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关于2005年湖南省信息化发展情况综述

湖南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湖南省信息产业厅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6-08-3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一、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省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81万公里,增长3.9%;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1216.62万门,增长8.5%;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585.87万户,增长7.7%。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5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9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8万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1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8.6部/百人,比上年末分别提高1.8部/百人和3.1部/百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2.5℅,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4%,提高0.36个百分点。互联网上网人数348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国上网人数的3.1%,占湖南总人口的5.2%,互联网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

    二、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显现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占全省GDP4.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0.60亿元,增长12.4%;邮政业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1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153.01亿元,增长37.3%;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增加值20.19亿元;增长43.3%;新闻出版业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60.5%。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全省共有信息产业法人单位4594户,占全省法人单位总数的6.5%。信息产业从业人数18.85万人,占全省从业人数的2.5%。

    三、信息化服务“三农”,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完善。至2005年末,全省已建成省本级、14个市级、89个县级、18个农产品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1400多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构建了省、市、县、乡(镇)、农户“四级一户”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农业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2005年,全省依托农业信息网络发布的各类农业资讯,引导调整种植业布局565.4万亩次、养殖业布局96.6万头、农产品加工布局228.8万吨,增加产值10.21亿元,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105.3万吨,交易额达33.65亿元。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初见成效。全省已初步建立了具有本地特色、涵盖实用技术等农村科普主要内容的科普资源库,收集整理声像资料450多小时,文字图片资料近100万字。
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有了新的突破。2005年,在全省14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试点。

    四、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凸现

    2005年,机械、冶金、石化、能源、交通运输、建材和造纸等行业广泛应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效果显著;煤炭、有色金属等采矿行业推广应用电子安全监控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了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提升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金融、海关、交通信息化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会信息化加快推进,为建设和谐湖南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育信息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省教育网络中心和教育门户网站(湖南教育网),近90%的高校、60%的中小学建设了校园网或通过各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基础数据库开始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进展迅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分中心55个,与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合作点达10000余个。公共卫生领域在全省14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试点。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顺利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实现了部、省、市三级数据联网,工伤、生育保险业务信息系统搭建成功,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系统实现了部省联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五大险种实现了统一征缴。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开展,防洪工程数据库初步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建立起覆盖湘、资、沅、澧及洞庭湖区的水文站网体系、湘江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

    五、信息化促进了大流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我省对外开放环境

    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05年5月23日,全省大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已达48家,接入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达3000家,覆盖了全省14个市州、34个市辖区和88个行政县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

    “电子海关”建设升级换代,“电子口岸”建设快速发展。推广应用了便捷通关、快速通关、无纸通关、区域通关、陆路通关等一批通关监管业务信息系统,形成了为“大通关、大物流、大经贸”服务的统一信息平台,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通关服务。开通了CEPA原产地证书电子联网核查系统促进了湖南与港澳地区之间经贸发展。2005年末,关区内电子口岸入网企业2328家。长沙海关关区全年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比上年分别缩短了1天和0.5天,审批新增“网上支付”企业11家,总数达21家,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征税1.52亿元,同比增长390%。

    交通信息化以《湖南省公路、水路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行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对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的功能,为我省交通规划、公路设计、基本建设、航道港口、客货站场、交通流量监测、公路航道养护管理、桥梁养护管理、交通紧急救助,以及搭建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六、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总体框架初步形成

    省级政府网站建设比上年有很大进步,在2005年度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总分为40.53,在全国排第15位,较上年上升了12位。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总分为29.40,比上年提高了2.8分,总分排全国第11位。县级政府网站绩效总分为15.56,排全国第7位,绩效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内网纵向网络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外网平台于2005年12月28日开通。

    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财政系统推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增值税管理系统为主的“金税工程”(一期)和以税收综合征管系统为主的“金税工程”(二期)建设先后完成。地税系统建立了功能齐全、业务规范、监控严密的综合应用系统,覆盖地税各项业务。财库银横向联网省内成功运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市场监管部门加快专项工程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市场监管。“金盾工程”在网络、资源库、应用系统各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国土部门加快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审计系统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现实需求和发展动态,促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普及应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增强了监管和服务功能。统计系统围绕用户需求,坚持效益优先,在统计信息化工作中干出了自己的特色,促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增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快速监测能力。

    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信息内容产业蓬勃发展

    2005年,各部门、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湖南省人口基础信息库到2005 年末已加载各类数据6750余万条。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完成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省级和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省基本农田数据库、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和市州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省市县三级采矿权数据库和省级探矿权数据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成效显著。在湖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采集20万户企业和1200多万条个人的信用信息;工商部门承建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拥有150万户企业和个体户约5500万条信用信息。

    信息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动漫产业年产原创动漫2万分钟,占全国原创产量的70.0%。

    八、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2005年,全省约69%的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发生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针对和利用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共发现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398起,较上年上升43%。

    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互联网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了互联网信息涉密情况的检查,依法严惩了一批网上赌博违法犯罪人员,成功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网络欺诈、网络赌博和色情等网络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失泄密事件得到有效防止。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增强。继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成立后,市州相继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日常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九、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省信息化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实际需求,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即电子信息产业的部分主导产品已处于生命周期中从最高峰往下滑的阶段,缺乏投资力度,发展后劲不足,与其基础地位以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与其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适应;政府缺乏统筹规划,企业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对接不适应;物流信息化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与现代金融、现代交通、现代通关的发展不适应;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与信息化应用的发展、信息安全形势的需要不适应。从深层次来看,信息化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调控力度,信息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