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湘西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及“十三五”发展形势研判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4-0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湘西自治州上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矛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542”发展思路,突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512亿元,增长9.2%(不含新增卷烟异地生产指标因素计算为497.2亿元,增长8.3%),为2010年的1.6倍。“十二五”期间,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 %(不含新增卷烟异地生产指标因素计算为8%),保持中高速增长。分县市来看,有5个县市超过了全州平均水平,其中最快的古丈县年均增长13.1%,凤凰县12.4%、龙山县9.9%、永顺县9.5%、吉首市9.3%。

  2、人均指标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州人均GDP从2010年的11991元增加到2015年的19488元,增长62.5%,年均增长7.4%;人均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1273元增加到2015年的2985元,增长134%,年均增长18.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8237元增加到2015年的14117元,增长71.4%,年均增长11.4%;人均居民存款从2010年的17521元增加到2015年的32852元,增长87.5%,年均增长13.4%。分县市来看,人均GDP最高的为吉首市,达到39305元,为全州水平的2.1倍;增速最快的为龙山县,年均增速达9.7%。

  (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有新成效

  1、服务业占主导地位。2015年,全州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为75.7亿元、158.68亿元和262.9亿元,分别增长3.8%、4.5%和1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19.6%,74.1%。“十二五”期间,全州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7%、5%和11.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2:40:43.8调整为2015年的15.2:31.9:52.9,其中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个和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1个百分点。

  2、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以锰锌为主的重工业比重不断下降,以酒饮料、食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轻重工业比重为26.5:73.5,轻工业比重比2010年上升16.1个百分点。突出矿业整治整合,矿洞由1980个整合到204个,开发主体由1000多个减少到23个,东方矿业、太丰集团、三立集团等骨干企业实现资产重组。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化集约程度,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工业比重达50.9%,比2010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全州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24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314家。

  3、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5年全州城镇化率为41.13%,“十二五”期间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新增城镇人口近4万人。城镇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湘西经开区“州府新城、产业新区”有新成效,8县市新区拓展、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吉首市被列入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永顺溪州新城、凤凰红旗新区、花垣竹蒿滩片区、龙山华塘新区、泸溪县白沙新城等新型城市骨架逐步拉开,古丈、保靖等老城区改造有重大突破。城镇人口增加带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特别是户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出台实施,农民向市民化转移步伐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1、财政保障能力增强。2013年,全州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2015年达到78.4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9.5%。由于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全州财政总支出244.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8%。民生支出不断加大,2015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61.9亿元,占全州财政年支出的66.1%。其中古丈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最快,达31.5%,凤凰、永顺、龙山年均增速为27%、21.3%、22.9%。

  2、居民收支较快增长。2015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7元,是2010年的1.6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48元,是2010年的2.1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4%。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带动了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2015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79元,比2010年增长37.3%,年均增长6.6%;其中居住支出比2010年增长1.71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2.9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8平方米。全州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67元,比2010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9.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比2010年增长4.6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4.5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10.8平方米。

  3、节能减排有新成效。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对锰锌等高能耗企业进行整合,改变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突出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22吨标煤/万元降低到2015年的0.8吨标煤/万元,下降34.4%。2015年,全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4%,“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2%。“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州共建成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设立23家废水国控企业、6家废气国控企业、27家重金属国控企业,共有80家企业安装了现场端在线监控设备。2015年,全州建成生态村庄101个,10个乡镇被授予“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0.24%,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4、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全州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新业态、新领域、新产品不断发展。全州电商企业、网店分别发展到20家、8000多个, “湘西馆”在苏宁易购、淘宝网正式上线运行。保靖县光学材料产业、泸溪县众鑫钒系铁合金产业及吉首市软件研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四)基础产业得到夯实,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粮食总产量均保持在80万吨以上,2015年达85.4万吨。水果、茶叶、烟叶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全州水果、茶叶、烟叶、蔬菜的产量分别为93.6万吨、0.27万吨、3.2万吨、78.2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6.9%、120%、28%、28%。其中柑橘和猕猴桃产量分别为70.94和6.56万吨,比2010年增长4.7%和1.2%。古丈县全力推进“两叶一果”工程,茶叶基地面积达13.7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1亩茶目标,茶叶产值突破4亿元。全州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州级以上龙头131家、农民合作社2222个,带动农户10万余户。

  2、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5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5.2%。“十二五”期间全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五年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6家。新兴企业发展较快,成聪软件、金源粉体材料、金天铝业、湖南众鑫等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湘泉制药、新中和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吉首市锰锌初级加工行业也基本淘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题的工业企业开始崛起。花垣县“两型”矿山示范区建设成绩喜人,矿业整治整合“花垣模式”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银海锰矿被国土资源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先进矿山。

  3、旅游业发展迅猛。“十二五”期间,全州启动了凤凰古城、矮寨奇观5A级景区创建和坐龙峡景区、边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泸溪县白沙景区、浦市古镇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湘西土家族民歌、花垣苗族赶秋节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路,永顺老司城村、龙山县捞车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芙蓉镇、里耶、边城、浦市四大古镇全部晋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全州共有8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已通过省级评审,拥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品牌达150个,A级以上景区13个,星级以上酒店47家。2015年,全州共接待旅游人数3362.4人,实现旅游收入216.7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7倍和3.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1.8%和27.9%。

  (五)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交通建设有重大突破。全面进入高速时代,湘西融入“长沙、重庆、桂林、贵阳四小时经济圈”,吉首市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枢纽城市之一。2015年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268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1公里、国道411.2公里、省道2271.7公里、县道1762.1公里、乡道3600.9公里、专用公路299.7公里、村道3977.3公里。全州民用汽车保有量9.13万辆。2015年实现全社会客运量5813万人,客运周转量37.55亿人公里,分别比2010年增长32%和28.9%,年均分别增长5.7%和5.2%。

  2、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完成475座病险水库治理,新开工烟草水源水库3座,新解决1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序推进,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

  3、能源建设得到加强。花垣竹篙滩、永顺洞潭电站建成发电。永顺羊峰山大青山风电场建设顺利。龙山、保靖、花垣、永顺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进展。扩建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7座,建成2600公里高低压输电线路,完成1732个村农网改造升级,农网改造率由30%提高到86.7%。铺设天然气管道100余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2.9万户。

  4、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州邮电业务总量(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28.3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由2010年的16.33亿元提高到26.6亿元,年均增长10.3%。启动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6.54万户和131.1万户,比2010年分别增长97.2%和15%,年均分别增长15%和3.6%,全州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城镇4G网络全覆盖。

  (六)投资消费驱动有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州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1.1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交通运输业、房地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教文卫体等行业分别累计完成投资280.1亿元、218.2亿元、123.7亿元、57.1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0亿元,年均增长22%。

  2、消费保持稳步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7.1亿元,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8%。城乡居民消费呈现新特点、新热点。交通通信、衣着、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增长较快,食品支出中肉禽、水产品、蛋、奶、水果等高品质食品消费明显增强,呈现多样化、营养化发展趋势。

  (七)民生事业大幅改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万人。全州新增创业主体8984户,带动城乡就业1.53万人,创业主体总量突破7万个,带动就业20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2、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农业、新农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乡乡建有敬老院。五年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3.6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9万户。

  3、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州共有10个艺术表演团体、 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90万册。全州有线电视总户数由2010年的29.42万户增长到2015年的35.18万户,增长19.6%。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8%,比2010年增加6.6个百分点。全州实现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

  4、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州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283个,病床总数15847张,比2010年分别增长4.94倍和56%。医疗卫生工作人员2024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80人,比2010年增长65.7%和38.6%。财政医疗卫生投入22.5亿元,是2010年的1.15倍。

  5、教育体育事业成效显著。2015年全州财政教育支出34.46亿元,为2010年的2.8倍。教育“四大工程”顺利推进,农村学校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全面消除,所有乡镇以上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州共有各类体育场地2343个,体育馆11座,运动场229个,游泳池7个,各类专业达标训练房54个,318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运动健身工程。全州运动员在世锦会、亚运会、全运会、民运会上共夺取32块金牌。

  6、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全州共拥有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015年申请专利1144件,是2010年的3.5倍。共获授权专利达765件,是2010年的4.1倍。其中发明专利126件,增长2.5倍,实用新型专利440件,增长91.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一是自然条件较差。湘西州处于西部地区,山多地少,2015年末全州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土地开发成本高,对区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是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程度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发展较为缓慢,2015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0.81万元/人,居全省末位。工业结构失衡,市场竞争力脆弱,受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动冲击较大,工业效益低下。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三是人口素质偏低。2015年,全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居全省末位,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有14.7万人,占总人口的5.7%。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少,技术熟练的中等劳动者缺乏,人口总体素质较低。

  (二)内生动力不强。一是工业低速运行。占全州工业50%以上的锰锌两矿产业连续多年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低迷,导致全州两矿企业运行困难。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普遍较小,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有限。二是消费增长乏力。目前全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只有105家,销售额过亿元的仅12家。限上贸易企业中,石油销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例达55%,消费市场结构严重失衡。在近年来国际油价连续下滑、国内油价连续下调的形势下,严重影响全州消费增长。三是投资薄弱环节较多。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逐年下降,投资力度不断减弱。建设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多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少,尤其是民间资本对经济形势仍持观望态度,不敢加大投入。

  (三)要素保障欠缺。一是建设用地趋紧。全州国土面积15470平方公里,山地山源约占81.5%,丘陵占10.3%,水域占1.5%,土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2015年,全州建设用地面积5.6万公顷,仅增长1%,远低于GDP增长水平,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仍高达124.7公顷/亿元,远远高于国家及省水平,加上部分用地报批进展缓慢,建设用地仍然较为紧张。二是用工招工趋难。受输出劳动力较多和湘西地区工资收入较低的影响,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资金保障趋弱。2015年末,全州金融存贷比为49%,如果按照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规定计算,仅2015年全州在政策内的可融资金还有近100亿元,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加上全州投融资平台功能有限,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企业和项目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创新力度不够。一是产业创新难。当前全州部分产业由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融合程度较差,加上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呈现萎缩衰退的趋势。要实现产业创新,就要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发展培育新兴产业,这就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外部环境等系统性保障手段支持,而这些手段正是当前全州经济发展所缺乏的主要因素。二是技术创新难。州内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建设基本上由企业自身来进行实施,科技人员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服务少,加上创新运行机制不完善,导致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条块分割和行政垄断,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不好。三是人才创新难。受全州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影响,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产业平台和完善的政策扶持机制,人才“引得进、留不住”现象较为严重。

  三、“十三五”经济形势及基本特征判断

  (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自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分化态势较为明显,未来几年,世界地缘政治局势仍不稳定,金融市场会继续波动加剧,市场需求总体不足,欧日等经济体增长低迷,世界经济发展下行风险增加,科技创新、主要经济体不均衡程度和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成为决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低增长、低通帐的基本特征。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速将减缓到3%左右。

  (二)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成新常态。未来五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临着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新旧发展模式的转换,主动放慢速度调结构,培育新动力,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成为发展重点,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及管理创新成为主要模式,全国经济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中高速发展。

  (三)全州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明显。全州经济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孕育很大的发展潜力,进入大有可为的发展期。研判未来全州经济发展形势,将呈现五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州经济也进入增速换档期,GDP增速由2011年的11%回落到2014年的8.3%、2015年的9.2%,未来也将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但全州的中高速区间为8%-10%,略高于全国的中高速区间6%-8%。二是服务业是经济增长主力军。第三产业替代第二产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的主力军。2010-2015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速为11.7%,高于同期GDP增速3.7个百分点,2015年第三产业增速高达12.2%,占GDP的比重达52.9%,对GDP的增长贡献率提升到74.1%。未来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引领经济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三是工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全州工业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速换挡期,特别是传统产业处于深度调整期,近7年来工业平均增速为6.4%,工业占GDP的比重和贡献率持续下降,比重降至目前的25.5%,对GDP的贡献率降至18.3%,未来全州工业仍处于调优传统产业、培育做大新兴产业的阶段,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及全州工业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工业将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引擎作用将逐渐减弱。四是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从全国来看,投资快速增长期已过,未来投资增速会逐步放缓,全国投资增速由2014年的15.7%回落到2015年的10%。但全州是后发地区,仍处于投资扩张快速增长期,加上建州60周年、脱贫攻坚主战场等政策机遇,未来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投资仍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五是消费拉动作用逐步增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全面小康、全面脱贫步伐的加快,未来消费潜力将不断释放,消费升级将不断加快,特别是大众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将渐成主流,电子商务消费将成新趋势,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四、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着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基地。突出园区发展,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合理引导创新要素集聚,积极引进企业入驻、项目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税收扶持政策,积极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担保等政策,减少企业负担,缓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二)促进消费持续发展。培育新型消费主体,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入驻湘西,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拓宽新兴消费范围,加快推进湘西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电商企业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新变化,使电子商务成为拉动全州消费增长的新型业态和新亮点。

  (三)保持投资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张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用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用投资增长稳定经济增长。有效落实国家房地产政策措施,积极消化现有房屋存量,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提质改造,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投资增长、拉动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鼓励创新突破发展。把创新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完善当前产业、财税、金融等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放宽政策准入门槛、减少政策附加条款,构建管用、好用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良好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大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体创新发展,有效利用各地园区优势,加快创新创业示范园和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及配套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

  (五)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突出精准脱贫,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医保、养老、低保、救助等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推进整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抓好体育等其他社会事业,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刘峰]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