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7年永州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3-2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7年,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三农”工作部署,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增加值339.27亿元,同比增长3.9%。

  一、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1、全年种植业稳产提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58.91千公顷,产量318.5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58%、0.57%;蔬菜播种面积200.77千公顷、产量642.33万吨,同比增长0.92%、1.61%;水果产量(含瓜果类)166.47万吨,同比增长6.21%。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60.6千公顷,发展稻虾稻鱼等稻田综合种养13.67千公顷;完成水果提质改造6.27千公顷,茶园扩改1.6千公顷,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场)60个,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

  2、秋冬播面积除蔬菜外其余都呈下降趋势。预计秋冬种中蔬菜播种面积104.35千公顷,同比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14.47千公顷,同比下降0.3%;油菜籽播种面积74.48千公顷,同比下降2%;其他秋冬播作物55.32千公顷,同比下降1.3%。

  3、扩大绿色增量,厚植林业优势产业。在农村,通过大力开展“五边”造林、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引导大户造林、领导办点植树,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79千公顷,为计划的104.4%。经林业部门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6%,蓄积量6466.1599万立方米。重点发展油茶、毛竹、家俱三大支柱产业;做强林药、林化、林板、林食四大优势产业;做大做优山苍子油、异蛇、厚朴、银杏四大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4、养殖业稳步发展。2017年,全市出栏生猪 859.05万头、牛29.75万头、羊75.38万头、家禽9066.01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5%、-0.44%、3.31%、1.34%,水产品捕捞产量20.9万吨、同比增0.84%;生猪存栏528.54万头、牛90万头、羊67.8万头、家禽5617.2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7%、-2.3%、7.76%、1.1%。全市拥有生猪调出大县8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1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3个,全市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37个,年出栏500头上的规模猪场增至3261个,发展生猪专业养殖大户2200家,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80%。肉猪价格从2016年的高位运行转为2017年的相对平稳发展,肉猪价格每500克稳定在6.4元-8.2元之间,养殖户平均每头猪可获利百元以上。

  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8元,同比增长9.0%,增速在全省排第6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对增收贡献率最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为4699元,同比增长14.1%,占农村可支配收入的36.9%,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贡献率为55.0%,拉动农村收入增长5.0个百分点。

  6、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2016年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东安县、道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投资525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投资和农田排灌渠系、机耕道路等工程建设,其中已新建灌溉渠67709米,维修灌溉渠15639米;新建排水沟29337米,维修排水沟5615米,新修机耕路34255米,维修机耕路2598米,新建或维修机埠4座,新建或维修山塘46口,新建或维修拦河坝12个。2017年五个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工程招标,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这批高标准农田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市农业的高产创建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农产品核心加工企业少、品牌整合创建难度较大。我市农业品牌建设有一定基础,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湖南省著名商标49件、湖南名牌产品1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但品牌多而杂、一品多牌、缺少带动力强的核心加工企业,缺少地域性强势品牌。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新型种养业经营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017年,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资源整合,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和品牌,由于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位,配套政策滞后,部门推进乏力,企业积极性不高,品牌整合工作效果不理想。

  2、养殖环境整治压力大。采用传统养殖模式的部分老、小、散养猪场,缺乏粪污治理设施、排污设计不规范、生产设备老旧失修,造成养殖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外排,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加之部分养殖场自有资金有限,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建设规范性粪污处理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按照《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的要求,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今年我市已基本完成禁养区内31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养,但由于部分退养补偿财政资金不到位,退养的养殖户存在情绪,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明显。2017年,一产占比首次降至20%以下,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3: 34.9: 45.8。虽然一产占比首次降至20%以下,但结构仍然不优,因为全市一产占比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4个、8.6个百分点;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占52.99%、林业占11.28%、牧业占26.66%、渔业占7.46%、农林牧渔服务业占1.61%。粮食、生猪、蔬菜主要农产品产值占比:16.19%、22.11%、19.61%。一产业、农业占比调整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技术不敢调整;二是信息不灵不会调整;三是观念陈旧不想调整。

  4、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后。一是自然资源要素不足。我市处于丘陵山区,山多、旱地多,田块小、田坎窄,给农业机械化作业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我市有94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妇女、老人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导致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下降,大部分农村家庭经营停留于自给自足,习惯选择简单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品种单调的农作物经营,对农业生产经营市场信息缺乏研究,对农业新技术接受慢,将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充分认识当前我市种、养业发展的形势和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力求在种、养业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有大的突破,促进我市种养业转型升级。

  2、发展生态绿色安全生猪产业。一是稳步落实养殖污染源头监管。严格执行先审批、后建设要求,凡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到养殖设施与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二是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生态约束倒逼产业转型,推广应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零排放”模式,消纳畜禽排泄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养殖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三是积极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世上没有无用的废物,只有放错的资源。”加大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充分发挥沼气和有机肥加工在种养业中的桥梁作用,把养殖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变废为宝。

  3、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目前在全市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存在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或因家庭拖累无法外出务工等,只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素养,又有技能的劳务大军。有了这支劳务大军,他们就会在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4、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工业反哺农业的资金,应着重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提高农业自身的造血机能。

[供稿:永州市统计局    雷爱华]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