促进重点项目投资的有效落实。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四)坚持以夯实基础为重要手段。要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的预警监测和分析研判,确保继续保持和延续当前“稳中趋优”的经济运行走势。一是抓预警监测。要对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全年各项发展目标,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做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预警督办,落实执行好联网直报期间值班值守制度,确保2019年全年各项发展目标实现开门红。二是抓企业申报入统。要继续做好企业摸底清查,着力推动企业“个转企、小转规”,为明年申报入统工作打好基础,做到应统尽统。三是抓经济普查契机。四经普正式入户登记已经全面开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经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安排,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抓住经普契机,调优产业结构,确保相关指标不漏报、不乱报,真实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五)坚持以优化环境为根本保障。全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打造投资兴业的洼地。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府服务”深度融合,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二是有力推动中央降本减负政策的落实。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按照上级政策部署,依法依规落实好企业税费“减、缓、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无还本续贷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降低小微企业的高息“过桥” 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各类要素向优势资本、优势企业的集聚,加快培育娄底大企业、大集团、大市场,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构建产业集聚辐射效应。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赵晓雯]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