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醴陵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4-0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会展业作为当前发展潜力最为巨大的行业之一,凭借着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和快速回报的总体优势,对于经济的促进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带动效应,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各中小城市管理者的青睐,均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和提升地方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这个选题,结合首届瓷博会举办的有关情况,对醴陵市会展经济目前发展现状、自身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力求使其今后能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会展经济概述

  (一)会展经济的概念

  会展行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起源于欧洲和北美,目前已成为全球性产业。据统计,每年仅在世界各国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就多达40余万个,会议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超过3000亿美元。会展业巨大的联动效应推动了“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但由于关注角度不同,国内学者对会展经济概念的界定也有些差异。我认为: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进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二)会展经济的相关理论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很多学科理论的支持,会展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相关学科理论支撑体系可以引导会展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会展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比如,区域经济学,指导会展场馆空间布局;城市地理学,指导场馆建设符合城市规划、研究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产业经济学,提出指导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协调会展业与关联产业的关系;比较经济学,借鉴会展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发展经济学,指导会展场馆合理化建设、促进会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当前,与会展业发展较为密切的理论主要有四个:

  1.现代区位论

  现代区位论,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配置问题,并寻求经济事物在空间布局中的最优化,已经成为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区位论提出从多方面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和资源环境,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会展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产业,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受场馆选址及关联产业的空间布局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场馆选址需要运用现代区位论中的中心地理理论,优化会展业和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充分发挥会展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2.乘数效应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在一个宏观经济中,投资与收入和失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增加投资可以扩大收入,缩小失业的范围,并带来若干倍国民收入的增加;一个部门新增投资,不仅可以增加该部门的收入,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带动其他部门收入的增加,同时促使其他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使得国民收入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由于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展业不仅能够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会展业直接收入,而且还能为房地产、交通运输、旅游、商贸、住宿餐饮等行业带来间接收入。会展业通过激励参展企业增加投入,即增加消费,刺激服务链下游的企业增加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往复循环,极大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最早由艾伯特·阿夫塔里昂在发表的《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指出,投资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国民收入的增长也会刺激对投资的需求。1939年,萨缪尔森在《经济统计评论》中指出“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了国民收入和消费以及投资的相互影响。会展业投资和消费规模的扩大可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会展业的收益,反过来,收益的增加会加速会展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促进会展业规模的扩大,产生新一轮乘数—加速效应。

  4.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又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由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尔克·波特教授提出。波特教授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政府、相关机会六个要素决定的。其中前四个基本要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构成了“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

  (三)会展经济的特点

  通过对国内外会展产业经济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会展经济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效益性。会展经济与其他行业相比,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在社会效益方面,它不仅可以推进市政建设,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提升会议与展览举办地的整体品牌形象,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的改善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2)关联性。会展经济涉及范围广,关联性强,涉及到的行业有服务、交通运输、商务旅游、广告传媒、装饰装潢、住宿餐饮等,不仅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群体,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开放性。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会展经济是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形态而存在的。因为,处于会展经济核心地位的会展活动是人类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不是简单的个体经济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大规模物质、文化交流方式,是在开放体系下才能够存在的经济形式。同时,会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提高了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4)可持续性。不管是会展活动本身,还是与会展相关联的企业或其他组织,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会展业不但能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迅速增长,而且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满足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   

  (四)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会展业发展始于1957年的广交会,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全国展会不到10场,1997年就突破了1000场,2014年达到了7851场。每年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北京和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体规模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会展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随着会展产业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场馆的建设也是日臻完善。目前,全国可用于展览会的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2015年全国有136个专业展览馆,比2014年增加8个展览馆;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647万平方米,增长10.6%,增长率比上年高出8.3个百分点;2015年共举办2552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7466万平方米。

  二是办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办展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展览比重增加,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展览集团公司,培育了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如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览会,号称“中国第一展”,同时也享誉国际。据统计,2015年秋季广交会参展的有50个交易团、境外采购商与会177544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成交1712.49亿元人民币(折合270.1亿美元),品牌展区成交86.1亿美元;共有绿色展位数51758个。

  三是经济效益显著。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贸易合作,减少了交易成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14年全国展会经济直接产值418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

  四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中国会展经济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重点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是全国改革发展的前沿。这些优势使得这三个城市展览业十分发达。据统计,2014年上海举办展览769场,展出面积1279万平方米;广州举办展览392场,展出面积858.57万平方米;北京举办展览431场,展出面积608.19万平方米。三个城市举办展览的数量占到全国的20%以上,展出面积占到全国的25%以上。

  2、会展经济的作用

  ①会展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创造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会展经济能够为会展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这是各地积极发展会展产业的重要原因。相关资料显示,“广交会”举办以来累计成交额达10969亿美元,其每年交易额占全国当年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4以上,平均每年为广州市带来60多亿元的收益。

  ②会展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会展经济通过吸引大批的国内外参展、观展人员的进入,刺激会展地的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承展地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工商业、银行业、饮食服务业、宾馆业、广告业、旅游业、电信通讯业等各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形成一条集商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购物、旅游、信息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从而全面提升当地的综合经济实力。 

  ③会展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承展城市的城市品牌与知名度。通过举办展会,承展城市能够向来自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展示本国或者本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本地的风俗人文文化,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力,提高在国内国际的美誉度。同时,会展业的发达,还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因此,许多学者都把会展经济称作为 “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由此可见会展对于城市品牌和知名度建设的重要性。

  二、醴陵市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一)醴陵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展馆建设情况

  目前醴陵市已经建成的展馆有新世纪艺术馆、国瓷馆、李铎艺术馆、博物馆、陶瓷艺术城异形建筑群(“瓷谷”)。2016年醴陵市按照 “三一格局”发展理念(“一城三片区”、“一心六组团” 、“一环三纵横”),围绕提质老城区,升级经开区,开发示范区;打造东部花炮产业组团、东南部玻璃产业组团、南部服饰产业组团、西部现代农业组团、西北部长株潭产业转移承接地组团、北部旅游产业组团六个集镇组团发展格局,启动实施了“片区攻坚年”活动。 “陶瓷博览园”、“瓷城古韵”、“渌江新区”三个“百亿”投资工程拉开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建设大戏。截至目前,瓷博园有瓷谷、釉下五彩生产基地、“1915”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园、公租房等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陶瓷会展馆、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完善。

  2、展会交易情况

  醴陵的会展经济最早应该是起源于90年代初,当时醴陵华联瓷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是以观展者的身份参加了省外一些大型展会,通过观察发现参加展会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慢慢地醴陵有一些企业也拥有了在省外甚至是国外一些展会上的自己的摊位。近几年来,醴陵市会展行业发展较快。每年市内都会举办几场车展、房交会、农博会等展销会,展览会规模逐年扩大,外来参展人数稳步增加,展会效益逐年增大;每年我市还会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博览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日用消费品及礼品展、香港的环球资源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实现近2亿美元的年交易额。举办及参加相关展会不仅让醴陵的会展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全市整个经济也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1)近五年醴陵参加广交会情况

  参加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是快捷提升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近五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国内外各种经贸会展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德国法兰克福陶瓷礼品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春秋两季广交会等展会,全力推介醴陵、宣传醴陵、展示醴陵,取得良好的成效。五年内春秋广交会上共签订贸易合同55209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会展经济效益。

  (2)醴陵历届房交会情况

  房产交易会既为广大房地产商提供了一个展示企业形象、推介房产楼盘、互相交流提高的平台,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看房、选房、购房提供了一个便捷、实惠的场所。房交交易会的成功举办既对促进住房消费、活跃房产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醴陵市共举办了六届房产交易会。六届房产交易会期间共实现房屋交易 10349套,总成交金额达到40.68亿元。

  (3)醴陵历届汽车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截止2016年2月底,醴陵市共注册登记汽车6.2万辆,其中春节期间十个工作日就注册登记汽车上千辆。可见醴陵的汽车消费仍有很大空间。举行汽车车展不仅可以帮助汽车销售公司营销品牌,打开市场,也有利于将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定格在本市,不至于让人们跑到长沙、株洲等外地去购车,有利于推动当地的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截至目前,醴陵市共举办了七届汽车展,共实现成交额3.03亿元。

  3、产业基础情况

  醴陵市有两大支柱产业—陶瓷、花炮。陶瓷产业做为醴陵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是醴陵区域经济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因素,也是展示、宣传醴陵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醴陵当前也成为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具有雄厚的陶瓷产业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196家,占所有规上企业的38%,较2011年增加61家,占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陶瓷企业完成产值555.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4.9%,比2011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花炮产业也是醴陵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醴陵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和增加群众收入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醴陵生产的烟花鞭炮品种主要有13个大类共38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内销鞭炮、出口混合烟花、喷花和小礼花弹这四个主导品种。为实现花炮产业规模化发展,醴陵正加快推进中国·醴陵花炮大市场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东乡片106国道旁的白兔潭、浦口、南桥3镇交界处,集花炮(材料、机械、成品)商贸会展和仓储物流于一体,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打造全国花炮产区功能最齐全的现代专业大市场。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烟花工业企业186家,占所有规上企业的36.1%;烟花企业完成产值188.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18.7%。

  2015年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共实现产值74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3.6%。以上数据显示:醴陵发展会展经济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

  (二)醴陵市首届瓷博会的整体情况及影响

  1、醴陵市首届瓷博会的整体情况

  2015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首届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在醴陵成功举办。本届展会以“中国醴陵·瓷彩天下”为主题,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湖南省商务厅、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醴陵市人民政府承办,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华泽集团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协办。本届展会主办地设在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共设立16个展区,展位636个,总面积18900多平方米,吸引参展企业436家,参展客商人数达到6500人。展区共设置11个板块,包括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参评作品展、特邀企业展、醴陵釉下五彩展、醴陵炻瓷展、陶瓷花纸色釉展、电瓷及特种陶瓷展、酒瓶及其它日用陶瓷展、全国陶瓷名企展、陶瓷博物馆、陶瓷装备展、望城铜官窑展等。具体展品含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瓷、陶瓷酒瓶、花纸色釉、陶瓷装备等门类共计数万件,其中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参评作品就达11600件。展会期间参观人数达到了38.6万人次。

  2、醴陵市首届瓷博会的直接影响

  (1)打响了醴陵城市品牌。瓷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弘扬了醴陵浓厚的陶瓷历史文化,让全国、全世界客商和旅游人士认识了醴陵陶瓷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新成就,进一步打响了醴瓷这张城市名片。通过瓷城文化之旅等活动让前来参观的客商们感受到了醴陵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新形象、新风貌;通过“欢乐瓷城”焰火晚会等活动,久违的美丽烟花在瓷城的夜空绽放,进一步奠定了醴陵“花炮之乡”的地位;通过“世界和瓶”气模巡展把醴陵人百年前用聪明才智创造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金奖”的釉下五彩瓷的招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2)加强了经贸合作交流。瓷博会期间,共签订了重大投资项目8个、经贸合作项目8个,引进合同资金41.76亿元;醴陵瓷器再次受到消费者热捧,现场成交额8760万元,协议成交额5.77亿元;商品零售额日平均增收260万元,湖南卫视“快乐购”5场、50分钟销售626万元。瓷博会期间,世界各地的陶瓷精品同时汇聚醴陵,436家参展企业的精品展示,1.16万件形式各异的参赛作品,让我们看到当今知名陶艺家集中展示的他们最新的创作成果,拓宽了专业人员的视野,为院校的专业学生们鉴赏和学习提供了平台;陶瓷艺术学术交流会、参评作品点评会等活动对于我们了解陶瓷产业当今最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新材质、新思维在陶瓷中的运用与创新,具有其他服务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学术交流全面展示我市陶瓷产业的新成果,醴陵陶瓷品牌形象大大提升,企业也学到了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有利于我市陶瓷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开拓市场,增强企业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3)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10天的瓷博会,吸引了省内外参观人数38.6万人次,日均游客3.86万人次,实现的旅游收入1.78亿元,日均1780万元。展会期间住宿人数日均增1.5倍,宾馆平均入住率提高到75%,客房收入和餐饮收入大幅度增长;市内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运载量分别增长30%。

  三、醴陵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醴陵发展会展经济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优势分析

  (1)产业基础夯实。

  醴陵陶瓷产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自身已具备了五大优势:①品类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醴陵陶瓷涵盖了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工程陶瓷、陶瓷新材料等五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覆盖艺术、餐饮、电力、建筑、信息等领域的产品体系。②企业优势。醴陵现有陶瓷企业6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6家。并涌现出全国最大的炻瓷生产企业——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电瓷套管类企业——醴陵市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棒型支柱电瓷类企业——醴陵市阳东电瓷电器有限公司,中南地区最大的陶瓷酒瓶生产企业——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醴陵陶瓷产量占到湖南省近95%。2014年,陶瓷产业实现总产值49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7%。③人才技术优势。醴陵陶瓷产业从业人员达18万余人,拥有15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8名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一批中高级陶瓷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生产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人。目前行业内共有6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3家企业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其中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7家省级技术中心。④品牌优势。目前,醴陵陶瓷行业拥有“醴陵瓷器”、“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华联”、“红官窑”、“火炬图形”等10个国家级商标或名牌;拥有“KIC”、“泰鑫(TAIXIN)”等3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⑤两型优势。目前,全市98%以上的陶瓷企业使用上天然气,138家企业推行了水循环利用技术,746座燃煤窑炉改造成为燃气窑炉。改用天然气后,企业生产成本将降低10%以上,烟尘、煤渣的排放几乎为零,节能率达15%以上。

  (2)政策强力支撑。

  2013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会展业发展规划(2013—2020)》。《规划》提出,省委、省政府将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力争到2020年,将湖南建设成会展产业大省,将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中部会展业核心城市区。

  2015年6月,株洲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从7大方面,提出了43条稳增长的措施,其中在全力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措施》明确,在本市举办的全国性、区域性展会,每个展会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或200个标准展位以上,按照展位费的30%补贴给本市参展的商贸流通法人企业,每个展会补贴不超过100万元。对连续2年以上组织举办的行业会展(节会)活动,给予承办企业10万元的补贴资金。

  2015年,醴陵市也相继编制了《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陶瓷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打造“1155”工程,即通过10年努力,到2020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设5个平台,打造5个基地。

  (3)区位优势明显。

  醴陵地处“一带一部”的交汇点,“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的结合部,是“湖南东大门”的最前沿。市区距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株洲火车站40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三高”(沪昆高速、岳汝高速、醴韶高速)、“三铁”(沪昆高铁、浙赣复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此交织成网,106国道、320国道、313省道纵横交错,沪昆高铁在醴设站,渌江500吨级航道直达湘江,是全省率先使用天然气,唯一拥有海关、商检、铁路口岸和危险品储运火车站的县(市)。

  (4)基础设施完备。

  根据《醴陵市城市发展规划》,举办会展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醴陵经济开发区陶瓷博览城片区。该区域位于醴陵城市的西北部,属城市主门户区,距沪昆高速、岳汝高速出口不到5分钟车程,距沪昆高铁醴陵东站不到10分钟车程,区内有凤凰大道、国瓷路、玉瓷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已全部铺设到位。区域范围内有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釉下五彩生产基地、1915特色街区、陶子湖、展览馆等多个大型项目,其中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一期和釉下五彩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1915特色街区、陶子湖、展览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在2016—2017年可相继投入使用。

  (5)旅游资源丰富。

  醴陵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①红色旅游资源。醴陵有不少革命精英,如左权、李立三、耿飚、宋时轮、蔡申熙、陈明仁。英勇的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左权将军纪念碑、耿飚公祠、烈士陵园,李立三故居、先农坛、陈明仁故居、东富寺等。②历史名胜古迹。醴陵有八景:三刀石(许真君杀恶蛇)、状元洲、醴泉井、白鹤晴岚(相传丁令威在此成仙)、南屏耸翠(昭文书院)、圣池瑞渌、金鱼烟雨、东台集凤(几个青年在此结茅成庐,后名就功成,后人把此称为东台集凤)。③生态旅游资源。醴陵地处由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丘陵起伏,山水环绕,自然景观优美。主要有城内的仙岳山、王坊的大屏山、贺家桥的明月峰,王仙的三狮洞、泗汾金湖湾、官庄水库等。④工业旅游资源。主要有陶瓷艺术城、博物馆、新世纪艺术馆、红官窑、国瓷馆、华联瓷业展厅等。

  2、劣势分析

  (1)专业运作机构缺乏。由于醴陵本地没有专业办展机构和企业,首届瓷博会主要有政府部门牵头承办,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展会的组织、协调与保障上。由于缺乏专业机构的运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展会的效应。

  (2)专业人才有待培育。会展专业人才紧缺,专业展览策划人员不足1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就更少,从业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不足5%。很多办展人员都是从政府部门临时抽调。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醴陵会展经济做大做强和国际推广及国际交流合作。

  (3) 配套服务有待提升。本届瓷博会举办地点---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虽说它称得上是当今中国陶瓷行业甚至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异形建筑群,极具国际感和时代感。但鉴于初建成,周边相关项目还在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吃、住、玩、休闲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次展会效果。

  (4)外部竞争十分激烈。从全国八大陶瓷主产区办展情况来看,景德镇已办了11届、佛山24届、淄博14届、唐山17届,办展经验和专业化水平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积累。此外,醴陵会展业还面临着来过长沙、株洲、湘潭等地市级城市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四、醴陵市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建议

  1.明确展会定位,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周边地区、城市会展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醴陵的产业基础和地区优势,醴陵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综合性会展,主要还是要围绕陶瓷、烟花两大主导产业,举办专业性主题会展。结合醴陵市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醴陵会展业发展规划,明确醴陵会展业发展的主题、目标及发展战略。

  2.培植会展企业,建立市场运作机制。

  加速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是我国会展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醴陵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最大化、成本节约化,政府就要从一个微观管理者转变为宏观管理者,把会展业真正推向市场。而把会展业推向市场关键就是政府要从政策、金融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引导,着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办展能力强的会展企业。再通过会展企业实现服务专业化分工,组展商进行服务外包,让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会展项目的营销策划上,会展服务接包商则通过不断提供专业的会展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3.培养会展人才,提高专业运作水平。

  会展人才缺乏是制约醴陵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促进醴陵会展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大会展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两种渠道:一是“内培”。组织从业人员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到先进地区学习办展的成功经验。二是“外引”。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引进一批专业会展人才。只有在专业会展人员的策划下,我市举办的展会才会取得省时、省力、省钱、效益高的效果。

  4.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会展环境。

  政府要结合醴陵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会展业扶持政策,对企业办展、参展给予相关支持;鼓励企业办展、参展,鼓励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为其在醴陵发展提供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专业机构落户醴陵,鼓励专业机构积极参与醴陵举办的各种展会活动的策划、评估、服务等相关工作,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会展环境。

  5.完善硬件设施,提升综合配套能力。

  要做好会展区域详细性规划,进一步加快会展区域内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二期、1915特色街区、展览馆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道路、公交、绿化、亮化等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展馆设计要注重质量,配备一流的展馆硬件设施,如展馆的展览面积,通气、通水、通电、通信等都要达到标准化程度,以便为参展商提供保障;馆外要配备绿化休闲场所和停车场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便利服务。醴陵在举办第二届瓷博会前,展览馆周围的配套设施一定要完善好。只好这样,才会让远来之客享受到游、吃、住、行之方便服务;只好这样,才会让我市举办的展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重视信息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而信息技术也逐步渗透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就必须重视会展业的信息化建设,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会展业的信息化进程,以便提高会展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在会展业中的应用是关键,作为会展企业,要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会展前宣传促销、会展中销售管理和会展后客户跟进中的巨大作用。醴陵今年将举办第二届瓷博会,建议建立会展信息平台,市民可以在平台中查询到会展的布置情况、参展企业信息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7.加大对外宣传,打造展会品牌效应。

  要加强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宣传醴陵展会情况、展会成果及展会亮点及特色,不断扩大醴陵展会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醴陵展会的品牌效应。

[供稿:醴陵市统计局 陈艳]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