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湘潭“十三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11-1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之尾,微观经济之首,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配置的作用。近年来,湘潭各县(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全市县域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湘潭县域经济总量由2010年的364.6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51.1亿元,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 个百分点。各县(市)综合实力增强,湘潭县、湘乡市均进入全省全面小康经济10强县(市)。

  (二)园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全市县域拥有天易示范区、湘乡经开区以及韶山高新区三个省级园区。近年来,各县(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激发园区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园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截至2014年末,天易示范区共引进入园企业417个,比2010年增加278个;2014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6.7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66.5%;实现财政收入11.69亿元,比2010年增长2.7倍,占全县财政收入总额60.3%。湘乡经开区共引进入园企业175个,比2010年增加113个,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7.4亿元, 比2010年增长4.3倍,占湘乡市财政总收入的43.2%。韶山高新区入园企业72个,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2.5亿元,占韶山市财政总收入的51.1%。

  (三)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地位不断巩固,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大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湘潭县、湘乡市成为全国有名的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大县。2014年湘潭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3%, 全市出栏生猪573万头,人均出栏生猪2头,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外调生猪400万头,占出栏猪总数的70%,湘潭县、湘乡市生猪调出数均进入全国前五位。同时,湘潭县已跨入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湘乡市已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

  (四)县域财力进一步雄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县域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财政收入看,2014年,全市县域完成财政总收入44.4亿元,比2010年增长1.14倍,年均增长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十二五”前四年,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9%、10.4%、11.2%,2014年分别达25653元、25682元、2964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2%、17.6%、14.6%,2014年分别达13344元、13183元、18588元。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市县域经济在大开放中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周边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县域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2014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虽然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1.4%,但却不及长沙县、浏阳市和宁乡县等单个县市。从2010年到2014年,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40.8%上升到41.4%,仅提高了0.6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27.4%上升到27.8%,仅提高了0.4个百分点。从2011-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前10强来看,长沙每年占3席,株洲占2席,郴州占2-3席,湘潭每年只有湘潭县或韶山1个县(市)入围。前4强被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长期占据。在10强的对比中,经济总量上,2014年湘潭县为286.8亿元,分别为长沙县26.1%、浏阳市的28.3%、宁乡县的31.5%、醴陵市的58.5%;财政总收入上,2014年湘潭县为22.4亿元,分别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的10.8%、22.2%、27.8%、58.3%。

  (二)县域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引导性不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3.3:45.9:30.8调整成为2014年的16.1:53.5:30.4,一产业比重持续降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与长沙、株洲相比,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高。工业主导行业竞争性不强,2014年,湘潭县域的工业增加值之和仅与醴陵市相当,仅为长沙县的44.8%,浏阳市的46.8%,宁乡县的54.5%。特色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如湘乡市主导行业化工、皮革、冶金成长性不强,没有有力拉动本地经济增长;湘潭县主导行业食品行业、洗煤业支撑作用不突出。相比其他强县,如浏阳市的烟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醴陵市的陶瓷产业、烟花产业,这些产业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三)乡镇经济薄弱,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速提质。作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经济十分薄弱,乡村债务沉重。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完成财税任务、招商引资任务压力大,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速提质。

  三、“十三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园区建设,明确产业竞争战略。“十二五”期间,湘潭市县域经济发展,从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以及发展速度来看,与株洲和长沙相比,均处于第三的位置,长沙、株洲这些县(市)经济发展之所以总量大、速度快、效益好,关键就在于他们有大企业、大产业、大园区。因此,湘潭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以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从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加强园区建设以及人才强县三个方面明确县域经济产业竞争战略。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方面,要特别注意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产业聚集,既立足自身发展条件和优势,又能在区域经济分工中强化自己的角色,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方面应注重要素市场的培育,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促使土地资源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创新项目机制,重视大型项目储备,引导企业往产业链、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带动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在人才强县方面,则可以从用分配机制激励人、用流动机制选择人、开辟多种渠道吸引人和建立投入机制培养人,将人才培养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县域经济聚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自主流动,当前,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生较大转变,城镇化发展出现了通过民间、地方政府以及外资投资来构建新城镇,从而自上而下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可以借助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实现县域经济的聚焦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促进乡镇产业基地与示范区同步发展,形成基地与园区共同规划、产业协同发展、项目建设互补的良好格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积极实施惠农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资源利用,推进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重点培植一批经济基础底子好、拥有较大人口规模、支撑力较强、拥有区位和特色经济发展优势的县城进行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把县区的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产业园区建设、旧城改造项目相结合,将城镇化、县域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者良性互动,使得县域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实现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城镇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快速发展城镇经济的和工业反哺农村和农业发展保持相同的步伐。有步骤地将农村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商品市场向县城和小城镇引导发展,使得县城和小城镇的形成聚集式规模效应,促使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三)加大主导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处于重要位置,主导产业的发展变化直接决定了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导产业作为所在区域的核心产业,是县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而选择和培育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对于提高县域经济产业竞争力具有意义。要根据县域产业发展和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及县域资源条件,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应提高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当前,科学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进步日益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加快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以技术进步推动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实现产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发挥好技术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其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主体作用。企业是与市场连接最紧密的单元,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但当前,企业仅仅在政府的投资下进行技术创新,还不足以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应激励与吸引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资,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与研发的投入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引领能力,带动地区产业升级,发展县域经济。最后,营造技术创新的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技术创新与进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技术市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投入机制和技术创新人才汇集机制,努力营造技术创新与进步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科学统筹规划,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湘潭地区的生态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域地区,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三者的关系,从而使县域社会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前进。当前,湘潭县域经济社会属于典型工业化初级阶段,县域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以及社会生活方式,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都必须放在发展这一问题里重点考虑。因此,湘潭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还有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节约摆在第一位,同时兼顾资源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改革进行深化发展,进行机制创新,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高度统一起来,兼顾体制和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必须做到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环境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文明县域社会。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刘洁]

  [审核:刘雁]

  [责编:徐林]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