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1-11月益阳市经济运行亮点纷呈 工业短板亟待补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1-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益阳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亮点频现,但困难不少,短板犹存,下行压力较大。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前3季度益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47.7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7.6%。

  1、农业生产有喜有忧。前3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0.11 万亩,产量 332 万吨,产量增长5.1 %;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26.5亿元,增长6.7%;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8.5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其中稻虾种养面积101万亩,水产品产量增长9%;由于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影响,全市生猪出栏下降18%。一至三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85亿元,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2、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与上月持平。九大主要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长7.3%,其中有色金属、食品、化学行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6%、12.2%、12.5%,造纸及纸制品业下降37.2%,电力行业增长提速,1-11月增长7.6%,比1-10月提高4.2个百分点。1-10月规模工业产销率99.68%。

  3、投资增速略有提升。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8.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

  4、内外贸易快速增长。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6亿元,增长10.2%,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1-11月进出口总额139.61亿元,增长95.2%。

  5、财政收支持续增长。1-11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16亿元,增长6.2%,较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1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上月提升2.3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1.98亿元,增长11.6%,增速较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

  6、金融运行基本稳健。11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029.23亿元,比年初增加97.85亿元,增长5.1%。贷款余额1249.53亿元,比年初增加175.4亿元,增长16.3%。

  二、经济运行亮点纷呈,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一)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从农业生产情况来看:近年来,益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全市各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有效供给。如南县大力发展稻虾、稻龟、稻鳖综合生态养殖,赫山大力发展集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桃江引进了罗氏沼虾、淡水鳗鱼养殖,安化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沅江发展芦笋产业。今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8.5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其中稻虾种养面积101万亩。

  从居民收入状况来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叠加效应突出,1-9月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58元,增长8.8%,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从农业发展后劲来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但提高了种植效益,拉动了农民收入增长,也拉动了一产业投资增长热情。1-11月,全市一产业投资增长94.3%,通过现代农业建设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以强带弱,以小撬大的效果。

  (二)创新引领取得新成效。1-9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1%,达到255.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增长9.1%,达到1051.3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65.94亿元,在全省一半市州下降的情况下全市增长1.7%。 

  (三)开放崛起迎来新突破。

  1、内外贸易高速增长。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进出口总额增长95.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5234万美元,增长16%;实际利用内资436.18亿元,增长18.7%。

  2、海关、“两仓”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今年益阳市海关开关运行和“两仓”(保税仓和监管仓)启用,是益阳市对外经贸发展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推动益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益阳市与“一带一路”深度对接,提高全市经济的活力与张力。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7.2%,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提高2.2和2.8个百分点。

  (四)“六稳”形势再现新进展。1-9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1%,为较低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9月末首次突破60%,10月末稳定在60.6%,11月末提高到61.6%,比2月末提高6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内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相关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月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上半年增速回落到6.7%后,三季度又重新上扬到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喜中有忧,问题、困难和短板并存

  (一)政府财力相对不足。1-11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31亿元,比经济总量相近的邵阳、永州分别少16.28和42.69亿元,和上月相比,与这两市州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财力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深度和广度。

  (二)贸易摩擦影响显现。益阳市最可能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的是电子信息业、服装、箱包手袋、矿产品等。从年初开始,全市规模工业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就呈下降局面,1-8月止跌后也仅增长0.2%,1-11月增速虽然提升到4.5%,仍远远低于上年全年9.8%的增速。纺织行业7-11月当月增加值分别下降9.8%、13.0%、11.3%、14%和12.2%,1-9月累计下降2.1%,1-11月累计降幅扩大到4.8%,远低于1-2月13.6%的增幅。

  (三)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月起基本呈逐月回落之势,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比最高的1-3月份回落6.1个百分点。一是施工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减少115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减少45个;二是部分项目因资金不到位,难以开工;三是房地产增长乏力,1-11月仅增长4.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2个百分点;四是部分区(县)市增长乏力,资阳区1-11月下降20.6%,沅江下降5.6%。完成全年投资目标的难度较大。

  (四)环保政策影响较大。一是纸厂关停。1-11月拉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个百分点左右,预计全年因多家纸厂关停拉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拉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左右。二是湖区禁采禁挖沙卵石,推高了沙卵石价格,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也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

  (五)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客观分析,工业基础薄弱是益阳市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短板,也是导致益阳市政府财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同时还是导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长乏力的重要因素。

  1、工业企业规模不大,缺乏辐射、带动能力。1-11月益阳市1152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586家,占比为50.9%,其中,10-20亿元的26家,20亿元以上的6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1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没有一家,更不用说带动能力更强的百亿元、千亿元企业了。上市公司仅6家,分别是汉森制药、艾华集团、亚光科技、克明面业、奥士康和宇晶股份。

  2、企业纳税能力不强,缺乏支撑、影响能力。2018年,益阳市税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6家,这6家企业合计纳税也只有9.14亿元,远远抵不上常德一家卷烟厂的税收。今年1-11月工业企业纳税额过亿元的仅5家,合计纳税6.82亿元。税收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2018年益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84亿元,仅占全省的2.6%,而期末常住人口数占全省的比重为6.4%,益阳市政府财力与人口规模明显不匹配。

  3、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支撑。益阳市制造业中资源型产业和原料、材料粗加工比重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产业配套不紧密,导致制造业对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另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四、对后段益阳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从现阶段情况看:益阳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规模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滞后。根据主要经济指标之间以及其内在关联性分析,调整益阳市投资结构,狠抓工业投资,促进投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当务之急,换而言之,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项目的投资、投产进度,提高投资效益。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依然是重中之重。中国现代化理论开创者、北大已故教授罗荣渠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工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失去就会失速;没有高端制造业支撑,服务业只能被困在低端水平。从益阳市的现实基础来看,益阳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既不是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省会城市,也没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短期内也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因此,尊重现实基础,大力发展工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以高度发达的工业带动一、三产业、政府财力增长,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需求全面增长,才是益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并走出财政困境的根本出路。

  从当前工作的具体措施来看:

  (一)加快产业投资进度,有效提高投资效益。针对当前工业投资及工业技改投资进度较慢的情况,加快投资向产业投资方向倾斜,使投资尽快产生效益,提高投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产业投资项目要尽快投产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

  (二)对接“一带一路”,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海关开关和“两仓”启用的契机,强化货源组织,搭乘“湘欧快线”,加快与“一带一路”的深度对接,促进益阳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张力,从而实现工业走出去、请进来的快速发展之路。

  (三)加强制度创新,激活园区发展动能。研究国内自贸试验区发展经验,学习自贸区核心制度,倡导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充分激活园区发展动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对接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先发优势,继续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指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农业资源优势,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另外,充分利用当前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契机,拉动投资、消费增长。

  [供稿:益阳市统计局李琳]
[审核:徐林]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