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在项目投资拉动、文化消费驱动和政府投入带动的作用下,2016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仍处于前列。但从产业构成看,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呈下滑态势,新兴文化业态整体规模偏小,通过文化强市战略实现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目标任重而道远。
一、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016年长沙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2581.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增加值811.2亿元,同比增长4.7%,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67%,全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一)产业投资呈现井喷,文化消费增长较快
从投资方面看,全年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同比增长117.4%,增幅位居国民经济20个门类之首,其中美丽中国·长沙文化科技示范园、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全年分别完成投资21.3亿元和11.5亿元。从消费方面看,作为全国第一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长沙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325.8元,同比增长18%;文化娱乐支出占全年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0.4%,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501.7元,同比增长38.7%;文化娱乐支出占全年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8.5%,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二)产业融合日益广泛,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从“文化+旅游”角度看,受益于世界之窗、“太平街小吃”等文化娱乐场所,橘子洲、岳麓山、靖港古镇等地理人文景观和刘少奇、杨开慧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201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450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收入1534.8亿元,同比增长13.6%。从“文化+科技”角度看,2016年全市37家市级规模以上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营业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7.8%;开展研发项目89个,投入研发经费3.5亿元;申请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51件。其中华凯创意运用后世博展览技术语言和先进展示科技打造的贵阳公安块数据体验展示中心受到中央及各省市公安系统调研和好评;实现了数据传输自动切换、LED成像灯智能程序控制系统的明和光电“数字智能化LED成像灯”入选2016年度湖南省百项重点新产品。从“文化+互联网”角度看,2016年全市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是上年的2倍。以腾湘科技、映客互娱、新浪信息和搜云网络等为主的24家规模以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营业利润347.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三)公共文化服务优良,政府投入不断加大
从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方面看,2016年末全市175个文化馆(站)共组织各类品牌节庆活动206个,比上年增加11个;提供文化服务5919次,同比增长1.9%。全年共打造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0个,完成乡村“好戏天天送”、城区“好戏天天演”706场,建设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591个。此外由于“三馆一厅”的顺利开馆,全年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0340千册,同比增长16.9%;书刊文献外借人次为1877千人次,同比增长8.7%;书刊文献外借册次为5777千册次,同比增长11.7%。从政府投入文化建设方面看,一是财政投入资金增长较快。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2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高于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为1.56%,较上年水平提高。此外,全年共扶持各类文化项目249个,扶持金额达6870万元;投入公共图书馆建设资金1.8亿元,同比增长36.6%。二是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全市文物保护资产支持项目数为106个,比上年增加25个;项目总预算为7.9亿元,同比增长77.8%;累计拨入项目经费6.2亿元,同比增长73.7%;维修面积为21056千平方米,是上年的3.5倍。
(四)文化名片不断增加,城市影响声名远播
从城市荣誉看,受益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比较优势,2016年长沙不仅获得了“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全省第一张“文化标识”的国际名片)等荣誉称号,还入选了2016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从文化企业角度看,既有一些明星文化企业强劲支撑着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通过企业自身文化魅力展现星城文化底蕴。如天舟文化连续三年入选“世界媒体500强”,且是全国第一批对外专项出版试点企业之一(全国仅2家);青苹果数据中心连续三年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且其研发和推广的“天山书猫”、“雪域书猫”少数民族移动数字阅读项目入选“2016年度中国十大数字阅读活动”。此外,还有金鹰卡通、明和光电和浏阳花炮等12家企业入选“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电广传媒和中南出版传媒集团2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与此同时,一些大型文化上市企业不断通过苦练内功来引领和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手机动漫第一股”的拓维信息、“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的天舟文化等上市公司2016年末共拥有资产776.7亿元,同比增长15.9%,资产负债率为35.8%,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391.9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营业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15.9%;拥有从业人员10.9万人,同比增长4.4%,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6%。
二、长沙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效益不佳
国家“十三五”文化规划纲要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文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全面协调发展,以重点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目前长沙文化产业虽已是支柱性产业,但湘绣、烟花、电视等长沙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并不乐观。从湘绣企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全市8家规模以上湘绣制造企业拥有资产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4.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5403.5万元,同比下降7.7%,营业利润率为11.2%,较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从烟花企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烟花制造企业共实现营业利润35.3亿元,同比下降8.3%,营业利润率为7%,较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在行业效益下滑及环保压力双重考验的同时,全市烟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烟花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41家,研发活动覆盖面为10.5%,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申请专利的企业仅5家,占全部烟花企业数的1.3%,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从电视业发展情况看,以湖南电视台为主的电视业一直是长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湖南电视台凭借《天天向上》、超女等综艺节目和一些优秀影视作品长期位居全国省级电视台前列。受行业调控和市场竞争等因数影响,2016年全市15家规模以上电视服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降0.7%;实现营业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51.6%,亏损面为53.3%,营业利润率为12.3%,较上年回落12.9个百分点。
(二)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压力较大
目前长沙新兴文化业态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压力较大。从会展业发展情况看,一是缺少国家级文化会展栏目。近年来全市各类展览虽然较多,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缺乏宣传、推荐长沙文化企业、文化品牌的国家级本土文化展会。如深圳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苏州有的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西安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海有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北京有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等。二是会展企业盈利能力不强。2016年末全市6家规模以上展览服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10.6%;营业利润亏损2776.1万元,亏损额是上年的2.7倍。从动漫游戏企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全市24家参营或主营动漫游戏的规模以上企业拥有资产81.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8.5%,较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8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50%;实现营业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7.5%,营业利润率为12.2%,较上年回落13.4个百分点。从数字出版业发展情况看,2016年全市具有国家《网络出版许可证》的25家规模以上数字出版企业营业收入虽增长,但利润亏损。全国第四个数字出版基地—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全年16家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8.0%。而2016年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5720.9亿元,同比增长29.9%,呈持续强劲增长态势。从上可知,长沙数字出版业规模占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的1%左右,且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仅反映了长沙与先进地区在数字出版方面存在的差距,更凸显出长沙在数字出版方面任重而道远。
三、进一步促进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建议
(一)以长江经济带为桥梁,积极推进区域文化合作发展
国家“十三五”文化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对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深挖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支持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若干文化产业集群平台,促进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交流合作”。至此,区域文化合作发展提升到国家高度。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因此,为进一步促进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可抓住此次历史机遇,从以下两点切入做好区域文化合作发展:一是制定文化合作发展框架。推进区域文化合作发展,首先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针对中部六省紧密的发展关系,建议六省省会城市就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加强工作信息(含统计、宣传、文广新局等文化相关部门)交流、搭建区域文化企业合作平台等内容共同制定文化合作发展框架,并在初步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优化合作方式,共同营造中部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二是深耕文化细分领域合作。从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文化产业构成情况看,一些细分文化领域是部分城市文化产业的共同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较大。如除长沙外,烟花鞭炮也是江西萍乡的上栗县、宜春的万载县和株洲的醴陵市的特色文化产品(浏阳、上栗、万载和醴陵简称中国烟花金三角),动漫游戏在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地均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会展、广告和创意设计等文化服务不断受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重庆等主要城市的重视。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可积极加大与上述地区的沟通联系,通过调研走访、企业座谈、部门经验交流等方式学习先进地区产业引导和规划政策,共同助力推进细分文化领域协同发展。
(二)以骨干文化企业为重点,充分带动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201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17家,达到历史新高,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对全部文化产业的贡献超过七成,但近六成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不足亿元。因此,为进一步实现全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一是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以广播电视、动漫游戏、会展、湘绣、烟花、广告、数字出版等文化业态为基础,培育行业中的骨干文化企业。积极鼓励、支持上述行业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并购重组,或推进企业登入新三板、主板、创业板等融资平台,提高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大对上述行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主动做好文化项目扶持、税收减免等工作,并鼓励企业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等方向发展。二是积极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小微文化企业目前虽然对全市文化产业的贡献相对不高,但它是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在积极落实现有小微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可促进同一行业上下游骨干文化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加大业务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理念。同时还可设立小微文化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对发展较快的小微文化企业给予财政补助;或由政府主导,联合长沙银行等本地金融机构,推出小微文化企业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投融资贷款模式或产业发展基金,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三)以文化消费城市为契机,深入实施消费带动发展战略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为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应鼓励各大商业地产引进文化街区概念,积极推进现有太平街、潮宗街和西文庙等历史文化街区,琴岛、红太阳和湖南大剧院等文艺演出院线,坡子街、酒吧一条街等娱乐消费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各类文艺团队资源,通过平台建设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进而满足“互联网+”消费模式下文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时还可考虑组织各文艺团队参加相关文艺赛事、邀请文艺团队参加政府组织的大型公益文艺演出或者直接购买优秀文艺团队的文化产品等举措。此外,相关部门在做大做强现有各类文化节庆、展览和交流会的基础上,还可探索建立一些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氛围。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邓细锋]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