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上午,湖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长沙召开。会上传达贯彻了国务院有关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并对全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相关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
图:会议现场
会议由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主持。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马勇作了题为《加强领导 科学组织 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讲话,对如何搞好全省农业普查作了具体安排。长沙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张湘涛介绍了长沙市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经验。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杨泰波同志作了总结讲话。
图:杨泰波讲话;马勇对全省农业普查作具体安排;陈吉芳主持会议;张湘涛介绍长沙市农普前期准备工作经验
杨泰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总要求,一是要提高认识,充分明了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二是要明确目标,准确把握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三是要落实责任,扎实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各项工作。
杨泰波指出,农业普查是一项摸清“三农”状况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决定每10年进行一次。十年过去了,“三农”情况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次普查就是在新时期,进一步了解“三农”状况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步骤。深入了解农村新变化,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准确把握农民新变化,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全面认识农业新变化,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综合评估国情国力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
杨泰波说,这次农业普查有五项主要任务:一是通过这次普查,科学判断10年来“三农”的发展变化,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服务。二是通过这次普查,客观评价“三农”政策的成效,为党和政府指导“三农”工作服务。三是通过这次普查,深入开发“三农”统计信息,为农业生产者和社会公众服务。四是通过这次普查,努力加快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为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服务。五是通过这次普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比较研究,为扩大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
杨泰波强调,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高质量地完成好这次普查任务。为此,特提出八点工作要求: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密切部门配合;三是积极落实经费;四是搞好宣传发动;五是精心设计方案国;六是保障人员素质;七是依法如实填报;八是确保工作进度。
图:主会场与市州分会场
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各市州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主会场,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普查的负责人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了会议。新华社、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红网、省人民广播电台、湖南经济广播电台、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当代商报等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图: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相关链接
1、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及时间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出发,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性决策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基本的“三农”信息;为建立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平台,完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提供支持。核心是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填报任务,并按时完成数据处理、资料发布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
第二次农业普查的范围和对象设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单位、农村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
第二次普查的时期标准是2006年1月1日至1 2月31日;时点标准是2006年12月31日。
2、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包括农村住户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农户类型、土地经营状况、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情况等。
二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社区环境、住房条件和生活设施、粮食安全信息等。
三是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居民迁移情况,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行业分布、劳动时间、职业、地点和地区类型。
四是农业土地利用状况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包括农业用地的规模与分类,特别是实际的耕地面积,另外还包括农林牧渔业的产出信息,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等。
五是农村投资规模。包括农户家庭投资规模和乡村集体投资。普查的内容有农户的固定资产购买情况、重点农户的生产经营投资和乡村集体的投资情况。
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生产规模、投资、雇工、产出及产品销售方面的情况。
七是农村贫困的小区域估计基础信息。通过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调查,以及和乡镇的综合信息相结合研究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小区域贫困规模与程度。
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包括农业服务业的主体、经营的规模及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另外还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情况等。
九是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建制镇吸纳的人口、企业个数和从业的人员等情况,另外还有镇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十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包括乡(镇)、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要求通过普查获得农户、农业生产单位、农业服务业单位等基础信息,以作为开展抽样调查所需要的抽样框。
[宣传中心 省农普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