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特色驱动 张家界农业稳步趋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7-2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上半年,张家界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全省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523”行动计划的执行落实,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思路,农村经济稳步趋好。

  一、农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06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8.87亿元,增长3.5%;林业2.57亿元,增长3.6%;牧业3.34亿元,增长3.8%;渔业0.41亿元,增长36.4%;服务业0.87亿元,增长4.8%。比一季度加快了2.1个点,超出全省平均增幅0.2个点,在全省排在第三位。

  (一)春夏收农作物均呈现增长。全市春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0.07万亩,同比增0.8%;总产量51821吨,增长3.4%。其中,春夏收谷物播种面积0.41万亩,增长3.8%;产量844吨,增长4.4%。蚕豌豆播种面积1.88万亩,增长2.5%;产量2345吨,增长2.5%。马铃薯17.79万亩,增长0.5%;产量48633吨,增长3.4%。油菜收获面积55.79万亩,增长2.4%,产量66996吨,增长9.6%。

  (二)蔬菜、名茶在经济作物中发展较快。一是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增加。蔬菜播种面积27.44万亩,增长9%;产量361648吨,增长37.7%。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7.77万亩,新增基地面积3.57万亩,新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二是茶园面积增加,春茶产量、产值均增长。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6.57万亩,较去年同期的5.15万亩增加1.42万亩。春茶产量1424吨,产值5998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3%、0.5%。其中,名优茶产量167吨,产值3500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和21%。

  (三)生猪、草食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生产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牲猪出栏54万头,同比增长4.7%;出售和自宰肉用牛3.4万头,增长2.7%;出售和自宰肉用羊10.1万只,增长1.4%;出售和自宰家禽235.5万只,下降2.5%。二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今年一季度全市育肥猪价格跌至最低10.2元/公斤,目前有所上升维持在12.36元/公斤;猪肉价格平均达到20元/公斤。据畜牧部门6月份对慈利县10户养猪户的调查,每头育肥猪的仔猪成本为247元,饲料成本为1146元,其他成本为30元,平均每头亏损104.9元。受全国生猪供大于求的影响,未来生猪价格仍将低位运行。

  (四)渔业生产快速增长,经营方式逐步转变。随着市大鲵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将饵料鱼养殖基地建设纳入大鲵全产业链条之中,这对渔业生产有极大的促进。1-6月份,全市水产品产量达5417吨,同比增长8.7%。其中大鲵养殖规模达83.91万尾,销售和加工大鲵2.68万尾。依托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所生产的的绿色、有机水产品打开了域外市场,推动水产养殖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规模经营、管理科学的基地带动养殖生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休闲垂钓渔业、水上农家乐等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

  (五)农业产业化企业效益提高,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一是企业数量增加。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79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8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4家和18家。二是企业效益提高。截止6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22.4亿元、利润1.57亿元、税金0.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3.8%和14.8%。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预计完成销售收入16.9亿元、利润1.2亿元、税金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4%和13.8%。三是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74家,同比增加41家;预计完成销售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11.8%。

  (六)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据部门统计,今年来水利建设完成总投资3.74亿元,共完成水利工程8760处。投入资金8533.74万元,新建通畅公路268.88公里。投入资金3248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33 户。完成人工造林8万亩。完成农村清洁能源任务3711户(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435.49万元,补贴各类机具3347台套。

  (七)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扎实推进4个省级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建设,4个区县都按照“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要求开展了示范片(村)建设。区县各部门都构建了多元投入机制,对各项涉农资金大力进行整合,使资金投入向示范片集中。慈利县以阳和乡、甘堰、赵家岗3个土家族乡为中心,集中开展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今年将整合涉农资金达1.1亿元

  (八)农村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相关工作。新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47万亩,全市累计达到28.97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95个,新增成员3500个,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822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870期,培训农民7.5万余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945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只高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低落。虽然粮食价格有所提高,惠农直补落实到位,但是农资市场价格普遍只增不跌,再加上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部分农作物耕种和收割是靠机械、请人工来完成。而机械和人工费用普遍上涨,所以农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低落。部分农户还存在“只要粮食够吃宁愿抛荒”的思想。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渠道单一,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农业生产贷款难,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制约了结构调整。产业化层次低、规模小、布局分散,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与绿色无公害产品标准差距较大;原料型产品多,专用产品、深加工产品少,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难以抵御外来产品冲击。

  (三)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八件实事工作的推进,部分地方的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农村道路有了明显改善。但整体抗灾能力还较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三、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抓好“523”行动计划两个产业的发展。趁着蔬菜、大鲵良好发展势头,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抓好蔬菜、大鲵的产品加工,创品牌,打开产品的市场销路。搞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为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哄抬农资市场价格的行为,做好农资价格的调控工作;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严格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分子,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是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久工程,各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不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范跃东]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