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1年度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辞

湖南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统计局

(2012年8月14日)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8-1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呈现实力持续增强、追赶步伐加快、特色更加鲜明、园区强势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201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结果

  根据湘发[2004]17号、湘办发[2006]17号、湘县域发[2011]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2012年5-6月开展了2011年度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按照2011年修订的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万元规模工业增加能耗降低率、工业污染控制水平、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等14项考核指标,强县考核总量,先进县考核增长速度。经县市区申报、市州审核、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列入考核范围的96个县市区(望城区未参加考核)上报的2011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审核认定和计分排队,确定了20个县域经济强县市和1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初选名单。6月中旬,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等单位,分六个考核小组,分别对初选入围的经济强县市及先进县市区进行实地考核验收评估,最后确定了2011年度经济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名单 。

  2011年度湖南省经济强县市(按得分排名):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湘潭县、攸县、冷水江市、汨罗市、桂阳县、永兴县、湘乡市、邵东县、常宁市、澧县、沅江市、湘阴县、华容县、衡南县、衡东县、祁阳县。

  2011年度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按得分排名):泸溪县、嘉禾县、茶陵县、中方县、君山区、沅陵县、赫山区、蓝山县、道县、鼎城区。

  二、2011年度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重视程度提高。思想认识显著提升。各市州将发展县域经济摆在重要位置。湘潭市以县域经济发展作为经济提档加速的突破口,按照“扩权强县、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制定了12条政策措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对进入全省经济10强的县市奖励1000万元,对位次前进一位的奖励20万元。岳阳市将县域经济列为民本岳阳的考核内容,列入经济工作“四三六”重点工程,突出以城镇和园区为依托,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争先进位意识增强。醴陵市明确“赶学浏阳,挺进3强”的奋斗目标;湘潭县大力实施“两型引领、工业带动,和谐发展、科学跨越”发展战略,“十二五”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直指全省5强;湘阴县“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强盛湘阴”,咬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五年进入全省十强”。发展举措扎实有力。越来越多的县市区分析研究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形势、特点,积极采取措施破解发展瓶颈。君山区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双峰县认真分析全省经济数据,找准本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对照强者找差距,结合实际定措施,经济实力首次迈入全省县域第二方阵。

  (二)实力持续增强。表现为:总量持续扩张。全年县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71.8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占全省总量66%,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GDP过200亿、100亿的县市区分别有26个、68个,较上年分别增加17个、26个。县域财政总收入821.97亿元,较上年增长34.7%,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3.4%;财政收入过20亿、10亿的分别有7个、18个,其中长沙县过100亿元。20个强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2亿元,财政总收入384.22亿元,分别占全省县域总值42.6%、46.7%。长沙、浏阳、宁乡、醴陵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分列18、64、68、98位。均量大幅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227元,人均财政收入1472元,分别增长23.5%(现价比)、31.2%。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534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6556元,增长18.7%,增幅均高于全省水平。运行质量趋好。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 20.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6.3%,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县域新型工业提速增效,总量、增速、比重呈现明显上升局面。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6955.96亿元,增长42.6%;利润1315.98亿元,增长34.1%。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8%。强县工业经济带动明显,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8%。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全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67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占全省总额的59.2%;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9亿元,较上年增长17.9%,占全省总额55.5%。

  (三)追赶步伐加快。长株潭强县市持续领跑县域经济,中等发展和欠发展水平的县市区追赶步伐加快。桂阳、永兴、祁阳等湘南县市充分利用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引进大批战略投资和龙头企业,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11年县域经济考核入围30个县市区中,湘南三市占据三分之一。祁阳进入20强之列,桂阳首次挺进全省10强,嘉禾、蓝山、道县迈入发展先进县行列。澧县、沅江、湘阴、君山等洞庭湖县市区突出生态优先,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推进的新路子。湘阴县引进远大可建、中联重科、中铁重工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填补了中央企业、上市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三大空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首次进入我省20强。以泸溪、古丈、凤凰、沅陵、茶陵等为代表的武陵山片区县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试点的重要机遇,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做强旅游产业,增创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2011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县域平均增长速度。泸溪、古丈县的财政总收入增长90.56%、52.5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和第四。沅陵县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全年接待游客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

  (四)特色更加鲜明。各县市区依据自身的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长沙县机械制造产业占全省五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首个最完整汽车车系制造区域;邵东县小商品闯出大市场,打火机出口突破1亿美元,单项工业产品出口全省第一;桂阳的烤烟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烟草总税收2.2亿元,烟农增收7.5亿元。2011年,新增湘丰、金典、红官窑、伟特家具、永吉红包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浏阳的永清环保、尔康制药,宁乡的加加集团、桃源的万福生科等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汨罗、永兴、常宁的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了90%以上。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澧县借力城头山遗址开发,兴建集“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道县加快廉溪故里景区建设,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镇特色逐步显现。各县市区以县城扩容提质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工程。如祁阳打造了中兴公园、湘江风光带等一批城市亮点;泸溪县重点抓涉江楼、辛女广场等十大标志性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鼎城灌溪、临澧新安、津市灵泉等一批特色城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五)园区强势发展。载承能力增强。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培育支柱产业重要载体。湘阴县创新办园模式,与省轻工行办合作建设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成为全国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第一个创新示范产业园。邵东、祁阳、中方等县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县级一流新园区。经济效益提升。湘潭县天易工业园实现财税收入5.5亿元,增长53.3%。浏阳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全省首家“两型”示范园区,实现产值354亿元,增长50.2%。嘉禾县坦塘工业园初步形成了铸造、锻造产业聚集区,生产出全省第一台数控激光切割机,2011年完成工业产值34.4亿元,实现税收37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5.6%和19.7%。发展活力增强。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醴陵市坚持项目立园,世界陶瓷艺术城、华联火炬电瓷园、汽车零配件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园区企业增至87家。

  (六)幸福程度提高。城乡统筹快速推进。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由上年2.6:1缩小为2.5:1,强县市城乡收入差距为2:1,明显小于全省城乡收入差距2.87:1。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风景线造林等重点工程,县域森林总蓄积量40108万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8%。取缔和关停“五小”企业、落后产能企业,严把项目准入门槛,节能减排有效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广泛推广应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县市区更加注重用创新的举措改善民生。蓝山县率先在全国推行“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被卫生部认为是“可行、可调、可控、可复制”的医改新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进“9+3”免费职教模式,成为全省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