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荒”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国家城市化的持续大规模的推进,农村失地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越来越多,拥有土地的农村劳动力也涌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近年来,农民弃农,农村“空心”,农业生产“劳荒”严重。最近,我们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抽取邵阳大祥区面铺乡菜塘村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综合写成该报告。
一、农村“劳荒”的主要表象
邵阳大祥区面铺乡菜塘村是地处离市区6公里的郊区,全村耕地面积1140亩,其中水田820亩,旱土320亩,林地300亩。村里没有工业,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全村常年在家人口750人,只占村总人口1320的5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劳荒”的主要表象有以下几种:
(一)举家全部外出的多。全村364户,有116户举家外出打工。家里土地闲置或者转给其他人租种。
(二)年轻劳动力断层。该村30岁以下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没有一个,45岁以下在家的劳动力200人,45-60岁的劳动力260人。
(三)男劳动力少。全村60岁以下的劳动力460人中男劳动力只有200人,占43.47%,且这一部分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外出打工。
菜塘村以粮食、油菜、蔬菜种植为主,由于在家的劳动力少,粮食大都只种一季,全村粮食还不能自给,蔬菜基本保证自给。该村农忙季节缺人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兼业化副业化趋势开始显现。调查期间,政府正对该村1000余亩荒山推行植树造林,由于村里劳动力紧缺,植树造林的主要人员都是靠从外地请工。
二、农村出现“劳荒”的主要原因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据调查,近年种粮食每亩收益不足500元,蔬菜种植效益相对高一些,但田间管理服务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高。菜塘村支书夏连喜有一年看到中药材中的尾参价格好,当时价达到3元/斤,于是带领群众种植了28亩尾参,两年后收获时尾参价格跌到0.2元/斤,农民为此亏损5万多元。现在农民外出打工,做小工,每天可以赚到130元左右,技术工每天可以赚到200元左右,还没有风险。在调查中,有位年轻的农民告诉我们:其实在城里我们干的是最累最脏甚至是最有危险的活,如果靠做农活能养好家,我们又何苦背井离乡到外面去看人家的脸色,帮人家做事。
(二)农村土地分配不合理。菜塘村土地是1990年分田到户的,当时政策是30年不变,山是70年不变。现在土地又说是50年不变。经过20多年的变迁,土地分配不合理现象严重。一是出现“地多人少”或是“人多地少”矛盾。2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家庭成员发生的变化,如原来家里有女儿的可能已经出嫁了,儿子可能也考上大学在城里工作,这样的家庭在农村不少,他们的地多而在家种田的人少。另一些家庭可能分田时全是未成年的儿子,现在都结婚生子,人多地少,靠现有的土地自然是无法养活家庭。这种土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更加突出。二是自己不种也不出让给别人种。有少数农民举家外出打工,土地无人打理,又固执的坚守土地不愿意出让给别人种,他们认为土地出让收益太少,担心出让后收回麻烦。三是地与家远,种植不方便。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建新房的农民越来越多,大部分农民都把新房建到公路两旁,但分配的土地还在原来的位置,农民种植很不方便,特别是一些经济作物、蔬菜成熟后,因为离家远,管理难,有时还会遭遇小偷。
(三)年轻人弃农思想严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的孩子不会做农活,也不想扎根在农村做农活。一般能读书的孩子家里尽能力送读书,想办法靠读书跳出“农门”。不能读书的就外出打工。没有年轻人想和自己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农村一辈子生活,大家更向往大都市那种繁华生活。他们认为在外面打工虽然苦,虽然累,但年轻人多,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且现在国家对农民就业的政策好,近年来,农村户口年轻人都可以免费参加农民就业培训,有关部门还建立农民外出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就业供求信息网络,所以年轻人在城里找份工作并不难,哪还愿意留在农村?
(四)农村水利设施仍然滞后。面铺乡菜塘村本来区位条件和水利都不错,村附近还有一个小Ⅱ型水库,水渠直接到村。但是由于水渠还毛泽东时代修建的,多年来淤塞严重,每到天旱期间,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水利条件差,农业生产需要投入的劳力就多,生产效益也相对要低。
三、解决农村“劳荒”的建议
农村“劳荒”问题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如何切实解决农村“劳荒”,今年全国两会已开始关注。我们将调查的建议提交参考。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标和方向。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坚持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并举,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支持农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建立农产品加工工业企业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工业带农业,让农民变成农业工人,让渴望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二)大力推广土地流转。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把原来单户的农业生产的土地集中到一些懂农业生产技术,善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能手的手里,变农户生产为农庄经营,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以把一些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可以把一些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但由于目前,国家对土地流转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还有顾虑,开展土地流转的农业经营大户心里也不踏实,害怕效益好了,农民又要收回土地。为此,国家应就农村土地流转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
(三)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民应用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收成,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农民最懂农业,因为他们对土地有感情,对农村人文环境很熟悉。要大力支持农民返乡创业,在工商登记、信贷投放、税费减免和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扶植措施,特别是对搞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返乡创业农民,要积极提供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回归农业生产。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苏利亚]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