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加快建立张家界市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问题的探讨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10-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扩大消费需求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近年来,张家界市在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系列政策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市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消费率仍呈下降态势,消费结构失衡、居民收入不高和支付能力不足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制约,扩大消费需求的诸多瓶颈仍然存在。本文试从2000年以来张家界市消费情况,对如何加快建立扩大全市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内涵

  长效机制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是以法律法规和规划等形式出现的,与我国居民收入等基本情况相适应的,能保证消费需求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需求结构随经济发展不断升级、居民间差距不断缩小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显然,这些方法、政策或制度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系列政策、方法或制度的总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它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涉及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有规范、稳定、配套的促进消费的制度,二是要有推动和监督这种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和个体。同时也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范稳定性,即要有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能够保障消费者的主权,保障消费持续扩大。二是有效性,表现为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总量要增加,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消费结构要优化,主要体现在城乡消费平衡、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平衡、国内外消费平衡。三是长期性,即消费需求机制要有长期的效应和作用。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要从国家战略高度长期推进扩大消费需求。

  二、张家界市消费现状分析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将消费提升到“三驾马车”的首要位置,从长期战略高度抓住了消费的内核和实质。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全市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层出不穷,消费需求进入持续稳定增长时期。

  消费需求的特点

  ⒈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支出不断增加。2000年以来,张家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21.0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24.01亿元,增长了4.9倍,年均增长率为14.6%(图1)。分城乡看,2013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9亿元,年均增长16.9%,主要是用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和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消费的支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1亿元,年均增长7.2%,主要是用于食品和居住及服务性消费的支出。

  1 2000-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万元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2000年以来,最终消费(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近2.7倍,2000年为37.4亿元,2013年达到167.38亿元,年增长率为10.6%。其中:政府消费支出不断提高,由4.26亿元增加到31亿元,增加3.9倍,年均增长13.0%;政府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1.4%提高到18.5%。居民消费支出由33.14亿元增加到136.37亿元,增加了2.6倍,年均增长10.3%2013年我市居民消费仍然是最终消费的支出主体,占比高达81%

  ⒉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3年张家界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5%,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4.89.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变化,表明居民在满足“吃”的同时,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支出在不断增加,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已经逐渐成为居民家庭生活的普通用品,以汽车、家用电脑等为主的高档消费品渐次进入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

  ⒊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一是汽车消费成为一大亮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车需求得到释放,汽车成为推动市场消费的引擎。截止2013年底,全市民用车辆(含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其他类型车等五类车)拥有量为24.17万辆,比2000年年底增加20.74万辆,其中营运车1.61万辆,比2000年增加了4800辆。2013年底私家车拥有量达22.87万辆,所占比重达94.64%。二是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旺盛。自200812月份实施家电下乡以来,累计销售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等9类家用电器33万台(件),累计销售金额达8亿元;国家财政兑换补贴1亿元,使41.89万户农户受益。家电下乡加速了农村家电普及和更新换代,促进了乡村生活质量改善。三是家电以旧换新发展良好。自20095月实施该政策以来,全市累计销售以旧换新家电产品8.6万台,销售额2.9万元。回收旧家电8.9万台,回收金额56万元。全市受惠家庭17.5万户。四是旅游龙头带动消费持续升温。200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1.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41亿元。2013年接待游客数达3456.39万人次,其中景点接待游客人数为3442.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2.29亿元。登山游、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垂钓游等多种服务性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旅游消费带动了住宿、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2013年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在旅游业现金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1.4%13.9%20.0%,住宿和购物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8.39.4个百分点,餐饮业则持平。假日旅游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文化消费升温。全市文化演艺产业从2006年开始兴起,2007年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2011年,文化演艺总产值就突破了4亿元,《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文化演艺节目每年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

  ⒋消费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完善和规范。一是政府积极发挥牵头作用,联合各部门每年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商业设施布局不断向便民方向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商业、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等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农村信息网络不断健全,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有1514个行政村,98.88%的行政村通了电话,有线电视覆盖了876个村,通宽带村个数达554,占比36.59%;四是现代物流发展迅速,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占比增加。2013年末全市有57046户个体商户,有28.91%的个体商户通过互联网销售或采购商品和服务。

  (二)消费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消费率偏低。消费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消费水平。以近十年为例, 2000年,全市消费率为61.97%,“十五”期间平均为54.62%,“十一五”期间平均为49.51%2011-2013年分别为49.82%50.74%51.15%2013年比2000年降低了10.82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在47.24%-61.97%之间,低于世界65%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对经济的贡献也由2000年的63.43%下滑至2013年的57.87%。表明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消费相对滞后。

  ⒉消费结构有所失衡,制约消费总量的扩大。一是服务性消费增长缓慢,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滑,未来消费可持续增长不容乐观。2000-2013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平缓下降趋势(图2),2000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852013年为0.76,近5年来居

  图2 2000-2013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  

  民平均消费倾向维持在0.74附近。从长期来看,全市农村消费水平低,农村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不容乐观,亦是制约居民未来消费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二是城乡失衡。2000-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高于城镇,2007年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首次超过农村居民,到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达82.02亿元,是农村居民的1.26倍,城镇与农村差距开始显现(图3)。三是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结构失衡。近十年来,全市居民消费从2000年的88.6%下滑至2013年的81.47%,政府消费占比则由最初的11.4%平缓提升至18.53%。四是消费外流现象明显。全市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多数在国内其他城市及境外购买,在现代化流通方面,受国内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影响,本地消费面临不断外流分化的趋势。

  图3 2000-2013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比 单位:万元  

  ⒊收入增长不快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建市以来,全市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增长速度却不快。2000-2013年,人均GDP增长3.2倍,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2.2倍,年均增长9.4%;农民纯收入仅增长2.4倍,年均增长约9.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滞后于GDP增长率2.31.8个百分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2011 -201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分别为10293元、11397元和10911元。同期全部职工平均工资比同处于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少9336元、11029元和13548元。从行业看,劳动报酬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证券金融等行业,最低的是制造业,年均收入差多达10万元之多。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群体缺乏购买意愿,低收入群体支付能力不足,从而抑制了消费增长。由于劳动者报酬是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从长期来看,将面临高投资、低消费的尴尬处境。

  ⒋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影响消费预期。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社会保障收入是构成家庭持久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能够长期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降低个人和家庭未来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使低收入阶层提高消费需求,反之较低的社保水平则迫使低收入阶层将自己收入一部分存蓄起来作为日后医疗、养老之用,减少即期消费支出,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2013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城市低保生活保障覆盖率为9.83%,农村低保生活保障覆盖率为6.1%

  ⒌传统消费模式对经济的影响。张家界市是一个市区经济较强、乡村经济较弱的地区,2013年底,全市乡村常住人口85.5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为57.9%,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对全市消费需求扩大有深远影响。长期形成的低收入低消费的消费模式是以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和存蓄聚财的传统消费为主。而以刷卡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和休闲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在全市消费中的占比与沿海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以刷卡消费为例,2007年厦门市银行卡数量突破1000万张,全市常住总人口200多万人,市民人均持有5张银行卡,多个交易日百姓刷卡消费金额突破1亿元,全市ATM跨行转账交易金额占全国八成以上。至2013年末张家界市城镇居民持卡量达70%,人均持有银行卡仅1.9张,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1.2张。

  三、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思考

  建立张家界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既是满足全市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要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民在全市总人口中占比最高,收入却是最低的一个群体,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就必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一是要完善土地经营流转制度。二是要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结合本市资源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要构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提高全市居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调整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保障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完善全市工资制度,保障各类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的劳动报酬权益。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落实全市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各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帮扶助援,逐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和教师特岗等服务活动。积极搭建优秀企业家与创业者之间的沟通平台,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和增强消费预期。

  (三)要完善消费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止至2013年年底,张家界市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已分别达到98%98.32%。二是要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初有成效,全年开工任务有:廉住房724套、公共租赁住房674套、经济适用房168套和城市棚户区改造2939户;基本建成的保障性安居住房有1501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惠及6820户。

  (四)要构建消费环境的优化机制。建设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可以提高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建立全市信用体系,实行信用责任制,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监察与监督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乡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乡村市场布局,为农村居民消费提升创造条件。

  (五)要构建消费供给机制。根据张家界市情,构建多样化商品劳务供给机制。一是提高全市服务业服务水平,重点培育家政消费、特色餐饮消费、教育消费和休闲健身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尤其要做好针对老年人的价值服务消费,2015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3万人,按照老年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万元测算,老年人消费将达到33亿元。二是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网络购物发展迅速,网购商品日益丰富、价格优惠、到货及时。目前,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硬件设施日趋完善,互联网用户18.4万,4G网络实现了城区以及张家界森林公园地段全覆盖,3G网络实现了乡镇以上重要地段全覆盖,抓住此有利时机,做大做强网络购物,为全市扩大消费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三是积极促进信用消费。发达国家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额为60%左右,而我国仅为9%。金融机构应完善信用消费担保制度,为汽车、电器、教育、旅游等消费提供信用消费模式。四是关注个性消费。80后、90后群体相继走向社会,个性化消费受到追捧,逐步引导全市消费的走向。

  (六)要构建稳定的物价机制。一是要继续落实张家界市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稳定物价,尤其是稳定蔬菜、肉、蛋类价格,以便更好的释放消费潜力,实现消费的持续增长。二是可考虑由政府部门对全市大型农产品市场、菜市场施行优惠政策,降低蔬菜、肉、蛋等产品的流通费用和成本。三是健全全市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尤其是要做好粮食、肉类、蛋、蔬菜、成品油等商品的储备。稳定市场供应,避免出现脱销、断档现象。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李李芳  王雯雯  严再森]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