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开局平稳 排位前移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4-1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6年,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总基调,围绕“三个率先”总目标,突出创新改革开放投资四轮驱动,突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呈现“开局平稳,排位前移”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工业平稳增长。1-2月,株洲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6.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和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回落0.1和1.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升9位和3位。

  从产业类型看,全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陶瓷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7.8%。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3.8%;陶瓷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8.1%;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2和9.5亿元,分别增长-0.8%和9.8%。从企业类型看,全市大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8亿元,增长6.1%,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1亿元,增长5.4%,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4和3.1个百分点;小微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增长8.4%,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回落1.4和0.2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优化调整。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4亿元,增长15.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4和1.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4和3.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升5位和2位。

  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投资经济类型来看,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6.6亿元,下降37.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04.8亿元,增长33.6%,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总投资的86.3%,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升11.9和16.7个百分点。从投资产业形式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2亿元,增长479.2%,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升388.4和44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下降5.5%,其中工业投资36.9亿元,下降3.3%,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19.8和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7.9亿元,增长20.9%,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提升4.7和1.6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稳中有升。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1亿元,增长11.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9、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6和3.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9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位;较去年全年后移1位。

  按经销地区分,城镇市场完成154.4亿元,增长10.9%,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完成8.7亿元,增长13.9%,提升1.4个百分点。按经营业态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3亿元,增长18.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0.2亿元,增长9.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亿元,增长12.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8亿元,增长14.8%。按经销商品分,限额以上企业吃类、穿类商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7.1%和13.8%,用类、烧类商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8.5%和-20.3%。

  (四)财政金融增幅提升。1-2月,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4亿元,增长1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8、6.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升6.8和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0位,较去年同期下降2位;较去年全年提升1位。

  全市完成税收收入25.1亿元,增长5.9%,较去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66.3亿元,增长24.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8、14.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升6和6.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较去年同期上升4位;较去年全年下降2位。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493亿元,增长19%,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升8.4和2.2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453.1亿元,增长10.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280.1亿元,增长9.3%,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8.3%,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提升7和7.1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一是支柱产业增幅同比回落。1 -2月,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2.3%,较去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二是大中型企业增幅低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2月,全市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90.9亿元,增长5.7%,低于规模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三是匹配性指标支撑不太强。全市工业用电量下降3.3%,全省排位第4位,工业增值税增长7%,排位第3位,如果考虑线损等其他因素,两大支撑指标分别下降8.7%和下降18%,在后期需要加强监测和调度。四是清水塘基数影响逐步缩小。去基数的作用一般只有一次,去年除去清水塘基数可提高规模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而今年仅可提高0.2个百分点。

  (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相对较少。一是总数偏少。截止2月底,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仅有221个,占全省项目总数的6.5%,低于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8.04%的份额,居全省第8位。而郴州、永州、长沙三地的项目个数分别有572、430、422个。二是在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降低。截止2月底,全市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额49.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1.1%,较去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三是各县市区差距过大。部分县市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投资总额增幅下降较大,云龙下降62.1%、醴陵市下降38.8%、芦淞区下降29.5%、攸县下降23.9%;而荷塘区、天元区和石峰区分别增长60.4%、18%和12.2%。四是工业投资下降。到2月底,全市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76个,只占34.4%,同比减少149个,下降66.2%;其投资总额为15.5亿元,下降44.3%,同比回落73.1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全省排位靠后。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增幅居全省第9位,同比下降1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历史形成的基数大。目前,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987元,高于全省3261元;人均GDP为58362元,高于全省15539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次于长沙、岳阳和衡阳,基数相对较大,对增幅有影响。二是大宗商品消费大幅回落。全市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占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20.3%,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1-2月其销售总额下降20.4%,影响限上企业增速5.7个百分点。三是重点骨干企业销售下滑。1-2月份,零售额总量过亿元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石油分公司、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下降35.3%、0.8%。这两家企业占全市限上法人企业的比重为19.8%,影响全市零售总额6.7个百分点。四是非法人产业单位分流本土市场。沃尔玛、平和堂、麦德龙等国内外知名零售商分流了本土市场,但是因不是法人无法纳入限上企业统计范围。

  三、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议着力提升工业智能化。全力推动全市工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发展。一是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力实施制造强市工程。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健康食品与生物医药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有色、化工、服饰、陶瓷等传统产业,重点促进冶炼、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转型发展。加快推进清水塘搬迁改造工程,要把清水塘搬迁改造当做一次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要主动抓住央企战略性调整布局的机遇,紧密对接中航工业中车集团、五矿集团、中钨高新等央企,加大在我市的项目、总部研发、新型产业布局力度,提升我市轨道交通、航空、有色精深加工、新材料等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实施园区“146”工程,促进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建议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要引进1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每个省级园区每年至少要引进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二)建议着力增加有效投资。以“补短板”、“调结构”为重点,着力“四个突出”,增强经济增长力。一是产业投资突出“强链”。重点抓好轨道交通装备、航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硬质合金材料、有色冶炼精深加工、智能制造等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的的配套扩能项目,以及与新型工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二是基础设施投资突出“成网”。以构建经济快线、打通对外通道、建设智慧城市、城镇提质扩容、促进消费升级为核心,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城镇配套“五张网”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交通干线、现代物流网、旅游设施网、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三是生态环保投资突出“扩面”。坚持由点治理扩大到源头治理、重点治理和系统治理相结合,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株洲。重点加快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全面开展 “三个基本行动”和湘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城市绿荫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四是社会民生投资突出“补短”。突出提升中心城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共享性和便捷性,增强城市功能型设施供给;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农村功能性综合平台。

  (三)着力激发消费需求。要紧扣当前居民消费从生存保障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的特点,从供给端入手,重点要培育四大领域消费:一是个性型服务消费。依托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大京风景区、酒埠江风景区、职教园等资源,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个性教育等消费;丰富健康、家庭、养老、幼教等服务产品供给,拓展“老幼”两端消费。二是品质型生活消费。依托市内国家级、省级农头企业以及互联网平台,促进绿色食品、品牌商品、智能应用等消费;三是时尚型高端消费。依托小型公务机、高端游艇,完善售后维修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体验消费。四是提升型农村消费。适应农村消费梯度追赶型特征,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以“互联网+农村+农业”重点,加快实施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县市全覆盖工程,实现“小商品、大市场”。

  (四)建议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是加快规划建设。落实《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株洲市城区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高起点做好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备的建设,确保集聚区内引领性产业项目尽快落地。二是加强监测考核。制定服务业集聚区的考核体系和统计体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责任,建立高效畅通的集聚区统计监测网络。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增加服务业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探索“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专业管理、收益共享”的模式运作,财政与基金公司合作建立产业基金,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内产业引领性项目建设。对于政府出资部分的基金收益,市财政与受委托基金管理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成,财政基金收益每年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服务业发展奖励资金,其余滚动使用。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张海清]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