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永州经济在全省的位置及崛起之策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4-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GDP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跳出永州看永州,放在全省格局中比较,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还是发展质量,永州的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全省和周边先进地区,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要实现赶超崛起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

  一、永州经济在全省的位置

  (一)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上看,GDP总量突破千亿,但在全省的位次和占比变化不大,增长速度和人均均量在全省排位依然靠后。2012年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9.6亿元,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排全省第8位,占全省比重为4.8%,排位与占比均与上年基本持平,近5年来变化不大。GDP增速为11.0%,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比上年后移1位。从经济发展速度看,5年来永州GDP年均增幅为13.1%,落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12年永州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为20239元,列全省第12位,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5%,绝对值的差距由2008年的5970元扩大到13241元。这表明无论从人均水平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永州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二)从经济发展后劲看,投资增势强劲,但增速排位后移至第10位,消费平稳增长,消费总额和人均消费额居全省中下游水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02.9亿元,投资总量居全省第8位,比上年增长3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排位比上年后移4位。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2亿元、360.35亿元、402.72亿元,分别增长9.3%、37.9%和36.4%。亿元以上项目占全部投资的25.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2个百分点,比重在14个市州中居10位。这也说明了我市投资尽管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大项目不多,投资后劲不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3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0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6%,农村消费增长12%,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2.9个、0.5个百分点。从永州的消费水平看,消费总额仅占全省的4.2%,比永州人口所占比重低了3.7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水平也只有626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1832元)低5569元,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尤其农村消费不足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5.2%,比全省平均水平(38.9%)低3.7个百分点。

  (三)从经济发展质量看,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呈快速增长势头,增幅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但总量与全省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6位,排位与上年持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47亿元,增长30.2%,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10位,仅占全省的2.9%。税收收入占比为69.6%,比全省平均水平(77.3%)低7.7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为165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排全省第1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75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1元,增长14.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3位,比上年上升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073元,增长17.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高4.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6位,比上年提升了1个位次。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去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全省排位中是最靠前的,但绝对额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48元和367元,差距依然不小。

  (四)从经济外向度看,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增速在全省的位次稳步提升,但占全省的比重明显偏低,进出口规模小、外向度低的状况仍然存在。201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8973万美元,同比增长51.2%,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总额26245万美元,增长57.2%,增速居全省第4位。尽管增幅全省排位靠前,但总量分居全省数第11位和第10位,分别占全省的1.3%和2.1%,比重明显偏低。进出口总额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只有1.8%,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6.1%)4.3个百分点,这说明全市长期以来外贸经济规模小、外向度低的状况仍然没有改观,外贸进出口这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4220万美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居全省第11位;实际使用内资金额1364191万元,同比增长18.2%,增速居全省第8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也明显偏低,仅为7.4%。

  二、制约永州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产业结构依然落后。经济发展的差距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产业结构的差距。从自身纵向比较,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产业结构显著改善。2002年永州三次产业构成为31.9:28.9:39.2,农业超过30%的产业比重表明,永州仍处于以农业为主导、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但经过“十一五”、尤其是近三年的努力,永州这种以农业为主导的落后传统产业结构有了显著改善。2012年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23%)下降了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38.8%)增加了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38.2%)降低了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由原来的“三一二”优化为“二三一”,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型。尽管如此,但一产业比重在全省14个市州中高居第二位,仅低于邵阳市,高于全省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位列全省倒数第二位,仅次于以旅游为主的张家界市,分别比全省、全国低8.6、6.5个百分点。再从最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果质量的财政指标看,2012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2%,低于全国14.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3.2%的平均水平。这表明,虽然永州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结构优化的力度在加大,但多年来一产业占比高居全省前列、二产业比重接近市州垫底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永州的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状态。

  (二)工业主导地位不突出。在当前各市州一、三产业增速趋同、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二产业比重大、增速快的市州则其经济增长也相应较快。永州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之所以较低,关键是工业落后所致,永州经济的差距主要是工业。2012年,永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9.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1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速排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216.56亿元,总量仅高于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居全省12位,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增速居全省第9位。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省的3.8%,这与永州人口比例极不相称;占GDP的份额偏小,只有32.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永州工业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规模企业少,缺乏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撑。2012年,永州规模工业企业的个数仅730家,还不到全省的5.7%。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只有19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27.3%。长期以来全市“一辆车、一张纸、一包烟” 的工业格局变化不大, 2012年长丰、湘纸、零烟“三大标志性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5.2%,上缴利税占全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的比重高达42.2%。二是工业园区尚未形成经济的增长极。永州的工业园区数量少、规格低,起点不高,发展较慢,作用尚未凸显。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79家,永州仅7家,全省27个省级工业集中区,我市只有道县、新田工业园2家。工业园区不仅数量少,而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实力不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2012年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86.2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9.8%;上缴税金总额17.85亿元,仅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0.6%。

  (三)投资效益明显偏低。纵观永州10年来的投资发展,虽然年平均增长达到35.7%,但投资效率不高、结构不优。2012年永州完成固定资产总额802.9亿元,位居全省第8位,10年来总量在全省排位基本没有变化,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高达75.8%,但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仅为5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说明我市投资效益偏低,资本的边际产出率不高,有限的投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同的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投资成本。从人均投资额来看,2012年为15336元,位居全省第7位,仅为全省平均水平(22029元)的69.6%。从投资结构来看,永州工业投资严重偏低。2012年,工业投资增速为27.5%,分别低于二、三产业投资增速10.4个、8.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02—2012年,永州工业累计投资额1476.95亿元,仅占全部累计投资额的3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可见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优、新增产能不快仍是制约了永州经济的发展一大因素。

  (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方面。尽管永州区位重要,地处“楚粤要冲”,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是湖南联通两广、对接东盟的重要门户,有国家骨干铁路和公路布局,湘桂、洛湛2条铁路在此交汇,衡枣、二广、厦蓉、道贺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永州机场已开通永州至长沙、北京、昆明航线,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但区域内交通条件十分落后,路网不完善,等级公路里程少,比重不大,密度严重偏低,出省跨境通行十分不便。201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24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比重只有9.6%,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8.39公里,仅占总里程的2.1%;等级公路19963.65公里,等级公路密度为0.8公里/平方公里(全省为 1.3公里/平方公里)。同时,在湖南发展战略版图上,永州既不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也不是“3+5”现代化生态城市群,还不是“一点一线”、“大湘西”发展城市群。即便列入“大湘南”增长极,但衡阳、郴州已进入高铁时代,交通战略上占尽先机,拉开了与永州的差距。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政策扶持,永州被边缘化的趋势日趋加剧。

  三、加快永州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农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着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加强优质稻、优质烟、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优质茶叶、富硒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启动实施万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油茶示范市。加快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区创建工程,着力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争创省部级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二是提升加工水平。全市现有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6家、市级以上32家,天龙大米、银光大米、金浩植物油、异蛇酒等加工名品跻身国内外市场。在此基础上要以实施粮油、果蔬两大百亿产业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振兴计划,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大米、油茶、竹木、果蔬等行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农产品加工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搞活土地流转,通过连片综合经营耕地,逐步形成花卉、瓜果、蔬菜等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场。大力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领域。

  (二)壮大新型工业。全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后发赶超的关键也在工业。要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做大工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加强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工业园,祁阳、江华、零陵工业园建成百亿园区,双牌、江永工业园创建省级工业园。加快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道县工业园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烟草产业园、江华稀土产业园、零陵百亿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汽车制造、卷烟、造纸、食品加工、医药、建材等支柱行业。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制定实施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做大龙头、培育品牌为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轻纺制鞋等七大主导产业。三是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力支持零陵烟厂、湘江纸业完成技改扩能,长丰猎豹完成内部重组,拓宽产品市场,落实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破解企业资金瓶颈和用工困难,对冶炼、建材、造纸等困难较大行业,制定扶持政策,落实解困措施。

  (三)坚持投资拉动。投资拉动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之一,保持足够的投资拉动是全市能否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因素。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储备。加强大项目的策划、储备、招商、立项工作,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研究与跟踪,力争有投资上千亿元的大项目在永州布局。全力推进神华永州火电项目建设,尽早推动华盟万商红商贸物流中心、江华稀土产业园、湘江风光带等一批重大项目奠基开工,增强了发展后劲。二是努力化解资金瓶颈。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信贷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努力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和规范民间借贷体系,有效启动社会投资需求。三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从行业看要提高产业项目尤其是制造业的比重,从规模看要提高大型项目的比重,根据轻重急缓情况合理安排。要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一批技术能力强、资产存量好的“三线”企业进行改革,以优质资产与一批战略投资者合作,引进急需的产品、资金、信息和机制。四是加大交通项目投入。多年来全市投资能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项目的大投入支撑。永蓝、厦蓉、道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全面完工后,要及时补充跟进新的重大交通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衡道高速公路,做好永郴高速公路、桂永郴铁路、永州机场搬迁、湘桂运河、湘江千吨级航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加快承接对接。永州要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后发赶超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善于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和产业看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地接受国际、国内沿海及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资本转移,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一是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全市七大主导产业,科学编制招商规划,创新招商方式,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领军企业和关键链条节点骨干企业。完善以商招商,扶持已落户企业壮大规模,形成倍增效应。二是加强对接合作。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开展与名企对接,争取一批国内500强和上市公司进驻永州。着力增进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积极推动我市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冶炼等企业产品进入东盟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三是扩大对外贸易。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湘威鞋业、凯盛鞋业、果秀食品、奔腾彩印、恒远发电、科力尔电机等出口龙头企业,每个县区新发展2家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扩大食品、机电、纺织、制药等优势产品出口。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肖飞鹰]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