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对加快推进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8-1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抢抓机遇、立足新的更高起点,加速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2011年,益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94.8%,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本文拟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入手,利用2011年统计资料,对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分析,并就加快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产业、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2011年,全市共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97家,其中,装备制造业13家,新材料28家,文化创意3家,生物产业8家,新能源产业5家,信息产业19家,节能环保产业24家,益阳搜空科技、华翔变压器和安化创捷宝电子等三家企业涉及两个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工业经济的贡献日益提高。

  (一)总量快速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011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2.66亿元,比上年增加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增幅比全部工业增速和生产总值增速分别快14个和20.7个百分点。其占全部工业和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3%和8.2%,比上年分别提高3.2个和1.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8%,比上年提高约2.8个百分点。

  (二)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集聚效应。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沅江市、桃江县、安化县等地。其中资阳区19家,赫山区26家,桃江县17家,安化县28家,沅江市7家。2011年中心城区和沅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个数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3.6%,实现增加值59.14亿元,占全市的79.6%。

  (三)产业初具规模,优势产业突出。2011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约占全部规模工业的21.9%、20.2%和40.6%,从业人员近2万人,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在经济结构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七大产业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两大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六成,而其他五大产业合计比重不足四成,这两大产业在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1.先进装备制造业。该产业是益阳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近几年发展最好的行业之一。在先进装备制造业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中,以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以科力远为代表的高性能动力电池制造、以太阳鸟、金瀚船舶为代表的游艇船舶制造等三大重点领域的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配套比较系统完善,综合竞争能力较强。2011年,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行业实现增加值16.39亿元,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55.3%;高性能动力电池制造业发展最快,实现增加值8.21亿元,增长66.5%,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27.7%;游艇船舶制造业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比重9.3%。高档数控装备、电子电器和电机制造等领域,规模还比较小,产业配套和综合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培育和提高。

  2.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益阳锑、钨等矿产资源丰富;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技术及产业基础,拥有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已初步形成了以桃江和安化等地为中心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鸿源稀土、安化渣滓溪锑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化工新材料行业,益阳纳爱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1年,在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中,金属新材料行业所占比重最大,增长最快,实现增加值7.49亿元,占新材料产业比重的53.4%,比上年增长41.2%。化工新材料行业实现增加值6.25亿元,占新材料产业比重的44.6%。

  3.文化创意产业。益阳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只有三家,分别是湖南景泰丰印业有限公司、湖南正一印务广告有限公司和湖南搜空高科软件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软件服务外包和印刷包装品设计等两个领域。2011年实现增加值仅为0.53亿元,其中印刷包装品设计0.44亿元,软件服务外包0.09亿元,产业的发展速度偏慢,尚处于起步和加快培育阶段。

  4.生物产业。益阳生物产业中有6家属于生物医药产业,另外两家是益华水产和白沙溪茶厂。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药知名品牌汉森制药为龙头,以安化县中医药总公司的中药材种植与提取、成大生物的关键医药中间体制造、润泽医疗器械的医药材料和医疗器械、世益牧业的中成药关键技术开发与服务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医药产业体系。201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其中,现代中药行业规模较大,实现增加值分别占生物医药产业的70.5%。益阳是农业大市,拥有优良的农业资源和雄厚的农业科研势力,具备发展现代生物育种产业的优越条件。益华水产优质水产品育种、白沙溪茶树育种,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2011年,生物育种产业实现增加值3.34亿元。

  5.新能源产业。近几年,益阳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来势较好。在太阳能综合利用领域,益阳起步较晚,但是增速较快,尤其是在晶鑫新能源、宇晶光电科技等项目达产后,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1年,太阳能综合利用行业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增长60.6%。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领域,拥有中科恒源全永磁浮风力发电机组、凯迪绿色能源开发等优势项目,2011年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8.9%。在智能电网及其关键装备领域,华翔特变电工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项目,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2011年,智能电网及其关键装备增长61.6%。益阳国晶硅业拟投资270亿元,新建多晶硅项目,一期计划投资7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6亿元,2012年年底可望投产,达产后年产能为15000吨多晶硅,可实现产值60亿元,届时益阳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提升。

  6.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容器、数字化整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三大领域。电容器产业一直是全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艾华电子市场占有率较高。数字化整机、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近几年的政策扶持和承接产业转移。汇盛科技、奥士康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后带动行业快速发展。2011年,电容器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数字化整机产业实现增加值2.66亿元,增长46%。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增加值1.85亿元。涉及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和物流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的企业还仅有益阳搜空科技一家,实现的增加值仅为0.04亿元。

  7.节能环保产业。益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是循环经济利用,再加上零星的节能变压器、节能灯具制造和环境治理产业。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安化金鑫矿冶为龙头的安化高明循环经济特色产业基地。2011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增加值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总量占节能环保产业的81.7%。环境治理产业规模次之,实现增加值占节能环保产业的11.6%。节能产业规模最小,仅占6.7%。

  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2011年益阳工业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19.85亿元,仅占全省的3.4%。不与沿海先进市和省会长沙相比,就是与株洲、湘潭等兄弟市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新兴产业门类较为分散,某些领域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各产业、企业之间协同性很低。新兴产业链短,上下游配套产业未完全进入,尚不能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分工合作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围绕龙头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影响了专业化水平提高,无法形成集群效应,甚至反而在同一平台上无序竞争;产品虽多,但专业化的行业特色不鲜明,缺乏整体优势。

  (二)产业优势不突出。区位商是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2011年,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商为0.78,远低于长沙市(1.70)、株洲市(1.46)、衡阳市(1.13)和湘潭市(0.96),列第五位,与岳阳和郴州市非常接近。虽然2011年,产业快速发展,但比较优势和集聚水平提升并不明显,而长沙市比上年提升幅度最大,湘中的邵阳、娄底和湘西地区的湘西、怀化等地快速提升。表明我市与先进地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与相对滞后的地区的差距在缩小。分行业看,益阳各产业均有发展,但除了信息产业(1.87)和生物产业(1.30)具有规模和集聚能力较好外,其他产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占新兴产业份额较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区位商均低于1,列第五位和第十三位,规模与集聚能力相对偏弱,比较优势并不突出。 

  (三)自主创新力偏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还比较薄弱,“短板”仍然较多。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经济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仍较突出,转化效率不高。许多企业宁愿维持现状,保本经营,也不愿意冒风险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兴产业的新产品。加之受金融信贷规模较小、投资者较少等融资限制,企业资金匮乏,导致研发投入不足。2011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

  (四)人才瓶颈矛盾突出。目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尚不能适应高科技、高技术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新兴产业中的人才以及高端领军人才明显不足,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人才难觅、人才难留,“引得进”和“留得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两难”瓶颈。如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最佳用人环境,努力放大对人才的“磁吸效应”,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五)发展环境仍需优化。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需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人才培训、金融服务、行业协会等公共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缺少发达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上市培育等投融资机制,导致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规模难以做大。

  三、推进益阳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益阳产业协作能力明显提高。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比较优势,再加上产业政策的支持、“先行先试”的政策保障,为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条件。

  (一)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传统产业是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母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高级化的产物。近几年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自2006年以来,益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9%,增速远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依托的工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园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至去年底,全市共有5个省级产业园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1年,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4.92亿元,增长21.1%。园区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6.6%,工业园区的集聚水平、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在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影响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高10个百分点以上。汉森制药、艾华电子、中联重科、太阳鸟游艇等一批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凸显,在全国、全行业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四)产业政策日臻完善。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湖南随后出台了相关政策配套文件,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提出了实施八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明确了九大方面的政策支持。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 “先行先试”提供政策保障,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不断拓展,为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和机遇。

  四、加快益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体,是益阳“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需要集各方之力来推动产业加快发展。针对益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根据益阳新兴产业的实际状况,重点扶持艾华电子、中联重联、太阳鸟游艇、搜空科技、汇盛科技、白沙溪茶叶、汉森制药、益华水产等优势企业,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新兴产业的“航空母舰”。围绕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鼓励优势企业低成本扩张,通过采取资产并购、资产划转、授权经营和委托管理等方式,组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综合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投靠大企业大集团,通过“高位嫁接”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加强新材料、电容器等产业企业的布局、谋划,增强专业化协作能力,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企业群落。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引导新兴产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二)强化招商选资,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建设、招商选资是抓手。从国际经验来看,后发地区新兴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经由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自然演进和分化,催生出高端的新兴产业;二是通过外部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的形式,植入新兴产业。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历来是实现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产业招商过程中,可以通过内外并举的形式,强势推进招商选资工作。一是大力挖掘现有产业内部潜力,鼓励、引导和支持本土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能级。二是继续坚持对外招商的发展战略。围绕重点新兴产业,创新举措,充分利用好益阳的区位、政策、成本三大比较优势,抓好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及时跟踪产业投资信息,多层次组织点对点招商活动,将新兴产业招商的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有中央属企业,狠抓重、特大项目建设,有力推动益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纵深发展。

  (三)加快融城步伐,实现联动发展。加快推进益阳新兴产业,必须充分利用对接和融入长株潭这一历史性机遇,高度重视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借势发展、联动发展。把益阳新兴产业,放在“工业强省”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在全省加速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下来谋划,顺势而为,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方面的综合优势,主动承接长株潭特别是长沙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长株潭企业到益阳投资兴业。引导益阳更多的企业瞄准长株潭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生产与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产品,进入大型企业的产品供应体系。

  (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市场竞争至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只有与科技实现紧密结合,产业才会有活力、产能才会有保障、产品才会有市场、产出才会有效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要能占领市场高点。为此,需要在三个方面的加强。一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积极创造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条件,切实加强包括科研、设计、检测、操作和维修等各层次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制和设计人才。此外,市里的职业技术学校要瞄准新兴产业的需求,主动与本地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在专业设置、技术培训等方面与本地企业进行对接,为益阳新兴产业提供技工型人才支撑。二是以引进、消化、吸收前沿核心技术为支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要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优势的主导产品体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联合开展研发工作,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三是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手段,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加强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品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和产品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名牌”,打造一批产业名牌。

  (五)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新兴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势推动。要结合益阳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方向、重点和目标。成立相关的组织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促进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成果共享;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向国家申报各类科学计划项目,在财政中设立专项配套资金,对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搭建融资平台,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引导产业领域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成长性好、偿付能力强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中长期票据,通过融资“组合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减少行政审批时限和检查评比,清理并废止不合理收费性文件,降低行政性服务收费标准,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执法环境,切实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罗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