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向着全面小康加速迈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02

打印本页

  本报记者 魏琳 周碧红/

  曾青华,是长沙市宁乡县大龙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自2011年底合作社挂牌成立以来,用他的话说,他感到“一年比一年幸福,一年比一年有奔头儿”。

  近年来,按照全面小康“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长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调推进的全面小康之路。曾青华所在的宁乡县老粮仓镇,大胆创新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规模化生产,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等“美丽乡村”经济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家致富门路,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宁乡县金洲镇邓晓勇曾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2010年工业区建设拆迁后,他拿着90多万元的拆迁款来到了关山村,与家人一起开办了农家乐“大自然农庄”,并种植了15亩葡萄树。邓晓勇一家精耕细作,去年仅葡萄就卖了50多万元,再加上农家乐等项目的盈利,全年毛收入近100万元!宁乡县在大步迈向小康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邓晓勇受益于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而住上了洋房、开上了汽车,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长沙市统计局局长刘金文告诉记者,2014年长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超过90%,小康进程稳步推进,实现程度居全省第一。她解释说,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7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科学、及时、准确开展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成为了统计部门职责所在。为此,长沙统计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部门联动、核查指导等机制,形成了全面小康监测大统计格局,确保了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及时准确、科学客观,为各级领导决策、推进全面小康工作发挥了参谋作用。   

  在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过程中,长沙市统计局通过强化部门分工协作,探索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的138个基础指标进行了全面分解,对部分在常规统计中尚未进行统计的指标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实现了由统计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全面小康统计格局,使部门统计与常规统计相结合,确保各项指标监测到位,做到好、快、准,下好全市统计监测“一盘棋”。

  “分析深入、客观,建议切实、可行,请相关部门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曾对统计局报送的全面小康课题研究报告做出了这样的批示。刘金文介绍说,目前,全市小康推进工作已形成统计部门抓监测、相关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统计局根据小康监测情况,做到了季度有监测分析、年度有研究报告和形势研判。同时,针对统计部门提出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指标,相关部门都会逐一拿出方案,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表、定责任人,毫不含糊。

  “对全面小康统计数据质量,统计部门有严格的把控措施,已经建立了数据质量核查指导机制,实现了从基层报表的收集、整理到汇总、上报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形成了全市统一组织、指导、协调的统计数据质量网格化管理体系。”刘金文说,每年,市委领导都会带队赴区县调研,督查指导重点区域全面小康推进及统计监测工作;每季度,市统计局就会联合市小康办,有针对性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开展数据质量指导核查,填写指导核查登记表并进行通报,对指导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监测,以确保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文章刊发于2015年12月2日《中国信息报》

长沙:向着全面小康加速迈进

11049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