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长沙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2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特征日趋明显,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从长沙来看,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新兴动能的“孵化器”和居民就业的“容纳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客观分析长沙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长沙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赶超先进和实现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沙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责任所系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增长,每个方面都与服务业息息相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都要解决供需失配问题,其中服务业是重要着力点。当前,国家、湖南省均对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拥有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优势和示范效应明显,要发挥开放节点作用、借力平台优势、形成核心辐射能力,服务业发展必须与此相匹配、相适应、相协调。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这与长沙的经济总量、城市能量、市场容量很不相称。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中起着示范带头作用,要以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促进大开放,构建大交通、大物流、大平台,进一步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大势所趋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现代产业结构形成的最重要标志,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一般用“四个70%”来概括,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从全球看,纽约、东京、巴黎等现代化大都市,都是服务业占主导、唱主角。从全国看,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服务业发展来势看好,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农业,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正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服务经济时代。从全市看,长沙服务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年长沙召开全市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后,长沙市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5年提升2.0个百分点,2017年长沙市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并成长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服务业加快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潜力所在,要依托战略地位、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强力助推长沙服务业跨越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潜力所在

  近年来,长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2017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3位、省会城市第6位,仅次于广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从与经济总量在长沙之前的城市比较看,长沙经济总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业,长沙要在新一轮的省会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赶超先进,必须在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城市上有一个大的跨越。服务业覆盖面广、融合度高、带动力强,对消费、投资、出口都有巨大拉动作用。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其单位产值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能耗仅为工业的1/5,排放不到制造业的1/10,是典型的低碳绿色产业。长沙要在省会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赶超先进,尽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必须在服务业发展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加快长沙服务业发展是扩需求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大举措,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选择,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既是发展之需,更是转型之要,也是民生之本,对长沙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补齐长沙发展短板的关键所为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现代产业体系是环环相扣的生态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长沙产业体系上的一块主要短板。从产业联系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以服务业的大发展实现补短板的大突破。工业与服务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工业,同时工业的发展提升、工业的智能化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工业的服务化既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又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长沙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是工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最佳时期,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要补齐服务业这块短板。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加快服务业发展,必须发挥主要动能,以服务业较快增长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当前长沙经济发展呈现出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性强,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是辐射式的,可以带动周边产业成本下降、效益提升。特别是随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二、长沙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成效

  2008-2017年,长沙市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以“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是长沙市补短板的关键所在”的定力来谋划和推进服务业经济发展,服务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程度不断提升,逐步成为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首位经济”。

  1、现状分析

  经济总量快速扩大。2008-2017年,长沙市服务业经济总量连续突破一千、两千、三千、四千、五千亿元大关,跨越了五个千亿级台阶。2017年全市服务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157.80亿元,是2008年4.13倍,是GDP总量增加的主要行业。服务业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位次逐步提升,先后超过济南和沈阳,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6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的同时,服务业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呈逐步提升的态势,有效推动了长沙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5.2:50.8:44.0调整为2017年的3.6:47.4:49.0,实现了长沙市经济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华丽转型,服务业成为长沙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首位经济”。

  服务业新增单位多。近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培育和扶持服务业经济实体上发展上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政策,落实了服务业引导资金,推进了“三百工程”建设(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100家重点企业,100栋重点楼宇),加快推动服务业项目落地和投产,服务业法人单位得到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9.73万家,比2008年增加7.07万家,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达73.8%。

  2、结构分析

  近年来,金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旅游休闲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有所加快。

  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近年来,长沙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市金融业呈现了加速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86.0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5%,比2008年提升2.6个百分点。长沙市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金融集聚效果不断提升,2017年末,长沙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141.83亿元,长沙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全省的比重达36.7%,比2008年提升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6027.0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全省的比重达50.3%,比2008年提升8.0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

  文化产业平稳发展。近年来,在一大批文化项目投资拉动、文化消费驱动和政府投入带动的作用下,长沙市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处在前列。2016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11.2亿元,占GDP比重达8.7%,比2010年提升0.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1.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3.2%,比2010年提升1.7个百分点。

  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长沙市加大旅游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大力营销“快乐长沙”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质量,旅游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770.06亿元,同比增长15.3%;共接待游客13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673.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接待入境游客129.2万人次,同比增长6.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13.62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4519.2万美元,同比增长6.1%。

  新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加快发展。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销售额169.60亿元,比上年增长67.3%;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快递业务量比上年增长27.3%,快递业务收入增长29.2%;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出现结构调整和变化,8个高技术服务业类别中有5个类别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检测及治理服务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20%,分别为28.7%、21.3%、25.6%、40.3%、55.7%。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竞网智赢、映客互娱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8.1%;以中移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等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4%。

  传统服务加速转型。2017年长沙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大行业增加值为1308.62亿元,占全市服务增加值的比为25.4%,比2008年回落10.1个百分点;2017年三大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7.3%,低于服务业增速3.6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增速趋稳、占比变小,从另一方面也显示新兴服务业发展在加快。

  3、贡献分析

  对经济增长贡献大。2008-2017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换挡,在全市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服务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为长沙市经济保持在更高水准上发挥了主导作用和引擎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结构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4.0%提升到2017年的49.0%,提升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8年的44.4%提升到2017年56.7%,提升12.3个百分点。

  吸纳就业能力强。由于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能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随着长沙市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2017年,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212.20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为44.7%,比2008年提升5.8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作用进一步凸显。2008-2017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增加77.83万人,服务业累计增加58.14万人,贡献率达74.7%,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创税能力更强。服务业在自身稳步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成为全市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全部税收收入中的份额逐步提升。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855.40亿元,同比增长18.2%,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53.7%,比2008年提升23.1个百分点。2008-2017年,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速为18.5%,而同期全部税收增长速度为13.7%,高于全部税收增速4.8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沙市抢抓服务业发展机遇,按照服务经济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齐头并进”的总体定位,服务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增长,为长沙市经济保持在更高水准上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服务业经济仍存在经济总量偏小、占GDP比重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1、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举。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规律来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在70%以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80%左右。近年来,虽然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城市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7年,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9.0%,仍低于全国水平2.6个百分点。

  2、服务业经济总量偏小

  从全国省会城市经济总量来看,长沙市经济总量与排在前面广州、武汉、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业。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与经济总量大于长沙市的省会城市比较,差距均超过1000亿元。2017年,长沙市服务业增加值为5157.80亿元,比南京少1839.42亿元、比武汉少1982.99亿元,比杭州少2699.50亿元,与广州差距高达10096.57亿元。“十三五”期间,长沙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要有所突破或进位,服务业经济总量大提升是重中之重。

  3、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长沙市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从全市九区县市服务业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最大的区县是芙蓉区,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122.44亿元,总量最小的区县是望城区,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仅为145.80亿元,为芙蓉区的1/8。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占比最高的区县是芙蓉区,占比达86.2%,最低仅为22.1%,差距大。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来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74家,县域合计355家,仅占全市的25.8%。特别是金融、科技、信息等其他等其他服务业的县域比重更低,资源更加稀缺。从发展能级来看,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中营业收入10-50亿单位23家,50-100亿元单位2家;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单位仅1家。同时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本土名牌名品,尤其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缺乏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终端消费占比偏低等。

  4、高端服务业实力偏弱

  目前,长沙市服务业以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占重要地位。以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急需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在近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中,2017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4.8%。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晚

  在对加快工业的重视程度上,早在2007年,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了省对市州绩效考核,各地对发展工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也重视工业发展,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2015—2018)行动计划》和《中共长沙市委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简称工业30条)。但在对加快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上相对较晚,直到2014年全省才出台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加快服务业发展规划——《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长沙2015年出台《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年)》。

  2、抓服务业发展的难度相对较大

  服务业发展涉及范围广,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目前国家统计局有关产业划分标准,服务业涉及国民经济14个行业门类(不含国际组织)、46个大类、179个中类和339个小类。抓服务业发展涉及交通、税务、财政、商务、邮政、电信、金融、民政、科技、旅游、计生、经信、文化、教育等多个部门,资源和政策制定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2015年成立了长沙市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统筹和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全市抓服务业发展的氛围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

  3、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

  随着长沙市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长沙市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政府缺乏服务型管理人才相关制度政策、行业标准、创造出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企业缺少既懂得管理又懂得技术的人才。许多新兴行业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业、信息服务业及中介服务业等行业,对创新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长沙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三、进一步推进长沙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沙市服务业与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相比较,虽有差距,但差距就是我们发展的潜力,只要正视差距和尊重规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大力推进服务业高端化”的部署要求,长沙市服务业发展完全有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更大成效。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浓厚服务经济发展氛围

  未来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是重要支撑,谁抢占了服务业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抢占了先机,赢得了发展后劲。从近10年来江浙地区发展轨迹,结合长沙市处于工业化后期的阶段特征来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现实所迫。因此,建议充分借鉴江浙地区早期工作经验及长沙市前2两年的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实践,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服务业推进大会,市领导挂帅铺排推进重大事项,构建形成从市委、市政府、市直部门、区县(市)在内的一整套自上而下的推进落实机制。进一步提升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强化工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和服务经济,在全市上下持续形成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扭转服务业经济“抓一阵、歇一阵”的假象。

  (二)强化项目支撑,做大做强服务经济骨干支撑

  大企业、大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体现辐射带动功能的服务业而言尤为明显。以江苏为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已接近2万家,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0%,数量居全国第一,直接奠定了江苏服务业强省地位。以杭州为例,其2016年财税收入已超过广州和武汉,主要贡献来自于阿里巴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牢牢扭住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着力推进百个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和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培育。推进实施百个重点示范项目。依托《长沙市“十三五”服务业重大项目表》,力争用3-4年,在全市推进实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100个左右事关服务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市“十三五”确定的服务业重点产业及发展目标,在全市选定100家左右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年营业收入过100亿、过50亿、过10亿的服务业领军型企业,打造“长沙服务”品牌。

  (三)强化方向引领,着力构筑服务经济核心优势

  服务经济涉及领域广、门类多,应当率先突破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进带后进,最终达到共同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重点聚焦三个方向:一是突出集聚发展。借鉴工业园区运作模式,坚持宁缺毋滥标准和专业化方向,进一步完善创建办法,建立评估机制,制定支持政策,通过用地指标、专项资金、项目布局等手段实行差异化引导,力争用3-4年,在全市建设与工业园区数量相当的高质量的市级示范集聚区。二是突出创新发展。抢抓新环境新资源新技术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聚焦科技服务、会展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等细分领域,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服务高地、会展经济高地、文化创意高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信息服务基地、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三是突出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及内部业态的融合互动。特别是对接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环节,支持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配套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长沙智造”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强化要素保障,切实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

  构建一套高含金量的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长发〔2016〕17号)文件精神,做好财税、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配套,继续推出一批“干货”政策和“硬货”措施,有效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保持适度必需的服务业资金投入规模。逐年从新增财力中适当增加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考虑在市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适度规模的服务业产业发展子基金。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队伍。参考先进地区做法,结合“长沙人才新政22条”,进一步配强服务业工作力量,加大培训交流力度。加强智库建设,以岳麓山大学城等高校或智库机构等为依托,建立服务业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长沙市服务业发展研究院或者研究中心,加强服务业重大问题研究,提高服务决策水平。开展长沙市服务业发展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推选活动,多渠道培育引进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构建一套高效率的服务业促进机制。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一方面,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建设服务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集成项目调度、资金申报、企业监测等多种功能,提高服务业监测调度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干预,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服务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孕育催化提供肥沃土壤。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刘亦彪]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