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20年消费市场稳步复苏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娄底市上下一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显效发力,市场销售持续回升,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20年,全市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456.27和591.94亿元,同比增长5.3%和0.9%,比1-9月分别上升了2.4和3.4个百分点;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31.52和59.98亿元,同比下降15.8%和5.5%,降幅分别比1-9月收窄11.3和5.7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场销售持续回升,消费市场继续复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多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市场主体加快复商复产,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月向好恢复。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85亿元,同比下降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降幅比1—11月收窄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12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9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高于11月1.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继续复苏。
(二)升级类商品销售势头向好,汽车销售明显回暖
疫情初期,基本生活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快速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加快,2020年同比增长5.3%,比1-11月上升了3.2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同比增长21.9%、14.0%、12.6%和5.4%;升级类商品占比提高,1-12月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12.9%,比1-11月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汽车销售明显回暖。在汽车消费政策的促进下,居民汽车消费需求明显释放,2020年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6.5%,比1-11月上升了2.1个百分点;其中,12月同比增长19.1%,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当月增速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了消费市场的稳定复苏。
(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受疫情影响,居家消费需求明显增长,“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2020年全市限上新零售企业共8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家,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7.52亿元,同比增长39.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42.3个百分点。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快速推动,在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商贸企业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二、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市场后续支撑乏力
一是大中型企业增量空间不足。从批发零售业来看,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的企业仅85家,仅占全市限上批零企业数的15.9%,但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市限上批零企业营业收入的74.9%。从住宿餐饮业来看,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千万的企业仅21家,仅占全市限上住餐企业数的19.3%,但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市限上住餐企业营业收入的72.4%。这些大中型企业基数大,后期增长难。
二是限上在库企业数量偏少。在库企业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四大行业增速的重要评估依据,全市在库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剔除保基数单位后,2020年全市在库企业共549家,仅占全省单位数的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8家;全市新增贸易企业191家,占全省新增单位数的7.7%;全市退出贸易企业59家,占全省退出单位数的3.8%。
(二)消费分布很不均衡
从全市行业企业数量情况来看,全市549家限上企业中批零企业453家,占比高达82.5%,住餐企业仅96家,占比仅17.5%,住宿餐饮业企业明显偏少,直接影响相关行业增加值的核算。从县市区上报累计增速来看,县市区批发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累计增速差距很大,部分县市区依然为负,尤其是批发业中的娄星区和冷水江市、住宿业中的娄星区、双峰县和新化县以及餐饮业中的娄星区和新化县。从企业新增和退出情况来看,2020年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191家,退出59家,净增132家,其中新增企业数冷水江市和涟源市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退出企业数娄星区、新化县和涟源市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净增企业数娄星区、冷水江市和涟源市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县市区在开展企业入统工作时,既要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也要注重行业结构。
(三)消费活力有待激发
当前消费市场在逐步恢复,但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收入支出偏紧,消费市场依然活力不足。全市限上消费品市场对基本生活用品类、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过于依赖,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消费热点。2020年基本生活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69.66亿元,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24.3%;汽车类实现商品零售额81.67亿元,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28.5%;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49.44亿元,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17.3%。而作为消费新兴拉动力的电商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27.52亿元,仅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9.6%;消费升级类实现商品零售额36.98亿元,也仅占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的12.9%。既影响了消费方式的升级,也抑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
三、做好今后消费市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加强企业培育入统
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四大行业增加值核算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建议由市政府组织发改、商粮、统计专题调度,继续狠抓商贸企业培育入统工作,为全市消费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抓底册澄清。协同商粮、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澄清贸易企业底册,结合限上企业培育库进行更新,有序均衡地做好企业入统工作。二是抓企业培育。根据现行统计制度,贸易企业入统标准分别为截止申报当月主营业务收入批发达到2000万,零售达到500万,住餐达到200万。尤其是住餐企业日均主营业务收入仅需达6000元。要对接近入统标准的企业重点关注,创造条件帮助这部分企业尽快入统。三是抓申报入统。明确入统资料与时间节点,加强县市业务指导,强化部门协作力度,提前联系对接企业,对达到入统标准的企业及时尽早纳入,同时积极推动已达限上标准的个体进行企业转化。
(二)稳步推进消费动能转换
一是转轨体制机制。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新动能。二是推进结构转型升级。近年来消费变革的重要特征是中高端商品需求增长,服务型消费市场扩张,全市要改变以往过度依赖石油和汽车类消费,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趋势,培育一批名街、名牌、名店,减少消费外流,提升消费品质。三是紧抓新型增长动力。发挥政策引导,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跨境电商和互联网产业园快速发展;发挥娄底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物流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娱乐文化、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新型消费,扩大新兴消费市场;建设品质旅游,促进景区提质升级,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消费品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三)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能
下阶段要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以推动“六稳”“六保”为抓手,进一步释放消费品市场潜能,推动消费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市场供给。贯彻扩大内需战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加大个性化、多样化的新型消费供给力度。同时针对有巨大消费潜力但供给明显不匹配、不均衡的领域,要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发展。二是提高消费能力。要健全公共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使需求潜能转变为现实消费;要减税降费,提高养老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多渠道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要引领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对接消费升级新需求,促进生产消费领域健康发展。三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大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百姓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石峰 张正清 张人华 袁瑞蕊]
[审核:徐 林]
[责编:张 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