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前三季度长沙建筑业市场稳步向好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10-2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前三季度,长沙建筑业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抓住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长沙建筑行业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建筑业主要特点

  1、建筑业产值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634.00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383.48亿元,增长13.1%。建筑工程仍是全市建筑业的主体地位,全市建筑工程完成产值2330.90亿元,增长13.6%,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88.5%;安装工程完成产值123.18亿元,增长5.0%,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4.7%;其他产值179.91亿元,下降5.3%,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8%。

  2、新签合同额明显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企业签订的合同额8697.53亿元,同比增长10.4%,本年新签合同额3344.03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7.2个百分点;房屋在建施工面积245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518.6万平方米,增长14.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30.3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4280.8万平方米,增长10.9%,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竣工产值完成1214.03亿元,增长17.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7个百分点。本年新签合同额、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竣工产值等指标的稳步增长,为全市建筑市场稳定向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业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38家,比上年减少12家。按企业资质等级来分,全市特级企业11家,完成产值1061.00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2.1个百分点,完成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40.3%,占比高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全市一级企业156家,完成产值1184.39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市特级、一级企业完成的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85.3%,占比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而二级、三级及其他企业371家,完成产值388.6元,只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14.7%。

  4、工程集中在房屋建筑业。前三季度,按建筑行业分类,全市房屋建筑业实现产值1956.57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0.5个百分点,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3%,由此可见,房屋建筑业仍是全市建筑业得以平稳发展的主要动力。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它建筑业分别实现产值552.50亿元、60.15亿元和6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7%、-2.8%和5.5%,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速高于全市建筑业产值增速1.1个百分点,发展较快,而建筑安装行业动力不足、降幅明显。

  5、省外市场大企业作用明显。在经济压力下行,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中,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拓展省外市场,大企业在外省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90.93亿元,同比增长12.0%。在对外承揽工程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926.32亿元,占全部外省产值的77.8%。特级、一级企业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占有绝对优势,在外省完成产值1134.9亿元,占全部外省产值的95.3%,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两个问题和建议

  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部分大型建筑企业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市场中寻求更好的机会面临转行,而部分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获得承接施工合同难度加大,面临停产歇业。

  一是部分建筑企业转向其他行业生产。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建筑企业为自身的发展而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如: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远大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建筑企业,建筑业工程任务逐年在缩小,本年基本上没有新的建筑业工程,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对全市建筑行业产值的支持作用有一定影响。

  二是部分建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前三季度,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538家企业中,有41家建筑企业没有本年新签合同额,22家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只有100万以下;有15家建筑企业没有工作量,42家建筑企业只有100万元以下的工作量。部分企业后续工作量明显不足,全市建筑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在下一步经济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稳增长”为目标,建议有关部门对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加以指导,不断增强企业后劲活力;对部分企业承接工程量不足,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重点扶植一批本地企业发展,有目的地出台一些对本地企业帮扶帮困的政策,在合同中标和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企业提升自身实力,通过联合协作、抱团取暖,打造本地企业品牌,提升本地企业在重大项目上的竞争能力,为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左  威]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