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7年长沙工业发展量质齐升 新动能加快聚集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3-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7年,长沙工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智能制造为方向,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工业经济新动能加快聚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创新逐步升级,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一、长沙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长沙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和科技创新“1+4”等政策叠加实施、落地见效,长沙工业发展汇聚了蓬勃动力,克服了新常态下转型面临的困难,增速回升态势明显,总量跨上新台阶,质量提上新高度。

  1、工业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7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月均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跨上了新台阶;实现工业增加值35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一是回升态势巩固。与上年相比,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经历多年的回落后实现了回升。从全年趋势看,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8.0%上升至全年的8.5%,全年有9个月保持在8.0%以上,稳中向好的局面较为牢固。与全国和全省水平相比,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高1.9和1.2个百分点,领先发展的优势继续保持。二是园区贡献增强。长沙始终坚持“园区兴工”的发展思路,园区的政策、要素和平台优势凸显,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更活、增速更快。2017年,“五区九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比全市增速高4.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2.7%,比上年提升6.4个百分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62.9%,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五大国家级园区是工业园区的骨干,经济总量大,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增加值均在250亿元以上,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7.47亿元,占“五区九园”的比重为77.3%;发展速度快,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1%,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宁乡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增速分别为15.6%、15.4%、14.4%、13.8%和11.5%。三是龙头企业壮大。长沙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壮大,蓝思科技、广汽三菱、比亚迪、中铁重工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支撑力度不断增强,企业梯队迅速壮大。2017年长沙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72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593家,产值过100亿的企业共13家,比上年增加3家。2017年长沙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2家,比上年增加55家。

  2、产业转型升级聚集新动能。以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引领,不断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工业新动能不断聚集。一是智能制造成效显著。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市场换产业,长沙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先后制定了“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发展内外支撑有力,示范应用成效显著。2017年全市174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实现增加值11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增速高于全市9.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08.06亿元,比上年增长91.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64.7个百分点。二是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生产形势好,增长速度快,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四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1.9%、26.5%、23.9%和19.3%,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62.1%;四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合计为816.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3.1%,比上年提升2.9个百分点。三是高新产业不断壮大。技术、工艺、产品领先的产业是转型创新发展的方向,长沙工业发展技术含量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规模扩大。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1769.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1%,首次过半;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2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3%,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

  3、效益明显提升推动高质量。一年来,长沙工业通过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工业生产稳中有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有效提高。一是盈利明显提升。2017年,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比上年增加10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增速提高31.6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9和2.6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95.27亿元,为上年的13.6倍。二是经营质量提高。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8%,价格上涨带动企业收入提升,成本相对下降,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78.46元,比上年减少0.30元,比全省低5.21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扭亏成效良好。在整体盈利情况较好的情况下,亏损企业情况得到有效改善,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8.09亿元,比上年下降68.3%。专用设备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69亿元,比上年下降94.0%。

  二、长沙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长沙工业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园区、产业、企业之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将影响进一步转型创新发展,制约经济企稳回升,需要理性认识并高度重视。

  1、园区工业分化严重。一是省级园区增速低。2017年,全市“五区九园”中5个国家级园区增速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1%,但省级、市级园区增速较慢,有7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个位数。二是经济总量差距大。2017年,长沙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园区比重为21.4%,是总量最大的园区,金霞经开区、天心经开区、暮云经开区、星沙产业基地和岳麓科技园总量均很小,占比均低于1.3%。

  2、产业发展尚不均衡。一是产业集群增长差异大。2017年,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5.6%和21.1%,遥遥领先;生物医药、工程机械、材料和食品四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低,均低于10%。二是产业链规模不均衡。据对二十二个产业链初步摸底统计,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看,2017年工程机械和汽车2个产业链产值超过1000亿元,有10个产业链产值低于50亿元。三是传统产业转型难。烟草制品、化学原料制品等传统产业受消费环境和安全环保等因素影响,增长速度低,2017年两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0.7%和2.3%。

  3、企业运行压力较大。一是营业费用增速较快。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合计113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2.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营业费用增长加快,比上年增长18.5%,比主营业务收入高8.1个百分点。二是费用收入占比增加。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费用为9.96元,比上年增加0.23元,其中营业费用为4.14元,比上年增加0.28元。

  三、促进长沙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意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发展为着力点,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长沙工业经济的“升级版”。

  1、统筹规划,促进园区协同发展。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力军,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工业,重点在园区,要进一步落实“园区兴工”战略,在提升园区竞争力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发挥园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是加强全市统筹,实现协同发展。加大空间、产业和项目统筹力度,立足全市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使园区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和产业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全市一盘棋,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打造以国家级园区为核心,以省级园区为配套,小型园区为补充同步发展的园区体系,科学确定产业重点,促进园区合理分工和优化布局。二是做强主导支柱,培育特色产业。坚持专业立园、特色兴园,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要求,以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补充,抓好聚集引导,形成产业集群规模优势。三是打造产业平台,推动园区升级。围绕园区自身优势主导产业,选择关键技术领域,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平台,以平台建设吸引企业,增强园区聚集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进一步整合、优化、提升,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在做大规模、增强实力、突出特色上下功夫,争取打造1-2个规模过5000亿、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专业园区。

  2、因产施策,突出重点夯实产业。围绕二十二条产业链抓工业,因产施策,培育和发展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梯队,加快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一是做强骨干产业链。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链比较完善,发展的重点是做强,要攻关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成套设计研制和生产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成强势产业,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引领全国、全球。二是壮大优势产业链。新型轻合金、先进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等产业链具备长沙的优势,晟通、铁建、远大等龙头企业比较突出,发展的重点是做大,要乘势而上,围绕龙头发展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三是培育新兴产业链。目前规模和影响力均较小,要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增材制造、大数据、碳基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前沿产业,激发产业活力,形成规模优势。

  3、积极示范,推动智能制造引领。积极推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强互动交流,促进共享协同发展,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转变,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一是优化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发挥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特色优势,从工程机械领域入手推行智能化改造,加快领军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升级,凸显长沙的优势和先进示范。完善高端、智能、高效、绿色的新型制造业体系,突显一大批智能制造示范效果,在发展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同时,打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在重点领域形成智能集聚。二是打造共性技术交流中心。加强核心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高效能运算、超级宽带、激光粘结等“通用技术”研发突破,加强以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技术和工具推进,打造共性技术交流中心。加强政府引导,整合制造设计企业、智能技术提供商、新材料研发机构、智能服务应用提供商等主体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共建共享。三是要加快示范项目工作推进。对示范项目投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项目示范作用是否达标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通过示范引领各行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4、鼓励创新,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推进转型创新,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实现从成本竞争向技术与品牌竞争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一是加大科技创新。要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打造公共研发平台,将资金投向符合长沙工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促进全国性、区域性企业集团在长沙建立研发中心,提升长沙在全国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努力打造“长沙创造”“长沙质造”品牌。要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应用,开发新产品和专利产品,协同推进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绿色发展能力,促进工业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质量提高同向而行。

  5、营造环境,筑巢引凤激发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来长沙投资,为长沙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动力。一是抓政策,促进落地见效。切实抓好《长沙工业30条》的执行,做好宣传解读,通过政策落实激发企业活力,将政策的“干货”转化成企业的“干劲”。各园区要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对下放的权限要做到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促进政策落地生根。二是优服务,提高社会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市场思维管理经济,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好务、护好航。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审批手续和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时间成本。规范各项收费,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做到有章可依、有单可查,严格禁止清单外收费,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搭桥梁,实现以商招商。加强企业联系和服务,领导干部对接重点骨干企业,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让政府及时了解企业所需,让企业更多理解政府所为,增强相互信任,让企业家放心地在长沙发展,带动“兄弟企业”、配套企业来长沙投资,达到“以商招商”的效果。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胡睿懿]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