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6年湖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综述

湖南省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国湘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7-01-2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建设和谐湖南,全省经济呈现“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平稳,增长较快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7493.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1.3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123.46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038.4亿元,增长12.4%。全省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12.2%和12%。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2006年,全省农村投资457.08亿元,增长27%;财政支农支出87.4亿元,增长21.5%;千村示范工程全面启动,1211个示范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全省建设饮水解困工程172处,帮助21.33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5.93万口;建成县到乡镇公路1909公里、通村公路22255公里。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295.42千公顷,增长1.5%;粮食总产量2901.18万吨,增长1.6%。全年出栏肉猪7700.57万头,增长2.7%;出笼家禽60447.05万羽,增长5.5%;水产品产量190.74万吨,增长6.4%。全省166家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475亿元,实现利润21亿元,分别增长15.1%和15.3%。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2006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2667.8亿元,增长16.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3.2亿元,增长20.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1508.89亿元,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3.9%。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9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二、宏观调控成效显现,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

    一年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效明显。主要表现为:
 
    投资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2%,增速比上年快29.4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76.16亿元,增长27.4%。基础设施投资881.71亿元,增长15.1%。其中电力、交通、水利、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投资810.52亿元,增长26.3%。

    信贷投放重点突出。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233.6亿元,全年新增650.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199亿元,多增61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41.6亿元,多增73.4亿元。工业、农业和基本建设贷款分别新增197亿元、89亿元和240.9亿元,分别占全省新增贷款的30.3%、13.7%和37%。

    物价基本稳定。2006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1%,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0.9个、1.7个、2.9个和0.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继续改善。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6∶39.9∶40.5, 2006年调整为17.8∶41.7∶40.5,产业结构由“三、二、一”调整为“二、三、一”。

    三、经济内在活力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4.22亿元,增长15.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全省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9.3%和25.4%;汽车、液晶电视机零售量分别增长52.6%和7倍。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商品总成交额1032亿元,增长20.6%。

    内联外引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5.93亿美元,增长25.1%;实际引进内资885亿元,增长26%。世界500强已有40家在湘投资设立企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特色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81亿美元,增长30.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6.3%;钢材出口9.62亿美元,烟花、爆竹出口1.86亿美元,分别增长101.2%和24.8%。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034.7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53.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2036.9亿元,增长3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2.8%,比全省进出口增幅高30.4个百分点,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济效益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5.3亿元,增长20.3%。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742.51亿元,增长26.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64.75亿元,增长39.4%;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9%,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8.6%和7.6%。

    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地区继续发挥带动作用。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增长14.1%。“一点一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9%。“3+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2%。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2.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57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4.84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3.91万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34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45亿元,分别增长32.7%和17.9%。年末有98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5.59亿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折价)。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比上年提高2.3个和6.7个百分点。14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9个,增加2个。全省地表水满足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75.26%,提高4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5.5%,提高0.5个百分点。

    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2006年,全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86项,有1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47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提高2.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增长4.5%。全省普通高校96所,增加3所。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5.9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43个,增加29个县(市),覆盖农村人口2463.45万人,增加1551.23万人。全省运动员夺取9项世界冠军、26项亚洲冠军、26项全国冠军。

    2006年,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方面。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政策措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将进一步繁荣兴旺。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