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益阳水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探究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7-0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水产业是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以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产品的行业。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农业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水产业由传统生产向国际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作为水产大市的益阳,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益阳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益阳紧紧围绕“抓基地、扶龙头、架网络、创品牌、重质量”的发展思路,多渠道构建产销对接通道,水产业呈现“前方有市场,后方有基地,中间有加工,全程有监控”的新局面,成为富民强市的朝阳产业。2013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33.88万吨,比2009年增长32.6%,年均增长7.3%,年均增速比全省快1.8个百分点,总量在全省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13.5%提高到14.5%,居全省第三。

  (一)发展特色养殖,打造与市场对接的基地。益阳顺应市场变化,注重高效渔业、生态渔业、外向型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养殖渔场320个,其中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5个,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超过400家。相继形成了南县、大通湖区、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名贵鱼养殖带,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城郊无公害休闲渔业养殖带,沅江市万子湖、安化县柘溪库区名贵鱼网箱养殖区,这“二带一区”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市总量的88%和92%。一批特色水产养殖之乡脱颖而出,沅江市南大镇成为全国最大的乌鳢集中产区,南县三仙湖等乡镇是全国最大的草龟生产基地,沅江市万子湖、安化县柘溪水库是湖南省斑点叉尾鮰出口生产基地,大通湖区大闸蟹成为外向度高、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特色养殖促进了区域发展,区县(市)中,发展最快的大通湖区,2009年到2013年间,年均增长9%,比全市高1.7个百分点;产量最高的沅江市,达13.6万吨,对全市水产品产量增加额的贡献率达38.7%。

  (二)培养产业龙头,打造与市场对接的“航母”。益阳把培养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水产业发展的重点,着力打造与市场对接的“航母”。一是依托本地资源,引导特色加工。如“益华水产”的鮰鱼片、鱼糜、鱼糜制品加工;二是通过制订行业标准,改进工艺,使烟熏制品、腌渍制品在传统加工基础上提质进档。如“湘东湖”干腊青鱼加工。三是引导企业创新,开展名特优水产品加工。如“锦大水产”的青鱼、刀鱼、白鱼内陆湖泊经济鱼类加工。通过这些举措,2013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1家,比2009年增加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增加9家。实现销售产值39.58亿元、上交税金6556万元,分别是2009年的2.8倍和1.7倍,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地区,出口创汇达5472万美元,占到全省水产品加工出口总额的80%。益华水产品有限公司销售产值近7亿元,上交税金2239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金,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淡水鱼加工企业,在湖南省最早获得欧美市场准入资格、欧美双注册认证和淡水鱼品进出口自营权,还被湖南省政府定为后备上市企业。

  (三)架设销售网络,构建与市场对接的通道。建立销售网络是实现农产品流通、联接城乡市场的重要平台。益阳通过建立电子网页、设立销售窗口、农超对接等多种途径,将产业触角延伸到市场最前沿,走出了一条市场带动产业、产业繁荣市场的路子。以“和平水产”为代表的50余家公司和大户,每年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的鲜活水产品近30万吨,向港澳地区销售优质鲜活水产品近3万吨。天泓渔业为做大水产品贸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销售模式,利用大通湖良好的水质条件,正在规划建设湘北最大的囤鱼基地,年囤养2.5万吨大规格鳙鱼、草鱼,可带动2万户渔民增收,实现产值2亿元。

  (四)培育水产品牌,打造与市场对接的名片。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益阳将打造水产品牌作为壮大产业的基础工作来抓,先后注册了“渔家姑娘”、“好好食”、“湘东湖”、“大通湖”等水产商标。“渔家姑娘”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省国际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好好食”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湘东湖”牌干腊青鱼获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荣获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金奖;大通湖成为“中国河蟹之乡”,“大通湖大闸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之一,其产品直接出口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提高了益阳水产品知名度。

  (五)实施健康养殖,推进现代水产业发展。益阳把推行健康养殖作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突破口,加快无公害产品基地认定工作。目前全市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面积达78万亩,占到养殖水面的93%。大通湖、南县中鱼口、赫山区东湖、资阳区黄家湖等25个渔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平水产公司的大通湖、南湾湖基地已通过香港特区政府食品环境卫生署验收,其黄鳝、鲫鱼的销售份额分别占到香港水产品市场的80%和60%。标准化健康养殖提升了产品质量。2013年,全市接受了农业部西安、成都、长沙三大检测中心对“四大家鱼”、中华鳖、河蟹、乌鳢、黄鳝、斑点叉尾鮰等12个品种四批次的质量安全检测,通过例行抽样、监督抽样、交叉抽样、风险评估抽样等方式,所检的近300个样品全部合格。

  二、益阳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益阳水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水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应对。

  (一)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是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水产业病害呈现种类多、发病率高、损失升级等特点,防控难度加大,但益阳市级、及部分区县(市)还没有建立独立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机构,乡级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费,影响先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导致水产苗种在生产、引进、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管理难到位,影响发展。如2007年资阳区沙头镇永丰垸村自发成立牛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面积发展到800亩,预计当年可创产值亿元。然而进入5月后突然出现死亡,当地水产技术人员无策,后请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通过解剖才找到病因,原因是种蛙存在基因病源,遭遇高温天气时感染发病,无法控制,15天内800亩池塘的牛蛙死伤殆尽,部分养殖户把多年的积蓄搭进。

  (二)养殖环境亟待优化。近年来,水产业成为农业经济增产增效的重要力量,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加重。上世纪水产养殖是以基塘系统为主,属环境友好型传统养殖模式。随着生产向高密度、规模化方向转型,养殖投放未被摄食的残饵倍增,化学药品、治疗剂滥用,严重影响水质。如柘溪库区近年网箱发展迅猛,饲料、化学药品超常投放,导致水质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降低了资水沿岸居民饮水质量。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欠缺。一是工业污水直排现象依然存在。虽然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但仍有少数企业污水直排。如2013年桃江县马迹塘镇九岗山水库上游某木炭厂的一次污水直排,使水库90亩养殖水面受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二是非法捕捞行为久禁难止。目前电捕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仍难禁。益阳市皇家湖庄园绿色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长期以来遭受非法捕捞,为此公司组织巡逻队,配备巡逻艇,每年的人工、油耗和维修这三项的支出高达60万元,尽管如此,公司年内仍有约20吨水产品被非法捕捞,如出现意外,企业损失加重。在2013年的一次维权过程中,因1名非法捕捞者溺水身亡,公司为此赔付35万元。

  (三)融资难制约大户做大做强。受银信部门政策的限制,目前用于水产生产的基础设施、设备等不能作为抵押物在银信部门取得贷款,加之民间借贷面窄,一些想扩大规模的养殖户,由于缺少资金,而难有作为。据桃江县辉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投资1200万元,发展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1400吨,全部订单销售。但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加之借贷困难,目前养殖水面仅400亩、产量800吨,分别只有计划的40%和57%,现有产能与订单供货有较大差距。

  (四)水产养殖单产偏低。2013年,益阳水产品养殖单产为364公斤,虽比常德市高52公斤,但比衡阳市低140公斤,比岳阳市低7公斤。从四市37个区县(市)情况来看,单产同样靠后。沅江市单产为724公斤,居第4位;桃江县仅120公斤,比最高的珠晖区低688公斤,居最末;南县、安化县、赫山区、大通湖区、资阳区分别居第6位、第28位、第30位、第32位和第33位。单产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设施老化。全市养殖面积中近半是池塘,而这些基地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渔场清淤护坡不够,使池塘变浅,塘埂变窄,排灌渠道淤塞,如遇灾害之年,影响较大。如赫山区兰溪腾飞渔业公司有精养水面600余亩,2010年遭遇干旱,因周边渠浅淤深,水源供给困难,减产150吨,减收120余万元。目前全市湖区约有20万亩精养鱼池淤积严重、老化坍塌,需要进行标准化生态修复。

  (五)水产加工层次较低。近年来,益阳水产加工业虽有新进展,但与现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加工比例偏低。目前益阳水产品总量中加工量仅占24.2%,而全国超过34.8%,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达60%-90%。“四大家鱼”中除白鲢外,其余精深加工没有重大的突破。二是原料来源不稳。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由于年末水产品集中上市者居多,企业只能进行季节性加工,以致加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企业规模偏小。益阳水产加工企业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依靠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由于投入不足,规模偏小。在全市221水产加工企业中,销售产值过10亿元的没有一家,过5亿元的3家,1-5亿元的4家,大部分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三、益阳水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政策机遇。国家渔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将加大财政支持,争取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这将为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湖南经济发展带新的机遇。益阳居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毗邻长株潭城市群,这能为益阳打造“淡水渔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蛋白质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水产品作为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发展前景广阔。据国际食物策略研究所和世界渔业中心联合报告分析,世界水产养殖总量从1997年到2020年将实现倍增,年均增长约3%。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报告中指出,从2015到2030年期间,世界水产捕捞产量持平,养殖产量持续增长,全球人均鱼消费量将从16公斤增加到21公斤。中国淡水鱼市场分析深度研究报告预测,2014-2018年中国淡水鱼产量年均增速将不会低5%。国际、国内好形势,同样给益阳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三)自然条件。益阳地处洞庭腹地,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北靠长江,境内由南到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为丘陵山区,资江南北贯通,水库众多;北半部为洞庭湖平原,一派水乡景色,沅水从境内汇入南洞庭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织。全市总水面225万亩,有多处鱼类天然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地,鱼类115种、虾类9种、贝类48种。水产养殖面积达83.73万亩,占到水域的37.2%,且拥有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大通湖。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为益阳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发展潜力。一是单位产出有提升空间。全市现有精养鱼池34.34万亩,大部分鱼池修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水池偏浅,为1.2-1.5米,现亩均产量500斤左右,如改造升级到2.5米深,产量可增加到1000斤,产值可提升60%。二是名特优水产有发展潜力。近年益阳名特优水产持续升温,但占比仍不高,养殖产量中“四大家鱼”比重为62%。据调查,一吨高档名特水产品(如鳜鱼、河蟹、中华鳖等)相当于几吨甚至几十吨鲢、鳙鱼的价值,名特水产产量在水产品总量中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其产值比重可提升四个百分点。

  (五)区位优势。益阳是湘中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区距省会长沙70公里,经高速公路到黄花国际机场一小时车程,长常高速、319国道横贯市区,特别是二广高速建成后,使益阳到广州的时间缩短为6小时;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益阳交汇,资水、沅水穿城而过,1000 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全市已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时益阳位于湖南省经济腹地,与长株潭经济中心紧密相连。便捷交通网络、优越的区位环境,构建了水产品鲜活快速运输链路,缩短了水产品从水里到餐桌的距离。

  四、益阳水产业发展的方向

  益阳水产业已具备大发展的有利条件,蕴育着较好发展势头。各级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育龙头、创品牌的思路,加快现代水产业发展。

  (一)优化结构,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优化养殖结构。抓住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打造渔业经济圈的契机,争取国家、省财力,加大投入,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在稳定传统产品、保证均衡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二带一区”,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二是加强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良种繁育场,鼓励支持其与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增进合作,共同开展水产养殖新品种选育,以满足本地生产需求。三是做好池塘改造升级。当前益阳池塘养殖产量占到养殖总量的3/4,要按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积极指导有条件的渔场加快池塘改造升级,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二)打造品牌,推高产品知名度。充分利用“中国淡水鱼都”品牌这一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渔俗文化、浓郁渔乡风情和现代渔民文化内涵,通过举办以“中国淡水鱼都”为主题的大型节会,借助现代化传媒和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益阳渔舟文化,推介富有益阳特色的河蟹、龟鳖、银鱼等,扩大益阳水产品的影响。

  (三)培育龙头,拉长产业链条。一是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发展如益华水产、和平水产等与国际接轨的龙头企业,走“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从种苗、技术、销售等环节的全程服务,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创建水产加工园区。将水产加工业发展纳入全市“工业兴市”、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积极创建水产加工园区,构建以常规加工为基础、精深加工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三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销售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广益水产物流中心建设进度,争取早日运营,努力将益阳建成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淡水产品物流配送的重要基地。四是发展特色休闲渔业。通过发展垂钓、观赏和餐饮等旅游休闲渔业,突出“生态”和“鱼文化”特色,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并带走产品,形成“一产带二产促三产”的良性互动。

  (四)强化融资,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水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标准化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等项目建设。二是水产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现代水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扶持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水产业开发,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支持水产业发展。银信部门要创新信贷机制,通过信用评估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提高信贷额度,着力为养殖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提升服务,助推产业发展。一是加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引进、培养水产技术人才,提升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二是将农业保险覆盖到水产业领域,着力化解养殖风险,营造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三是抓好水库资源养护。根据水库库形、生物组成、营养化程度决定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科学发展水库网箱养殖,将渔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库区渔业发展另辟蹊径。四加加强境内水域监测,从严惩处污水直排现象,确保境内水域水生动植物有效繁殖。强化渔业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维护正常生产秩序,为水产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林志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