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益阳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8-0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始终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是集“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的经营模式,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

  一、益阳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市的益阳,抓住国家加快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农业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18.11亿元,比2007年增长28%,年均增长5.1%,年均增速比全国快0.4个百分点,比全省快0.7个百分点。全市粮食总产量241.82万吨,年均增长1.5%,肉类总产量41.43万吨,年均增长4.1%,蔬菜产值56.04亿元,五年实现倍增,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突出亮点。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有新进展。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绿色益阳方略,通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生产,逐步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农业生产机制。2012年,全市流转耕地168万亩,占到承包耕地的40.2%;比2007年提高32个百分点,耕地流转率居全省前列。承租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1.29万户,种植面积占到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的26%,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种植20亩以上蔬菜大户近千户,蔬菜专业合作社达97个,入社农户1.2万户;种植50亩以上中药材大户109户;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达1132户,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5%,居全省前列,赫山区、桃江县、沅江市、南县和安化县相继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规模化经营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科技贡献有新提高。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全市突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在农产品改良方面,着力推广优良品种。2012年,全市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8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比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杂交猪比重达90%,提高23个百分点;优质水产品比例达70%,提高10个百分点。在土壤改造方面,大力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47.91万亩,每亩节本增收91元。在农业服务方面,积极推行绿色植保工程。全市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63.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4%,降低0.6个百分点。在提高单位产出方面,着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全市粮棉油高产创建面积达86.8万亩,增加71.2万亩,示范片生产高出平均水平15%。科技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全省水平。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新提升。农业机械化进程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显著标志。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九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逐年扩大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机产业发展构成实质性利好,农机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比2007年提高5.1个百分点,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水平达70%,提高15个百分点。农机化作业已由粮食作物生产逐步向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延伸,提高了生产效率。据调查,一台16.18kw民富牌收割机工作1小时相当于4个劳力1天的工作量,一台4.41kw久牛牌耕种机工作1小时相当于4头壮牛同等时间的工作量。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通过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渗透、联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相对分割的格局,形成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8家,比2007年增加62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5家,增加16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76亿元,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8%,加工转化率由2007年的0.8:1提高到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76万户,安置农村劳动力12万人,人均工资收入2.6万元,是农村经济发展一支重要力量。如口口香米业自2004年创建以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产、供、科、工、贸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资产6亿元,员工260人,拥有全国领先的大米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0万吨。公司成功开发了富硒米、有机米,取得各类知识产权188项,口口香系列大米已有17个单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在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超市销售量位居前列。公司累计发展订单水稻300万亩,订单基地覆盖湖南、湖北两省7个区县(市),涉及洞庭湖区100多个乡镇,2000个多村,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五)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农业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自2007年以来,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减,6年来全市水利建设总投入累计达42.04亿元,年均超过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6.6亿元,年均超过4亿元,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44.8%提高到68.7%,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农业投入增加优化了生产环境,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83.58万亩,比2007年增加34.0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96.24万亩,增加7.4万亩,为社会各类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全市引入一次性流转500亩以上的农业规模企业157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障碍和不足

  益阳农业经济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依然明显。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为7.5%,比2007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农业人口计算的人均产值为8935元,比常德市低1984元,比长沙市低1605元,比永州市低343元,比湘潭市低29元。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是益阳农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发展现代农业基础保障是关键。近年来,益阳农业基础建设虽投入不少,状况有所改善,但与现代农业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水利设施依然陈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高产农田占比低。全市高产农田面积不到耕地的30%,中、低产农田比重偏高,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三是交易市场规模偏小。益阳缺少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农产品交易场所,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团洲市场占地不到50亩,而周边的长沙市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占地150亩,长沙红星蔬菜批发大市场用地300亩;常德市汉寿五里桥综合批发大市场占地200亩,常德澧县湘鄂边贸城市场占地110亩;岳阳花板桥蔬菜批发市场占地300亩,岳阳市湖南洞庭水产批发市场征用土地150亩,益阳相比之下已大为逊色。四是产业化扶持力度小。市人民政府从2007年起就决定财政每年安排300万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些年来扶持资金不但没有增加,有时还难到位,与周边地区比较同样差距大。长沙市年扶持资金已达1500万元,衡阳市1000万元,常德市和岳阳市均800万元,怀化市600万。

  (二)产业结构不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但益阳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现状,影响了现代农业进程。首先,种植业比重偏高,不利于农业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构成为50.2:4.2:33.1:11.5:1,种植业占到半壁河山,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比常德市、岳阳市、永州市、娄底市等高。近年益阳种植业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其中天时占到较大比重。但在高基数前提下,农作物品种和耕种技术如果没有较大改良,其单位产出难有突破性发展。其次,农产品加工转化值偏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1.2:1,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比全国1.9:1的比例低,与发达国家的3.5:1差距甚远。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特色不突出,如全市发展较好的稻谷加工多为大米粗加工,叫得响的品牌少,缺少竞争优势,在2013年湖南省第一轮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评选中,益阳榜上无名。此外,设施农业份额小,制约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但由于益阳设施农业起步迟,规模小,2012年益阳设施农业占地面积5.6万亩,产值1.6亿元,不到农业总产值的1%,对农业经济总量的影响力低。

  (三)市场对接失位。实现市场对接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益阳农业虽连获丰收,但由于生产与市场没有实现紧密联系,导致增产难增收。一方面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难以满足与省内外农产品大市场、大型超市的有效对接,农业初级产品大多采用现产现卖的原始方法或依靠他人收购来解决,卖难现象时常出现。如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害农产品产地的资阳区沙头镇忠义村,生产的长白丝瓜闻名全国,2012年因市场信息不灵,农民种植的蔬菜大量囤积,最后廉价出售,有的甚至烂在地里。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物流落后,仓储能力严重不足,农产品不能通过保鲜增值,效益难提升。如益阳市风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于缺少仓储设施,虽有较好的耕种技术使单位面积产出提高快,但产品以本地销售为主,收益不理想。同时农民市场意识淡薄。如今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是大多数农民市场意识依然不强。当听说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就一哄而上跟风种植,结果是货源严重积压,造成低价烂市。近年南瓜价格较好,一亩地最高产出近万元,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扩种,产量虽增加了,市场却饱和了,价格由最高的0.58元/斤跌至0.07元/斤,远远低于0.25元/斤的保本价,如大通湖2012年南瓜种植面积达4.12万亩,比2010年增长近三成,因价格下跌,农民无利可图,约1万吨南瓜烂在土里。

  (四)科技支撑不足。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益阳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不紧密、产供销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密切、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科技创新仍是“短腿”。一是创新能力低。如作为“湘中药库”的安化县,多年来生产依旧粗放。在种植方面,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杜仲13.5万亩,厚朴6.5万亩,黄柏、玉竹、百合等面积过万亩,虽有种植规模,但无龙头带动。在加工方面,仍以手工切片为主,加工率约10%,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效益大打折扣。在质量检控、市场准入方面,制度不健全,绝大部分中药材和切片没有药用品质检测和安全指标控制,难以实现品牌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二是科技投入少。2012年,全市378家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研发经费只有主营业务收入的0.43%,有科技研发投入的仅133家,只占总数的35.2%,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基层农技推广能力有限。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制约,基层农技部门既难招聘到优秀人才、也难留住高技术人员,导致农技人才青黄不接。全市基层农技人员中,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的占51%,初级职称的占37.8%,队伍素质偏低,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极不相适应。

  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益阳农村经济要实现后发赶超,农业现代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而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中央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对农业的倾斜力度越来越大。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增加农民补贴、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约13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宽。今年中央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广至全国,将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15个品种作为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并积极支持各地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中央财政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指标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9%,成为农业生产的“保护伞”。

  (三)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小额贷款是向农民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等创业活动所需的贷款。各级高度关注农民创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创业资金。2008年,《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2009年,团益阳市委下发《关于开展益阳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益阳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今年湖南省人社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调整完善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创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将贷款额度提高至1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农村创业小额贷款政策的深入推进,为家庭农场、规模种养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四)国家农业税收政策更加优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减税政策,对于涉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不仅免征增值税,而且免征企业所得税,其范围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业,免税对象包括“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单位和个人。201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免征蔬菜、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可以讲,从农业生产到商品流通销售,所涉商品将无税进入“菜篮子”。今年国家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进的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合作社从事农、林、渔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花卉、茶等种养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扩围”,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益阳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益阳作为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稳市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按照“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抓关键”的思路,注重以“三量齐升”来加快后发赶超。市政府要尽快出台益阳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有规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为“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发挥正能量。

  (一)突出生产发展重点,促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调整内部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总的发展思路是:主要农产品供给不断增加,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养殖业加快发展,力争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中,把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前提,作为迈过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和土地经营制度“三个坎”的突破口。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620万亩,突出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力争蔬菜产业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茶叶产业有突破性增长。养殖业中,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实施现代养殖业示范区创建工程、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和现代渔业推进工程,积极发展牛、羊和名优特种水产品,逐年提高养殖业在农林牧总产值中的比重。

  (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优势产业升级。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使龙头企业研发经费由主营业务收入的0.43%增加到1.5%以上,增添企业发展活力。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航母”,以克明面业、金浩油中王、益华水产、三星食品、辣妹子、益阳茶厂、瑞亚高科、天恩棉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着重在粮油、肉食、禽蛋、水产、果蔬、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品牌管理,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以“黑茶文化节”和“水产品博览会”等优势农产品节为平台,大力推介益阳农字特色农产品,着力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在全省下轮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评选活动中益阳榜上有名。

  (三)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促农业装备提质。一是完善农业现代物流体系。按照“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发展思路,以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好茶叶市场、兰溪米市、南县棉花、大通湖水产和湘北蔬菜等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尽快筹建益阳东部新区海吉星500亩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积极开展农产品直营直供、电子商务,努力构筑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二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特别对农村沟港渠道的疏竣、病险水库的加固,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案,结合农业新技术,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步伐。对于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地区,要及早行动、科学规划、尽快治理,为市场提供合格农产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力度,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种子处理、谷物烘干、植保、农业工程等环节机械化的应用,着力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四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力争设施农业面积年均递增2万亩,成为农业摆脱自然束缚、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生力军。

  (四)抓好土地流转工作,促农业规模发展。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坚持不懈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在稳定现有土地流转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土地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确保农村耕地流转率在全省领先。市政府要尽快出台《促进益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意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新品牌,进行农产品加工、储存,提高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农业部门要根据生产需要,积极扶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力争实现农作物生产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全覆盖,降低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

  (五)夯实农技推广体系,促农业增产增效。国家农技推广法经过20年实施后重新修订,首次明确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明确工作职能、规范运行机制、提高工作待遇,使其成为连接农民的纽带,积极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模式,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种植水平。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养业体系,尽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生产力。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林志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