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长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 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3-1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长沙作为湖南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市,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强力实施农村“五治”(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风),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人居环境“五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治厕”,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

  小厕所,大民生。长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仗从治厕开始,把“厕所革命”摆在优先位置,打响了农村旱厕歼灭战。长沙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分别出资600元/座、1200元/座对旱厕进行改造,水冲式非卫生厕所改造不低于800元/座予以配套,确保改厕工作有序推进。2013-2017年,长沙共计完成农户改厕7.8万座。2018年共完成农户改厕2.8万座,其中改造旱厕1.9万座,超年度任务25%。目前浏阳市实现“旱厕清零”,成为湖南省首个消灭旱厕的县(市)。

  (二)强化“治垃圾”,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面覆盖

  2016年,长沙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建设。近三年,长沙市全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乡镇(街道)达16个,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市基本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体系。三年共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示范村457个,比例达53%,农户知晓率达100%。

  (三)强化“治房”,农村建房逐步走向规范

  农村房屋随意乱建、滥建等问题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影响了屋容村貌。长沙坚持从“规、建、管、用”四个环节发力,大力开展“一户多宅”清理整治行动,启动322个村庄规划修编提升,改造农村危房2100户,清理整治“一户多宅”和“空心房”1.92万户、306万平方米,农村建房缺规划、无人管、建设乱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四)强化“治水”,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2018年,长沙以生活污水治理为关键,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运行监管“厂网并重”,污水治理的品质、效益显著提升。目前,长沙已建成乡镇污水厂99座,配套管网816余公里,累计投入15.89亿元。其中出水水质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的15座,高于一级A排放标准的2座。16万个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长制责任体系,治水工作深入到每条“毛细血管”。设立片区河长5462名,成立976个保洁队伍,聘请9596名保洁员,完成小微水体管护2.3万公里,初步实现“大河小水”无垃圾、无违建、无淤泥、无损毁、无污染目标。

  (五)强化“治风”,农村移风易俗向纵深开展

  长沙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负担重等问题为切入点,培养文明乡风。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它事项不办的“三项推进”措施,1542个村(社区)全面建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放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倡议书50余万份,累计创评各类示范家庭26万户,引导推动乡风民风持续改善,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泛滥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移风易俗成为新时尚,全市共有121个村镇(乡)获评全国、省、市级文明村镇。

  二、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环境规划设计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部分乡镇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效益,缺乏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规划设计,过于强调工业强镇。同时,对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对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力度不够,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二)农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

  农民受自身生活环境与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盲目种植农产品,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大量滥用农药、化肥;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处倾倒在路边,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部分农民仍然使用煤炭、秸秆等作为燃料,这些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三)环境污染源复杂多样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变得更为丰富更加难以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垃圾由可以自行消化的残羹冷炙和粪便,逐步向垃圾种类多样化发展,加大了降解消化难度。二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化肥、农药的不当或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水土资源,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大量塑料薄膜产生白色污染,破坏了农田土壤结构。三是农民将人畜粪、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对河道水体等造成了污染。四是乡镇工厂造成的工业污染不容忽视。个别高污染企业落户到乡镇,其污染可能比城市工业污染更难去除。

  三、对策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19年是长沙农村“五治”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中央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结合长沙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建议从四方面深入推进环境“五治”。

  (一)完善环境基础配套设施

  治厕方面,全面推广农户无害化厕所建设,落实改造补助。治垃圾方面,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收集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密封式分类垃圾桶全覆盖;保障农村垃圾收集车辆;拆除敞口垃圾池;建设镇级回收总站、村级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分拣站;加快乡村垃圾填埋和处理场建设,解决垃圾处理设施滞后难题;通过堆沤池对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治房方面,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改造农村存量危房;科学制定农村建房规划,引导相对集中建房,明确翻建标准、规范审批流程、严格建设管理。治水方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将破损、垮塌的沟塘渠坝纳入小农水建设,恢复各类农村水体的自然连通;改建乡镇污水处理厂,推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化粪池、隔油池、人工湿地);推广生物处理技术与沟渠疏浚相结合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模式;开展截污工程和水井治理;继续实施水利更新和修复工程。治风方面,打造群众文化建设广场;鼓励建设农耕馆、乡贤馆和道德讲堂,弘扬农耕文化、乡贤文化和家风家训精神,让文明蔚然成风。

  (二)发动群众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宣传教育,多场合、多形式向群众灌输生态发展理念,提升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主动投身村级建设,积极发动村民筹资筹劳;鼓励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和环境卫生理事会,监督农村环境治理;构建“村分拣中心、保洁员、农户”三级联动垃圾分拣回收网络;成立小微水体管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律师送法进村,推进乡村法制建设;举办乡贤文化艺术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

  (三)因地制宜解决环保难题

  农村点多面广,生产生活地势不一、地形复杂,需要因地制宜、精准破解。如治垃圾方面,可推行可回收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不可回收垃圾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治房方面,可盘活闲置资源,动员群众把一些建设质量高的闲置房屋组织起来,让其成为发展都市农业、特色民宿、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等产业的有效载体;或将部分“空心房”拆除后进行复绿;通过“空心房”整治等价置换集体土地;探索推行村民集中居住试点,进行生态移民搬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品质。治水方面,可在山塘、沟渠中建设水生植物浮岛,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进行净化;对小微水体岸线进行绿化、美化,把小微水体打造成靓丽风景;用纯生态方式治理污水和有机垃圾,将微生物转化为有机业态肥及生物天然气等可利用资源。

  (四)构建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构建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能够长效保持下去。一是完善村规民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护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形成爱护农村人居环境的良好风气;二是抓监督评比,建立评比检查机制,通过环境卫生理事会等平台对全村环境治理开展常态化监督;三是建立科学稽查考核机制,从市、区县、乡镇到村层层压实责任。四是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管护机制,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