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岳阳农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 传统产业转型仍需加力
2018年,岳阳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总基调,稳定粮食产量,优化经济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全年农村生产情况
2018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538.14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完成种植业产值249.96亿元、林业产值19.51亿元、畜牧业产值132.18亿元、渔业产值100.5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1%、6.4%、1.2%、5.5%和9.0%。实现农业增加值339.37亿元,同比增长3.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3元,同比增长8.7%。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1、粮棉油经济作物稳定 2018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45.82万亩,下降1.8%,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160万亩,增加35万亩,同比增长28%;经作方面,棉花39.55万亩,下降0.15%;油料种植面积176.42万亩,同比增长1.92%。蔬菜播种面积114.48万亩,增长0.98%;茶叶总产1.53万吨,同比增长1.1%;水果总产53.93万吨,下降0.6%。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主要原因:一是全市各乡镇都在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方向纷纷向效益高的如瓜果类种植、稻田养鱼虾等方向倾斜;二是稻谷市场不景气,虽然国家有政策补贴,但农资价格普遍上涨,亩均成本约600元,稻谷收购价格下降,约100元/担,去年120元/担,导致稻谷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三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政策,有部分休耕。
今年全市部分农产品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高农产品的品质,使产品绿色化、无害化,主张青饲料养殖畜禽和水产品、水田施用绿肥,因此大大增加了青饲料和绿肥的播种面积,从而减少了部分农产品的播种面积。
2、林业增长较快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影响,2018年林业产值19.51亿元,增长6.5%。
3、畜牧业生产增降并存 全市生猪出栏541.13万头,下降0.78%;牛出栏10.33万头,增长3.71%,羊出栏50.92万头,增长2.91%,家禽出笼2344.41万羽,增长1.8%;
生猪出栏下降原因:一是目前生猪收购价约12元/公斤,低于盈损平衡点,这对生猪生产极为不利,部分养殖户会因此放弃养殖,二是沿江环湖的环境治理取缔了一些大的养殖场。三是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出栏不流通。
牛羊家禽增长原因:一是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吃牛肉羊肉的人增多,需求量增长。二是产业扶贫措施的带动下,联点联户的单位和干部出资帮贫困户购买羊、家禽幼仔和饲料,要求扶贫单位和干部一对一地帮贫困户找销路,保证贫困户的禽产品能及时出栏出笼。
4、渔业生产特色明显水产品总量50.65万吨,增长4.7%。2018年渔业特点是精养面积44.3万亩,下降5%,而稻田养虾蟹面积达8.63万亩,同比增长19.1%,产量1.37万吨,增长25%。
(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截止2018年底,全市新增注册农民合作社556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6642家,联合社106家,全市入社农户达33.0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3.35%。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2家,省级示范社103家,市级示范139家。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了“2018 中国(华容)芥菜大会”“2018年全国黄茶斗茶大赛暨岳阳茶业博览会”和“2018年湖南岳阳小龙虾博览会”;稻虾综合种养总面积达66万亩(同比增长46.6%),生产小龙虾8.3万吨,综合产值约50亿元。产业融合明显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14家,实现产值1414亿元、增长10.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约1610万人次、增长10%,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约28亿元、增长11.7%;出台实施《创建产业兴旺农业特色小镇工作方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20个创建镇的相关报道正在岳阳电视台“镇兴岳阳”和岳阳日报“创建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栏目陆续推出。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2018年度,全市进一步加强了农村供水网、供电网、交通网、信息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据调查了解,全市2018年度有效解决了58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电、生活污水排放处理等问题;农村宽带普及率达到40%以上,农业标准化不断推进,全市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155万亩,湘阴县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2018年农用化肥施用量83.52万吨,与上年度下降1.52%,农药使用量15444吨,较上年下降2.28%;深入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持续开展绿肥种植、2018年绿肥种植面积71万亩,较去年增长11%。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比达75%以上,积极推进秸秆还田,极力控制秸秆焚烧,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入户和乡村清洁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影响农业规模发展
尽管农民合作社很多,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分散经营的格局,农民依然是各自为阵,分散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接仍然属松散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和无缝对接,只是初级的买卖关系,农户依然承担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不利于产业经济发展壮大,全市土地流转虽然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但流转总量偏小,起不了引领支撑作用。
(二)农村从业人员不优,影响农业技术推广
受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效益低下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文化素质偏低的年老体弱者,对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普及接受能力不强,给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环境治理迫使农业生产寻找新的途径
受国家环境政策影响,岳阳市环湖沿江带生猪、牛和羊禁养,迫使禁养地农业生产寻找新的方式和途径。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
一方面引导农户合法、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种养大户承包经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促使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农场主、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和指导,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潜力的龙头企业,把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联结起来,要形成多元化和产业化生产,不断发展本地特色和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促成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三大领域的有机结合,逐步将现代农业“互联网+”融入新型主体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广成熟和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引导新型主体与电商对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营销能力。
(二)加大对农村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针对目前农村在家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低等现状,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实用技术普及率。实行科技人员驻乡入户服务,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户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意识,努力降低种养成本,提升农产品效益。同时要宣传、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优化农村从业人员队伍。
(三)引进高科技的排污治污设备和技术,变废为宝
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将人畜禽粪集中转化为无臭无味无害的肥料,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又防止黑臭污水排入江河,这样让我们的乡村更美丽。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李跃龙]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