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8-2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的朝阳产业,对提升综合国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今年来,张家界市上下紧紧围绕“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发展战略,通过深耕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张家界文化产业在单位数、产业规模和就业人数等各个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凸显。

  一、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据统计,上半年张家界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1.05亿元,同比下降4.3%。从分行业看,文化制造业产值2.83亿元,同比下降35.9%,占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的比重为25.58%;文化批发零售业产值0.29亿元,同比增长12%,占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的比重为2.67%;文化服务业产值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占文化及相关产业产值的比重为71.75%。  

  从活动性质情况看,首先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创造的产值为5.33亿元,占全部的比重48.24%,是我市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次是文化艺术服务业创造的产值为2.25亿元,占比20.36%;排在第3位的是工艺美术品生产业,实现产值2.12亿元,占比19.2%,这3个行业实现产值占全部的比重为87.8%,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具体情况

  1.文化产业单位数稳步增加。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共有49个,同比增长81.48%;分行业来看,制造业14个,批零业11个,服务业24个。

  2.文化制造业单位是吸纳从业人员的主体。全市文化产业单位从业人员4785人。其中:文化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最多达2835人,占59.25%;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为1714人,占35.82%;文化批零业从业人员236人,仅占4.93%。

  3.文化服务业企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最多。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总计11.58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文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比重达66.12%,同比增长13.27%;文化批零业企业1.3亿元,占比11.21%,增长3.05%;文化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占比22.67%,下降31.05%。

  4.区域分布悬殊较大。上半年,全市49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中,最多的永定区占了24个,所占比重达49%。其他县区分别为:慈利14个、桑植7个、武陵源4个。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发展不均衡,县区产值增速分别为:武陵源26.15%、桑植6.88%、永定区4.16%、慈利-34.44%。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全市文化产业虽然规模不断壮大,但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一)整体实力弱,区县发展不均衡。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总产值11.05亿元,同比下降4.3%,低于去年同期增速16.33个百分点。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数量少,缺乏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全市文化企业占全市四上企业比重为8.3%,占比明显偏低。全市支柱文化企业仅有天门山、富源仿真花、武陵源旅游产业公司等少数几家,绝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且在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一些区县没有骨干企业,对全市文化产业贡献不大。

  (二)文化制造业严重滑坡,对文化产业拖累大。上半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总产值中,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速两增一减,文化批发零售业产值同比增长12%,高于去年同期增速19.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产值增长15.5%,高于去年同期增速2.3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产值下降35.9%,低于去年同期增速44.86个百分点,如慈利县德利玩具烟花厂今年1-7月实现产值为零,而2016年同期有1.2亿元的产值,该企业对文化产业增加值形成相当大的拖累。

  (三)行业结构不合理,仍存在空白行业。上半年张家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中,实现产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完成产值5.33亿元,占全部规上文化产业产值的48.24%;文化艺术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业完成产值4.37亿元,占比为39.55%;其他七个行业产值占比仅12.21%。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两个行业仍是空白,也是全市文化产业增长点中的薄弱环节。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意人才。首先,人才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高级人才比重较小,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单一的人才居多,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其次,原创人才短缺。文化产业难以实现长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最后,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不够完善。用人单位缺少针对创意人才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对高端人才仍然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和成长机制,导致人才知识老化。

  三、对策建议

  (一)抓文化企业培育。高度重视“四上”文化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抓好文化产业“四上”企业申报。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做到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建立“四上”文化企业培育库,把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重点扶持。专业人员和名录管理员认真梳理、收集情况,区县行业主管部门搜集达到规模标准而未入库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名单,并根据工业、商贸、服务业三个统计专业的规上标准收集入库申报材料,区县统计局预审并按入库程序申报,市统计局进行初审并报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最后核定。同时,建议将文化产业企业的新增入库工作作为市对区县文化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文化产业企业新增入库的数量和质量,力争使达标的文化产业企业全部新增入库。只有全市“四上”文化企业数量增多了、规模做大了,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才有支撑点,文化总产出才会增大、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做优、做强、做大。

  (二)抓在库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壮大现有的49家“四上”文化单位的发展,打造成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改变文化产业单位“小、弱、散、乱”的状况。要以一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为引擎,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领带动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发展。对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文化制造业大幅下降找出原因,加紧产业升级,在坚持技术创新传统路径的基础上,还可以开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新路径。加快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加大文化服务业与科技的融合力度,提高文化服务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另外,主管部门要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性的业务培训,统计局要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使企业知法懂法,积极配合统计工作,做到应统尽统,不漏报不瞒报。

  (三)抓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集聚和引领作用,要建设功能定位准确,高起点、规模化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效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全面提升张家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四)抓地方特色品牌。武陵源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天门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张家界文化产业的代表,但是仅靠这些品牌来推动张家界文化产业发展,其速度和力度是十分有限的。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着力解决张家界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文化产品缺乏的矛盾。搞好规划,确立重点,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一是注重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挖掘和保护,保持其原始生态性。二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和,大力发展文化用品加工制造业,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用品和旅游纪念品,并形成产业化经营。三是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的战略,通过招商推介、合作洽谈等形式,加强对张家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五)抓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张家界市文化产业人才成长环境,建立文化人才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唯地域、不拘形式引进优秀传统文化人才。一是立足本土开发人才,主动吸纳有丰富经验和艺术特长的文化和管理人才投身到张家界发展建设中来,通过设立基金奖励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不断提高稀缺文化人才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二是广开渠道培养人才,充分利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化产业相关课程,培养一批既熟悉张家界本地市场经济规律,又颇具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人才。三是搭建平台用好人才,成立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整合全市文化产业研究力量和资源,围绕张家界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重点,通过理论研究、产业规划、信息收集等内容,为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供稿:张家界市统计局  秦小敏]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