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邵阳县在调结构中发展 在新常态中奋进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2-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邵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绿色、活力、品牌、文明、幸福”五个邵阳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划新发展,奋力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增后劲,抓改革、激活力,办实事、惠民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一、砥砺前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1-2015年,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邵阳县经历了自然灾害频发和小煤矿企业政策性关闭退出,主要税源锐减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县委、县政府审势度势,克难攻坚,保持定力,积极应对,着力化解,有效实现了县域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7673万元,是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0.5%;实行财政总收入83691万元,是2011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7963万元,是2011年3.04倍,年均增长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414万元,是2011年2.55倍,年均增长26.3%;同时,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持续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达80.4%。

  二、优化结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三次产业比由2011年的29.4:37.7:32.9优化为2015年的26.5:34.6:38.9,三产业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张,经济活力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县红石工业园区跻身省级工业集中区,聚集效应不断凸现,纳入集中区企业达64家,其中规模工业50家,年产值达85.5亿元。湖南臻发鞋业、邵阳金拓科技、湖南一肯照明、鑫光灯具等企业抢占先机,利税双赢。新建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十二五”期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359260万元,是2011年的1.63倍,年均增长13.1%;实现工业增加值348325万元,是2011年的1.33倍,年均增长7.4%。克服煤矿关停等不利因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长到87家,比2011年增加2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增长到52家,比2011年增加26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20629万元,为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0.9%。农业品牌效益凸现。优质稻、烤烟、油茶、生猪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成为享誉三湘乃至全国的农业品牌。油茶产业阔步发展,“邵阳茶油”获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省著名品牌;县油茶产业园获批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十二五”期末,全县油茶林面积已达58.9万亩,油茶籽产量达4万吨,年产值逾12亿元。优质稻、烤烟、生猪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5年全县优质稻面积突破65万亩,烤烟收购突破5万担,生猪出栏115万头。服务业提档升级。2015年全县实现三产业增加值476938万元,同比增长13.4%。为2011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5.3%。其中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414万元,为2011年的2.55倍,年均增长26.3%。邵阳县始终把繁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全县新增限额商贸流通企业56个,新建、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125家,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3家,直营大店5家,农产品直销店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中介咨询、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也发展迅速。

  三、综合施策,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县启动重点工程项目190个,累计完成投资10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1倍。交通建设成绩辉煌。“经济大动脉”G207邵塘城际干线已经贯通,S317、S217等省道完成改造,塘田市夫夷河大桥建成通车,S223、S224、S238、Y043等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321.9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165.9公里,年均增长7.4%。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7亿元,深入实施了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城镇防洪、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节水灌溉等重点工程建设,初步建成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河道整治、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于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能源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完成农村电网体制改革,4个自供区2.6万群众纳入大电网统一供电。“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电网建设总投资4.03亿元,其中农村电网改造投资1.73亿元,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用电难的问题。农村能源发展迅速,“十二五”期末,全县共启用沼气池3.6万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000多台,沼气入村率100%,沼气入户率15%。新能源建设得到突破。生物质能发电工程全面建成,25万千瓦风力发电工程正在测风,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签约。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五年计划和“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93.8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55%。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功纳入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县。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社会单位GDP能耗由2010年的0.9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的0.591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8.67%。

  四、多措并举,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坚持做大中心城镇与城乡统筹、城乡同治相结合,以县城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35万人,比2010年增加11.6万人,县域城镇化率36.5%,比2011年提高8.95个百分点。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按照“东扩西提,南延北展”的发展思路,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十二五”期间,投入县城建设开发资金2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县城新区建成了以振羽、开元、夫夷、时代4条大道为主轴,以龙华东路、金塘路等9条街道为支线的道路框架,建设了夫夷新城、中宏步行街、汽车总站等一批高品质楼盘,竣工了建材城、武装部、廉租房小区、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旧城提质全面完成了河西街、邵新街、白虎街等老城主干道综合改造,拉通了宝峰街连接线、新民路等道路,新建了夫夷、资汇2座大桥,新修了汇寅广场、南方大厦、县中医院等高楼,建成了天然气管道、垃圾填埋场、6万吨水厂扩改及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公益设施,城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县城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县城品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好机遇,完成11个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成功争取五峰铺、下花桥、白仓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引进湘林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下花桥山水生态文化示范城镇。其他建制镇市场、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日趋配套,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环境日趋优美,经济日趋繁荣,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19.6平方公里增到2015年的53.23平方公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加强城乡卫生同治,重点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水源保护、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落实垃圾桶、垃圾车的配置,抓好乡镇农贸市场、村卫生室、垃圾中转站等设施的建设,成立村级卫生保洁队伍,建好农村垃圾收集池,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五、精准发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坚持谋发展与惠民生并重,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95元,年均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85元,名义年均增长12.4%。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22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2万人。教科文卫明显进步。全县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42所,建成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创建合格学校71所。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县180所中小学(含教学点)4.5万人享受课间加餐,115所学校3.7万人实行食堂供餐。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6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9项,市级3项;全县申请专利418件,获授权320件,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00%和300%。公共文化设施有序推进,完成23个乡镇场综合文化站、63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885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330个,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2万场次,送戏下乡1768场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人均门诊、住院费用下降19.06%、13.56%,县级医院住院费用下降约8%。县人民医院搬迁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县中医医院住院楼正在装修,县妇幼保健院暨计生手术医院正在建设;15个乡镇卫生院第二轮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社会保障明显加强。在全省开创性提出“大社会保障”理念,将设备、财政、民政、移民、扶贫等强农惠农资金汇聚在社会保障卡中,实现一卡式发放,全县发放社保卡61万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累计争取中央、省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2.3亿元,筹集廉租房1412套,新建廉租房37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968户,发放租赁补贴14896户。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县低保对象达7504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31亿元;五保供养对象达7269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0.75亿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9.5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4.06万人。加快扶贫开发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全县共派出建设扶贫单位106个,组成建设扶贫工作队62个,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进村入户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至16.26万,减少11.99万人,减幅达42%。

[供稿:邵阳县统计局 刘扬]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