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规模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对策建议
2011年,长沙共有规模工业企业2213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014.16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3.52亿元,同比增长36.9%。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发展。
一、规模工业企业整体运行良好
(一)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规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4504.38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3.52亿元,同比增长36.9%。吸纳就业人员537033人,同比增长12.3%,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43.9%。
(二)企业整体效益保持良好运行态势。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490.37亿元,同比增长31.4%。成本利润率达11.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企业总体水平4.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28.82亿元,资产利税率为25.1%,增幅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84.1%,同比上升26.8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沙规模工业企业获利能力有所提高,整体效益运行良好。
(三)大中型企业发展迅速。截止2011年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183家(2010年为157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6.42亿元,同比增长38.2%,占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9.6%。完成利税总额905.11亿元,同比增长29.7%,占规模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0.2%。吸纳从业人员278053人,同比增长34.8%,占规模工业从业人数的51.8%。大中型企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
(四)国有控股企业获利能力增强,贡献加大。规模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88家,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0%。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878.39亿元,同比增长34.1%,占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近三分之一。实现利税总额681.22亿元,同比增长27.5%,占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60.3%。国有控股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既体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为财政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作为长沙工业支柱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的企业有4家,其中有两家为工程机械产业企业,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长沙规模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主要动力。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企业共计7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2.89亿元,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1.8%。完成利税总额281.75亿元,占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57.5%。
(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因起步较晚,发展环境受限,导致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6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10亿元,同比增长64.5%,增速高于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速27.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05亿元,同比增长47.9%,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为经济发展提速,为企业增收助力。
(七)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断提升。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共计537033人,其中研发人员35710人,占从业人数的6.6%;专业技术人员67651人,占从业人数的12.6%。随着企业研发及专业技术人数的增长,技术型人才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客观上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和效益的好转。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0年的322372元/人提高到2011年的374936元/人,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长沙规模工业企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多项效益指标都保持了平衡快速增长,为当地财政增收提供了主要推力。但也要注意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长沙新型工业化进程,甚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由于企业的债务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业适度的借债可以享受税赋的好处。除此,适度负债还能扩大资金来源,降低经营成本,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负债数量过大,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另外,负债过高也会影响到社会对企业的信心指数,负债运用不当还可能造成外界对企业信誉的认可缺失。2011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54.5%,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不少大中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都保持着较高水平,一旦遇到国际、国内整体经济形式不佳的局面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出现,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二)应收账款数额偏大,影响企业资金回笼速度。赊销是当前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适当的保有一定量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维护与客户良好的供需关系。同时,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对购货企业应收账款放得太松,最直接影响的是企业资金运作,最坏的结果是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在企业中形成大量的呆账、死账。因此,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能过大。
2011年,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达535.5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近1/10。同比增长38.7%,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与之对应,亏损企业数为98家,同比增加11家;亏损额为15.97亿元,同比增长189.6%。一方面,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高导致企业利润没有及时变现使用,使得企业资金没有最大程度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亏损企业的增多也使得这些企业还债更难,更容易形成呆账坏账,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
(三)行业间发展差距过大,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近年来,作为优势产业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但过于依赖某个行业发展也存在许多弊端。一旦该行业受国际市场冲击或因技术、原材料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出现不景气的局面,将对整个地区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一家或几家企业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是不够的,要能带动整个地区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区域优势。
从行业看,2011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中工程机械和烟草两大产业集群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4.83亿元,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2.4%。完成利税总额805.72亿元,占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82.8%。两大产业集群占据了长沙规模工业近半壁江山。从单个企业看,主营收入过百亿企业有四家,其中三家为工程机械产业企业或烟草企业,三家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计的三分之一强。如果这些企业受政策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生产出现回落,将会对工业甚至全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三、对优化企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企业发展要靠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努力,但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中要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一)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使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减免税收、发放补贴、扩展融资渠道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引进或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经济好中求快、优中求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正确引导工业企业加速资产周转,控制资产运营的成本,尤其是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公布行业平均负债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效益指标,为企业了解市场状况提供帮助,对偏离度大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提醒。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大力提高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总体效益。
(三)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展,用优势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用优惠措施鼓励相关配套行业壮大,既可以节约原优势产业成本,又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崛起。积极培育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产业,为其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帮助,推进相关行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跃式发展。挖掘传统行业,如烟花、湘绣的文化魅力,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努力节约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与民俗文化传播相结合,扩大影响力,不断开拓新市场。努力打造以优势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为两翼的全面发展模式。
(四)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内在动力。继续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配套政策,扩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范围,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形成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长期措施。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相互拖欠引发资金链断裂。加强小企业资金支持,多措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王静]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