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7-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始终坚持重农意识不减、强农力度不弱、惠农方向不变、富农目标不移的四个原则,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紧紧围绕“稳粮、提质、安全、增收”这一主题,努力克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抗灾自救,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32亿元,同比增长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228元,增长21.1%。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一是春夏播面积增加。在政策导向、市场调节、行政推动的作用下,“米袋子”和“菜篮子”仍是今年的种植热点。全市春夏播种面积523.29万亩,同比增长3.4%,其中早稻250.17万亩,增长7.4%;蔬菜75.7万亩,增长9.7%;棉花60.36万亩,增长5%;二是油菜籽单产略减。今年持续低温阴雨气候对油菜籽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收获期推迟10天,导致单产下降。全市油菜籽面积190.85万亩,比上年增长2.0%;单产108公斤,下降0.4%;总产205.16万吨,增长1.6%;三是茶叶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全市新增茶园采摘面积1.7万亩,上半年茶叶产量3.2万吨,同比增长12%。

  (二)林业生产投入增加。全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兴林富民一个中心,狠抓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和大力发展高效林业两个重点,扎实推进林业生产。今年以来,全市投入1.2亿元用于营林造林,同比增长15%,春季造林面积达16.3万亩,增长13%。

  (三)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扎实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全面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了养殖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出栏肉猪264.61万头,同比增长5%;牛11.51万头,增长10%;羊22.08万只,增长8%;家禽1587.1万羽,增长9.5%,禽蛋产量4.97万吨,增长8.4%。水产品价格整体上扬,水产品产量达15.7万吨,增长10.8%。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实施精品名牌发展战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门类齐全、品牌较多、质量稳定、效益较好的新型工业体系。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1.2亿元,增长42%;实现增加值34.3亿元,增长30%;实现利润6.1亿元,增长28%;上交税金2.7亿元,增长25%。

  (五)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各级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1.1%,主要得益于:一是就业增收。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62元,同比增长28.6%,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为39.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价格增收。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10.3%,农产品上涨使得农民获得的收入增加多。全市农民得到的农业现金收入755元,增长25.4%,增加额的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三是政策增收。今年中央、省支农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将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各级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及时到位各项补贴。农民人均得到的种粮补贴、购置农机补贴和生产资料补贴等增加54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0万亩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各项政策,多措并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在任务落实方面,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包干负责制;在生产技术方面,把集中育秧作为早稻生产的突出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水稻“扩双增面”,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基础。 

  (二)坚持抓基地建设促蔬菜产业发展。全市紧紧围绕“转观念、调结构、强基础、抓关键”十二字方针,以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主题,以标准园创建、基地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蔬菜产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全年市财政将安排200万元用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奖励,由此带动区县(市)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投入。上半年,全市发展集中连片常年种植面积在200-1000亩的蔬菜基地达71个,1000亩以上的19个,新增加2个;季节性集中连片200-1000亩的蔬菜基地113个,1000亩以上的37个。

  (三)坚持以全产业链模式推进生猪规模发展。近年来,益阳生猪生产有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突出抓了上游贯穿饲料研发、种猪培育、规模养殖,下游直通屠宰加工、冷藏冷冻、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和《2008年-2013年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纲要》。《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推进生猪生产养殖方式转变,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全市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达438个,新增30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促进了生猪品种改良,全市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坚持以土地信托流转壮大农业规模化经营。市委、市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牛鼻子”来抓,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探讨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之策,采取规范的“草尾模式”,取得了农民满意、企业满意和政府满意的效果。今年新一轮土地信托流转扩面工作有序开展,土地信托流转乡镇达26个,新增14个。上半年,全市26个乡镇信托流转土地面积达14.99万亩,新增1.36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21.5%,其中信托流转耕地面积13.8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25.6%,信托储备土地9.8万亩;引进一次性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企业75家,增33家,其中一次性流转1000亩以上33家,增13家。

  (五)坚持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农业增产增效。益阳市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着力建立农民与加工、销售企业之间协调一致、利益共享的新型关系。农村合作社组织的活动范围由一村一乡发展到涉及多乡、一县或数县,涵盖的内容从单纯的农产品销售发展到种养、加工、运输、信息、科技和销售等多个领域。目前,全市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10家,成员12.5万人,带动农户34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36%。据调查,2011年全市确定的7个为民办实事合作社其成员户户均收入比非成员户高出四成左右。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一季度比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一)长时期阴雨寡照,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影响。今年长时期阴雨寡照对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油菜籽收获期推迟7-10天,进而影响棉花移栽,给棉花整个生育期的调控和管理带来难度,5月的集中雨水使部分地方出现棉花烂苗现象,预计今年棉花难以出现伏前桃;极端气候也不利蔬菜生长。早春蔬菜中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死苗严重的达20%,且迟缓了蔬菜移栽季节。如沅江挂角合作社往年的辣椒、番茄、茄子等早春茄果类蔬菜大棚和小拱棚套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3月15日前后,今年一般推迟到4月上旬,甚至4月中下旬还有移栽的,影响后阶段作物生长。上半年,全市蔬菜单产同比下降2.6%。

  (二)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受供需关系的影响,春节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到6月底活猪价格跌至今年以来最低点13元/公斤,目前虽略有回升,但仍低于盈亏平衡点,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平均每头猪减少收入100元,而大宗饲料原料玉米、豆粕价格却上涨5-10%。按生猪现行市价和饲料原料成本价测算,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出售一头100公斤的肥猪要亏100元。部分养殖场户由于对后期价格上涨的预期,选择了压栏惜售,生猪生产将再次低迷。

  (三)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中央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受燃油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要素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土地流转费用等涨幅在10%左右,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部分抵消了中央惠农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据部门近期在资阳区调查,种粮大户、普通农户种植1亩早稻的成本分别为1099元和1079元,同比增加95元和增加85元,其中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增加25元,人工分别增加70元和60元。成本增加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居民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

  (四)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足发展。目前农村部分地方青壮年劳力“洗脚上岸”外出务工的较多,留守人员中老、弱、病、残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一方面导致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农业服务费用上升,直接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留守人员由于文化程度、生产能力相对偏低,给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带来了难度。

  (五)农业抗击自然灾害能力依然薄弱。近年极端气候频繁,山体滑坡、洼地内渍现象时有出现,加之农田沟渠年久失修,排灌系统不配套,如遇渍、涝、旱情,排灌设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四、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措施和建议

  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认清当前农业生产形势,对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农业生产形势。各地要认真研究由于长时期低温阴雨而使生产季节推迟的严峻形势,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后段工作。当前正处“双抢”关键时期,各级要积极引导、协调农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开展农机作业和跨区服务,帮助农民及时“双抢”,督促和落实好晚稻生产计划,努力实现粮食生产年初目标;农技部门要不定期深入田间察看农作物长势,现场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及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年农业生产丰收。

  (二)稳定发展生猪产业。针对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各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调出大县奖励等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工作进度,尽快落实到养殖户;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自繁自养模式,优化母猪结构,增加生猪生产者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加强猪粮比价等预警指标监测,及时预报市场动态,帮助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

  (三)关注农资市场变化。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资市场变化情况,严厉打击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价格部门要加强对农资成本的调查和价格监测,及早预警异常价格波动现象。市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资物资储备制度,通过储备调节,实行淡储旺销,稳定农资价格。进一步完善农资直补制度,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直接补贴农民,切实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 

  (四)加快土地信托流转步伐。鉴于目前一些地方农村劳力大量转移的现状,各级要坚持“草尾模式”,规范信托流转行为,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对外招商招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对于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村要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全部信托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要给予一定的补助,扶持其务工或创业,逐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五)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各级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洞庭湖区水利建设投入资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重点对病险水库的治理和沟港渠道的疏浚,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避灾农业,有针对性地解决自然灾害的季节性危害问题,尽可能地规避自然风险。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林志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