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长沙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研究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1-3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共享美好生活是根本。本文基于长沙第二次和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纵向分析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基础设施十年发展趋势,横向对比中部省会等城市相关指标,对照参考城乡一体化查找差距,提出推动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等对策建议。 

  一、纵观长沙农村农民十年发展 

  (一)住房质量逐步提高 

  在农村,住房面积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高低。十年来,农村住宅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拥有多处住房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拥有1处住房的住户比例下降,拥有2处和3处住房的住户比例增加。2016年拥有1处住房的占87.1%,比2006年下降9.7个百分点;拥有2处和3处住房的占11.6%和0.8%,分别比2006年提高9.2、0.7个百分点。二是住宅质量逐渐得到优化,平房逐渐转向楼房,竹草毛坯、砖木结构逐渐转向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2016年农户住房为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93.8%,比2006年提高14.8个百分点;竹草毛坯、砖木结构的住房分别占0.9%、4.8%,比2006年下降了1.7、13.4个百分点。 

  (二)农村饮水更加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也是政府、社会和大众日益关注的焦点。经过十年的大力整改,长沙农村饮用水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使用净化过的饮用水住户比例明显上升。2016年长沙使用净化过的饮用水的农户比重比2006年提高10.7个百分点。 

  (三)卫生设施不断改进 

  农村环境卫生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农民饮用水卫生和控制肠道相关疾病发病率起重要作用。2009年至今,中央将农村改厕工作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增加农村改厕工作的投入。十年来农村家庭卫生设施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2016年长沙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有93.9万户,占全部农户的91.7%,比2006年提高49.5个百分点。 

  (四)耐用消费品更加丰富 

  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户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诸如空调、电冰箱等的大规模出现也使耐用消费品的结构逐渐丰富和优化。2016年长沙农村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46.6台,比2006年增加41.8台;彩色电视机118.2台,比2006年增加30.8台;电脑37.0台,比2006年增加34.7台;手机277.6部,比2006年增加169.6部。2016年绝大部分农户家里都有空调和电冰箱,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107.9台,电冰箱97.0台。 

  (五)炊事能源更加清洁 

  炊事能源关系到农户的食物利用条件、健康水平和获取经济收入的机会。柴草等的燃烧容易让人患上咳嗽等疾病,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农普结果显示,在农民做饭取暖使用的能源中,2006年排在第一位的煤和第二位的柴草现在已不再是最主要能源,以煤气、天然气、电为主要能源的农户则大规模增加,同时太阳能这种新型的天然能源也逐渐占据市场。2016年78.6%的农户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比2006年提高70.9个百分点;62.6%的农户使用电,比2006年提高62.5个百分点。 

  (六)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村道路建设是公益性最强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农村道路的良好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增强农民的经济利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长沙“织密”农村路网,构建通达乡村,在助力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年末,长沙所有行政村都已经通公路。其中,63.8%的行政村通村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35.8%的行政村是柏油路面,比2006年提高27.1个百分点。88.8%的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比2006年提高40.0个百分点。 

  (七)社会服务范围扩大 

  长沙把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任务,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全面改善。2016年末,全市100%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乡镇有小学,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97.3%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全市64.7%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比2006年提高20.6个百分点;73.9%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比2006年提高59.1个百分点。 

  二、横向与中部省会等城市比较 

  为横向比较长沙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基础设施情况,我们收集整理了中部省会城市(目前郑州普查公报暂未公布)以及杭州、成都等发达城市农业农村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一)收入消费水平较高 

  从农民收入水平来看,2016年长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8元)仅次于杭州(27908元),高于其他城市(见图1)。从农民消费水平来看,2016年长沙每百户农户拥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均排在前列,如每百户拥有的小汽车(46.6台)、空调(107.9台)拥有量仅次于杭州(小汽车63.2台、空调189.1台),每百户拥有的手机(277.6台)仅低于杭州(290.3台)和南昌(286.5台)(见表1)。

  (二)居住环境比较相近 

  从住房条件来看,2016年长沙99.5%的农户已有住房,与其他城市水平相当;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农户占12.4%,低于合肥(25.7%)、南昌(24.0%)、武汉(23.2%)(见图2)。从设施条件来看,长沙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占比86.6%,仅低于杭州(94.7%)(见图3)。从炊事能源来看,大多数城市农民使用的能源较为环保,长沙主要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农户占78.6%,低于杭州(94.6%)、南昌(81.8%)、武汉(79.9%);使用电的农户占62.6%,低于合肥(93.7%)、杭州(75.0%)、成都(74.6%)、武汉(72.3%)、太原(67.2%);使用柴草的农户占19.7%,仅高于太原(4.6%);使用煤的农户占18.4%,仅低于太原(79.6%),杭州、成都使用煤的农户只占0.2%(见表2)。

  (三)基础设施条件相当 

  从路面设施来看,2016年长沙通村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63.8%,低于南昌(96.8%)、武汉(89.6%)、合肥(73.8%)、成都(72.8%);通村主要道路是柏油路面的村占35.8%,仅低于杭州(70.3%)。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88.8%,低于南昌(98.4%)、武汉(96.6%);村内主要道路是柏油路面的村占9.6%,仅低于杭州(32.7%)(见表3)。从其他基础设施来看,2016年长沙与其他城市一样,所有的村均通电通电话;通天然气的村占20.9%,仅低于成都(62.8%);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占98.1%,低于杭州(100%)、武汉(99.5%)、成都(98.8%);通宽带互联网的村占99.7%,与杭州一同领先于其他城市;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31.6%,仅低于杭州(38.7%)(见表4)。

  (四)基本社会服务相对优越 

  教育文化方面,从乡镇一级来看,长沙与杭州等城市一样,100%的乡镇都有幼儿园和小学;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镇占97.3%,低于其他城市(100%);有剧场、影剧院的乡镇占25.7%,仅低于杭州(27.6%);有体育场馆的乡镇35.1%,位于这些城市之首;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占82.4%,低于杭州(88.8%)、合肥(85.5%)、武汉(83.3%)(见表5)。从村一级来看,2016年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64.7%,位于这些城市之首;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73.9%,低于杭州(97.5%)、武汉(85.0%)、南昌(74.4%);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69.1%,仅低于杭州(76.9%)(见表6)。医疗卫生方面,从乡镇一级来看,与其他城市一样,长沙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执业医师。有社会福利收养机构的乡镇占98.6%,由本级政府创办敬老院的乡镇占97.3%,均位于这些城市的首位(见表5)。从村一级来看,有卫生室的村占97.2%,有执业医师的村占93.2%,均位于这些城市的首位(见表6)。

  综上所述,在以上8个城市中,长沙农村居民综合收入消费水平较高,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均排在前列。在文化设施、居住环境、现代化基础设施方面可进一步完善,如拥有图书馆、文化站的乡镇比例并未与其他城市一样,达到100%;炊事能源中,仍有18.4%的农户使用煤,比杭州、成都高18.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中,通村主要道路以水泥路面为主,柏油路面的村占35.8%,虽高于其他城市,但与杭州仍相差34.5个百分点;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31.6%,低于杭州7.1个百分点。 

  三、对标城乡一体化找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尽管长沙农民收入位于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中部省会城市最小,但近五年来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2017年,长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48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0元,同比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3年的13949元扩大到2017年的19588元(见图4)。

  (二)城乡基础设施对比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近十年来长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与城区相比悬殊依然较大,特别是交通、清洁能源使用、物流设施等方面落后于城市。截至2016年,长沙共有1010个村及涉农社区,其中有307个村没有通公共交通,277个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799个村没有通天然气;691个村没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三)城乡公共服务对比 

  随着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硬实力越来越强,但软实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农民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进城上学、越级就诊等现象较为普遍。一是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信息化教育设施配置、文化资源配置等相比于城市,普遍较为落后,农村教育质量暂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交通状况日趋便利,许多农民不管大病小病,都会越过村卫生和乡镇卫生院,直接奔县医院或更高级别的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乡村医生待遇低、没保障,留不住等有直接关系。 

  四、立足未来发展谋对策 

  (一)推动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 

  一是改变城乡二元格局。农业的发展相比工业、服务业较为滞后,产业间差别明显,要逐步减少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重要的是摆脱二元经济结构,让城市和农村互帮互助,共奔小康。大力发展农村产业;落实土地制度改革,引进农村的外来资本;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优势,合理规划发展道路,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二是强化乡村就业创业服务。在乡村全面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辅导,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三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使返乡创业有后盾、能致富。 

  (二)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是推进城乡交通物流一体共建。实施自然村通水泥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加快实现自然村水泥(沥青)路通村达组。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向乡村延伸辐射,大力推进乡镇通公交、建制村通客车。二是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三是推进城乡信息共建共享。引导电信运营企业加大农村网络建设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光纤宽带接入能力。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一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结对帮扶,强化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保障农村教师福利待遇,优化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加大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实现教育网络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多元文化需求。二是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全市互联共享。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多元化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机制。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