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上半年益阳市规模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8-0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当前,全国乃至全省皆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政策消化期,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受各种因素交织影响,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面对多重挑战和压力,全市始终坚定工业立市战略,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确保规模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规模工业生产稳中求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6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分别高于全省(11.0%)和全国(8.8%)1.1和3.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走势总体平稳,与全国、全省走势基本一致。

  (二)经济效益总体较好。1-5月,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7.8%,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9.2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35个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8个行业同比下降,3个行业利润同比持平。

  (三)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高能耗行业占比下降。近年来,全市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新进展,共关停高耗能企业 52家。上半年,六大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7.5%,比重较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六大高能耗行业增速放缓,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比全市平均增速低4.2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最大,增加值同比下降2.2%。二是园区工业经济占比提高。上半年,全市383户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1.8亿元,同比增速为14.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7.1%,园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四)区域发展差距拉大。近年来,全市各区县(市)着力于结合本地实际狠抓工业建设,规模工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一是从规模工业生产情况看。一方面,各区县(市)规模工业增加值2-6月平均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分别为6.6亿元、6.5亿元、6.6亿元、6.8亿元和7.4亿元,增加值绝对额差距呈扩大趋势;另一方面,各区县(市)2-6月同比增速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分别为3.7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速差距逐渐拉大。二是从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速看:各区县(市)2-5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速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分别为84.1个百分点、53.2个百分点、86.6个百分点、119.9个百分点,相比增加值增速差距更大。三是从工业企业实缴税金看。各区县(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总额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从1季度的0.7亿元拉大到1-2季度的2.7亿元。

  (五)传统行业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9大主要行业中,传统工业行业发展较好,这些行业不如新兴行业发展迅猛,但受全国经济影响也没有那么明显,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9大主要行业中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全部为传统行业,纺织业、化学业、食品业和竹木加工业,同比增速分别为16.5%、15.9%、14.6%和12.7%,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较大。

  (六)新进企业拉动有力。2013年底,全市有103家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2012年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2倍多。今年上半年又有3家企业纳入规模工业。上半年,这106家企业共实现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8%,拉动我市规模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益神橡胶、笔电锋科技、龙脉电动车和泉峰建材这4家企业产值已过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开局平稳,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阶段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稳中有忧,存在的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重点行业发展偏慢。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中9大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同比增长11.8%,总体情况比2013年全年略有好转,但增速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额84.4%的主要行业并没起到主导作用。主要受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影响,这些行业因资源环境约束、产能过剩和出口导向等原因发展偏慢,三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13.4%和4%,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1个、3.5个和14.3个百分点,影响较大。

  (二)企业经营问题较多。上半年,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发展良好,但企业经营问题仍较多。一是市场依然低迷。今年以来,工业品有效需求增长持续乏力。6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连续26个月下跌;2季度景气度调查中反映订单不足影响发展的企业占比35.7%。二是资金持续紧张。2季度景气度调查中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34.8%,比1季度提高7个百分点。三是经营成本增加。1—5月,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7.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4.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1.3%、20.4%和13.6%,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2季度景气度调查中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分别占比34.8%和44.6%,比1季度皆有上升。全市112家接受调查企业中有59家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缺口,其中缺口较大的有辣妹子食品有限公司,应招600人,实招436人,缺口率为27.3%,科力远电池有限公司应招320人,实招150人,缺口率达53.1%。四是企业家信心减弱。企业家对二季度总体运行状况认为乐观的占25.9%,比一季度回落13.4个百分点,对三季度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测认为乐观的占27.7%,比一季度回落14.3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受资金约束、市场预期变化等影响,同比增速回落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204.8亿元,同比增长26%,比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21.7%,比同期回落22.3个百分点,拉动力减弱。一是在建工业项目不足。今年在建工业项目825个,同比增长15.1%,比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二是项目建设进度偏慢。今年工业项目的本年完成投资占全部工业项目计划投资的比重为20.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新增亿元项目不多。今年553个新开工工业项目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只有20个,只占3.6%。工业投资形势趋缓,对全市后续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

  三、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预判

  下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要实现全年增长12.5%的目标压力较大。从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来看,工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且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工业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传统优势逐步流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实体经济吸引力不足。也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环保不达标企业,建设两型社会的阵痛期。下半年,全市工业发展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工业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国际市场波动干扰较小,全市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占到规模工业总值3%左右。轻重工业结构较为均衡,轻工业在44%左右,重工业在56%左右,从趋势来看,轻工业比重逐渐加大,产业结构波动对全市影响相对较小。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下半年将陆续有海螺水泥、兴隆变速箱、扬戈工程机械、天源能源燃料等十几家企业申报进规模,将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四、对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传统行业,扶持重点行业。今年,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和竹木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发展形势较好,在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重点行业发展乏力的情况下,成为了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增长的作用。为确保这些行业能得到长足发展,建议:一方面要培育传统行业。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政策倾斜、加大培育力度,增强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支撑作用,在稳定当前经济形势的同时,力争在今后的宏观经济复苏大潮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要扶持重点行业发展。以占比最大的装备制造业为例,该行业的发展存在产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所以难以抵抗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因此,要扶持重点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帮他们通过转型升级渡过难关,特别是其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要结合本地基础,培育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打造新的增加点,恢复主导行业的增长带动力。

  (二)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运行质量。上半年,部分企业出现要素供给趋紧、订单不足等现象,主要受市场和宏观调控影响,但更大的原因是在于企业自身。为此,一方面要着力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优化配置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职工素质,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经济增长从量向质的转变,在新一轮增长期中赢得主动。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全市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还处于培育期,现有规模工业企业市场竞争力都还有待加强,核心就是要巩固、扩大、调整和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尤其是对全市经济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优惠政策、资源配置要优先向重点企业倾斜,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今年全市工业投资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增速较同期都有所回落,投资项目的质量和项目建设的速度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要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落户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各项审批程序,对项目施工建设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协调服务的工作措施,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各类阻挠工程建设的问题,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效率,确保投资项目按时投产,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结构的双重作用,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谢倩]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