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分析与思考
GDP和财政收入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大体上应呈正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称为财政依存度,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家(或地方)财力越充足。如何正确看待炎陵县财政收入与GDP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建立财政、经济互动的发展模式,推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总额。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龙头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事实上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GDP和财政收入的关系可比作“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规模越大,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的财源就越丰富,而合理的财政收入及其分配使用对于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支持政府职能实现,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促进GDP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现状分析
(一)纵向比较:财政收入总量不断扩大,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至2012年,全县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快速扩大,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一)。2012年GDP总量424924万元,是2000年的5.4倍,年均增长12.2%。2012年财政收入60547万元,是2000年的11.5倍,年均增长22.0%。2012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县人们齐心协力的配合下,炎陵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不断增强。
(二)周边比较:比重水平处于较高行列。2012年炎陵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2%,跟周边县市比较,仅次于井冈山市,只低了0.4个百分点。比遂川、资兴、桂东、茶陵、安仁分别高3.2、3.7、4、6.3、7.3个百分点。周边比较,显示炎陵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较高行列(见表二)。历年来,炎陵经济发展确实比周边县市又快又好,取得了新突破,呈现出后进赶先进的“争上游”发展势头。
(三)横向比较:略高于省、市比重水平。从表三来看,省、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发展趋势比较平稳。2012年,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200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200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2012年省、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是13.2%和12.2%,炎陵县所占比重比省、市分别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从(表三)来看,这些年来,炎陵县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税收相对较高,财政收入也相应的提高了许多,全县经济质量越来越好。
三、增加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几点思考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高低,不仅与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到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炎陵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甚多。
(一)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近十年来,全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总量偏小。从2012年来看,炎陵县GDP总量跟周边县市比较,仅高于桂东县,跟茶陵、资兴、安仁、遂川、井冈山分别相差72.93亿元、180.12亿元、6.92亿元、33.75亿元、1.55亿元。财政收入也仅高于安仁、桂东两个县,比茶陵、资兴、遂川、井冈山分别少3.01亿元、17.28亿元、2.36亿元、0.4亿元(见表四)。由此分析,炎陵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有待加强,企业经济效益景气指数不高,支付税收能力水平不一,影响了财政收入其中项的税收收入质量。
(二)税收结构不优影响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炎陵县主要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2012年,这三大税种收入分别为14094万元、7674万元、2536万元,占税收收入比重分别为34.7%、18.9%、6.2%。从税种结构看,炎陵县税收结构仍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布局,主体税源在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税收增长缓慢,抑制了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三)财政收入对GDP弹性系数波动较大,缺乏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财政收入弹性系数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率,其含义是分析财政收入与GDP二者是否同步及协调程度,即GDP每增长1%,财政收入增长的百分点。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即财政收入缺乏弹性;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存在比较强的财政收入弹性。近些年,炎陵县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财政大规模投入,这就要求财政收入也需要相应提高,即财政收入弹性应该大于1,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政府职能的履行,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保障。从炎陵县财政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系数看,变化极不稳定,波动较大。财政收入与GDP弹性系数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2.2个百分点(见表五);弹性系数2006年最高为2.67,弹性性系数2000年最低为0.51,2012年弹性系数为2.23。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制约着炎陵县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机制的长期稳定性。
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几点建议
财政收入与GDP比例各地区情况不同,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而达到一定比例则趋于稳定,发达国家在30-40%,发展中国家在25%左右。针对本县的实际情况,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财政收入增长提出几点建议:
(一)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因为,财政收入相对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目前,炎陵面临“四高一铁”的交通优势、旅游发展进入加速期、罗霄山区扶贫开发等着一系列发展机遇,全县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财政收入与GDP协调增长。
(二)积极培植后续财源,推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落户本县,积极培植后续财源。同时,对现有企业促进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高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做大财政蛋糕。
(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创税能力。一是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的水平,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做大做强水果、蔬菜、茶叶、白鹅等主导产业。二是进一步加快工业化进程。特别是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的新型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平向高水平发展。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