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永州市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 稳中趋优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08-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多变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主动应对新常态,积极奋发新作为,紧密围绕“四个三”战略部署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经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09.54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05.69亿元、增长3.7%,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214.69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完成289.16亿元、增长9.4%,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经济发展加速,部分指标排名前移。永州市GDP增速与全省持平,增速排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前移1位、较上半年同期前移2位,创我市近年来排位最好水平。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同比前移4位。全市规模工业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继续排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分别高出全省、市州水平7.8个、6.6个百分点,排全省第3位,较上年同期前移2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6.6%,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较上年同期前移11位。进出口总额、金融机构期末存款余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一季度前移1位、1位、2位。

  (二)三次产业向好,发展加快亮点增多。一是农业生产稳定。1-6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05.73亿元、增长3.8%。全市春播粮食作物344.31千公顷,其中早稻208.24千公顷,中稻21.28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95.3千公顷、增长4.5%。生猪价格企稳回升,从一季度的6.0元/斤上调到7.1元/斤。全市牛出栏14.14万头,同比增长4.7%,羊出栏30.49万只,同比增长4.5%,家禽出笼4440.54万羽,同比增长4.4%。二是工业增长平稳较快。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42.51亿元,同比增长10.2%,与1-5月持平,增速排名持续靠前。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0.4%、20.5%、19.3%。零烟、猎豹、湘纸等三大标志性企业完成总产值 40.18亿元、同比下降11.7%,降幅比1-5月收窄3.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11.75亿元、增长16.2%。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1.8亿元、增长7.1%。新入统规模工业企业72家,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三是第三产业提速。上半年,第三产业分别比第一、二产业高于5.7、0.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24.1%,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其他营利性营业收入增长18.9%。

  (三)增长动力平稳,内需贡献作用明显。一是投资缓中有快。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1.69 亿元,同比增长15.2%,分别比1-5月和去年同期下降了2.9个、7.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11亿元、下降1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5.81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255.77亿元、增长12.8%。1-6月,施工项目1816个,新开工项目1250个,本年投产项目403个。亿元项目142个,完成投资104.65亿元,其中涔天河水利工程、神华国华火电项目分别完成投资9.6亿元、8.9亿元。二是消费市场平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45亿元,同比增长12.1%,与1-5月持平。其中,城镇消费总额215.84亿元、增长11.0%,乡村消费总额46.61亿元、同比增长17.5%。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7.6 %、30.4%、28.5%和 25.2%。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928.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57亿元,分别增长20.6%、21.9%。三是进出口恢复增长。1-6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33476万美元,增长0.9%,比1-5月回升6.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0314万美元、增长1.35%,进口3162万美元、下降5.95%。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8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

  (四)转型升级见效,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转化的升级在稳步推进。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其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6%,比去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二是园区建设加快。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4.4%,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同期水平5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来势好。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9.3%、24.6%、34.3%,均大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四是消费聚集升级。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8%,汽车、电讯等消费升级,占限额以上批零法人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5.7%。

  (五)发展质量提高,各项收入稳步增长。一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66.46亿元、增长17.8%,高于上年同期6.9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7.8%,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40.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各县区财政收入增势强劲,总体加快。二是工业效益稳步提升。1-5月,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税总额分别增长15.1%、14.5%和8.4%。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298元、增长8.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5053元、增长9.9%。

  (六)民生持续改善,就业创业形势较好。一是就业创业进度加快。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8万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5.13万人,其中创业培训924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1%;企业提升培训1783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3%;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436万元。二是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民生支出115.89亿元、占总支出的75.1%,高出一般预算支出50个百分点。三是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建设农村公路667公里,完成64.3%。县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6%。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开工建设25960套,开工率55.7%。四是物价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增长1.0%,与一季度持平。

  (七)改革红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显现。一是市场主体活跃。全市“三证合一”登记3350户,“先照后证”登记1159户,均大幅增长,新增市场主体14316户,增长14.36%,注册资本197.69亿元,增长77.92%,其中新增企业2022家,增长31.86%,注册资本增长92%。二是经济实体获得新血液。金融货币政策持续稳定,银企联动活力增强, 6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06亿元,比年初增加21.34亿元,同比多增14.47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24.85%;我市涉农贷款余额435.43亿元,比年初增加61.70亿元,同比多增21.62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25.17%。土地流转深入,农业生活活力进一步释放。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与年初目标有差距。1-6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普遍出现回落, GDP回落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回落2.2个百分点,投资回落7.7个百分点,消费回落1.2个百分点,进出口比上年同期回落102.9个百分点;与今年一季度比,规模工业、投资、消费分别下降2.3个、5.1个、0.1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下降0.1、1个百分点。从上半年指标完成情况看,与年初目标预期有一定差距,GDP、投资、规模工业分别低于年初目标0.5个、4.8个、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低于年初目标1.4个、2.1个百分点。

  (二)多重因素制约明显,工业增长提速压力较大。1-6月,全市88家大中型企业生产回落影响较大,累计完成增加值 54.06亿元,同比增长0.8%,大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零烟、猎豹、湘纸等三大标志性企业生产仍处于下降状态,猎豹、零烟分别下降26.7%、9.2%。6月底,全市生产同比下滑企业163家,占规模工业企业的22.4%。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尚未结束,六大高能耗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开工不足,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20家企业停产,6月份增速6.6%。5月份,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8.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9%,工业品需求增长乏力。要素瓶颈制约依然较严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缺口仍然较大。

  (三)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发展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速比1-5月、一季度下降2.9个、5.1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时间长。其中,第一产业同比下降10.5%,较上年同期回落43.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回落2.5个、8.9个百分点。一是亿元项目投资规模下降。1-6月,全市亿元项目个数为142 个,比上年同期仅增加2个,共完成投资104.65亿元、下降0.7%,比一季度低34.7个百分点。亿元项目投资规模下降2%。二是主要投资方式减速。上半年,占总投资额近40%的国有投资下降20.1个百分点。占总投资额90%以上的地方项目投资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三是投资领域有分化。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产业投资、民生工程维持前期增长水平,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投资完成97.8亿元、22.64亿元,分别下降27.2个、50.2个百分点。除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神华国华永州电厂、风电开发等项目外,部分项目没有到达序时进度。另外,也缺乏大项目支撑,新开工亿元项目尤其明显。上半年,新开工亿元项目20个,而去年同期有63个,项目个数同比减少43个,新开工亿元项目完成投资为7.15亿元,同比下降83.6%。

  (四)消费升级活力不足,新业态带来挑战。目前,全市主要靠传统消费方式拉动,除汽车、家电、食品、机电等行业持续较快上涨,其他方面缺乏增长亮点。另外,一些大型商场、实体门店受网购冲击明显。据调查,一家商场新增未出租面积近2000平方米,占到其四分之一营业面积。而一些经济实体在销售转型中,表现出慢市场半拍。

  三、工作建议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全国和全省经济运行缓中趋稳,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势头,有效提振了各方面的信心,为我们提供了稳增长预期。同时,经济回稳的基础还有待巩固,尤其是世界经济复苏变数增多,各种挑战和风险对我国带来影响的大环境不可忽视。促进全市经济稳定向好,全面实现年初预期目标仍要付出很大努力。

  (一)在保持定力中形成赶超力。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来看,成绩来之不易,但与目标也有一定差距。各级各部门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更要主动作为,要自我加压提升执行力,创造条件形成赶超力。一是加强形势研判,对宏观环境深入观察,准确把握地方、行业发展态势,深入到项目、企业调研,对重点领域、重要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形成下半年加快发展的“思想库”。二是要对照年初目标,认真研究差距、劣势、不足,找准症结、想出办法,研究制定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具箱”。三是要有过硬的措施做保障,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对问题要提前预判、提前介入,下好“先手棋”。

  (二)在结构优化中打造新动力。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培育。集中精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摆脱对传统产业支柱的过度依赖。如扶持湖南恒伟、康都药业、千山药机等尽快投产达效。加强产业政策、资金等扶持和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改造,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形成抢占市场的尖兵利器,如加快对猎豹汽车CS10产品生产扩能的扶助。加大对新引进的朝阳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的行业龙头。二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转型的方向,是当前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要积极发展旅游商贸业、现代物流业、营利性服务业,立足品牌开发,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如旅游方面,打造永州古城游、绿色游、山水游的新名片;依托现有较为发达的高铁、公路网,整合发展现代物流业。扩大医疗、养老等社会急需的服务供给。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养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再造一些农产品的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一产业升级。

  (三)在扩大需求中强化拉升力。投资仍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这对当前主要靠投资拉动、处于发展加快的永州来说尤为重要。当前,项目施工进入“黄金期”,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保障项目施工,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加快项目进度。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135”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开展对重点项目专项督查、挂牌督办,进度严重滞后的要督促整改、相应问责。

  (四)在优化环境中提升竞争力。一是加快园区建设配套。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加快园区建设,切实解决水、电、路、讯及生活设施配套等问题,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度。实现项目审批、政策处理、项目供地“三线并进”,努力缩短企业入园周期,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的聚集度。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经济肌体健康的保障。要深入传导和释放政策利好,落实对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降税减负和定向降准等措施,金融资源要向实体经济倾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像提高失业保险待遇、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要真正落实,切实帮助企业、员工减负。三是加强企业服务。要帮扶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对出现生产要素供应不充分、经营困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帮扶,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四是推动经济外部融合。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融入“一带一部”发展战略,抢抓国际产能合作机遇,搭乘区域经济发展快车,破解当前进出口总量不大、结构不忧、增速下降的局面。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肖飞鹰 周中辉]

  [审核:刘 雁]

  [责编:罗 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