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国湘就全省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刘国湘:大家知道,我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长12%,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快全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该压的压、该保的保的结果。从目前全省经济的走势看,其发展环境和发展来势是好的。一是世界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9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5.1%,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长3.4%和2.4%;国际间投资和贸易依然活跃。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也有利于我们扩大出口。二是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快0.8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10.5%左右,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三是我省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省委、省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狠抓招商引资,狠抓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随着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依然强劲,规模工业快速增长的势头仍将保持;再者,我省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结构升级逐步加快,这种良好势头有其内在支撑因素,这也是拉动我省未来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然,目前我省也面临着农民增收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投资增幅回落和新开工项目减少等问题,这将不同程度影响我省后期经济的增长。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到,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前三季度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6.5%,第四季度,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有所提高,也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大的松动,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总之,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形势,我省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在第四季度还会延续, 总体上还是能够保持目前这种发展态势的。
2、“湖南经视”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我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而投资对湖南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请问下一步我省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投资增长?
刘国湘: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南,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1—5月增幅达到31.8%后,已连续4个月回落,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今年上半年、1—7月、1—8月和前三季度分别只增长6.5%、3.4%、5%和4.2%,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5.8%、43.9%、54.9%和56.9%。因此,我省要积极有效地引导投资增长。怎么引导?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实行的是“有保有压”的原则,我们就应善于朝着符合科学发展的方向,做好“有保有压”这篇文章。
该压的坚决压。这已在上半年取得了成效,如:房地产投资增幅开始回落;重点监控的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高耗能施工项目减少;等等。该保的则要坚决保,千方百计地保:
一是力保符合国家政策的投资。如:善于开发新农村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项目,如农村公路、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项目;前三季度,全省农村投资271.9亿元,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7%,分别比城镇投资和去年同期快4.5个和20.1个百分点。积极争取国家对水稻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的专项投资;争取国家对老工业基地装备改造、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投资,抓住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在中部延伸的机遇,努力争取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投资;还有节能降耗方面的新项目等。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基础产业完成投资888.49亿元,增长24.2%,增幅比去年同期快6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48.7%;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34.91亿元,增长33%,比城镇投资增长快5.8个百分点。要抓紧开展核电可行性研究,加快风电厂选址工作,着手城网和农网完善配套工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设、干线公路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汽车站场建设和水上交通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抓好城市污水、垃圾、医疗废弃物处理,建设、完善地下管、线网络;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抓好信息基础设施设备改造、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和农村通信扶贫工程等项目。
三是引导非国有经济投资。从前三季度看,全省非国有经济投资1329.64亿元,增长30.8%,比国有投资增速快6.2个百分点,已占到全社会投资的61.6%,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无疑是今后投资的主角。要引导非国有经济投资生产性领域,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
四是狠抓外引内联项目的落实。前三季度,全省内联合作项目3815个,合同资金260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8%,完成全年计划的80.9%。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75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37亿美元,增长44.8%。特别是在首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我省共签约外资项目276个,合同引进外资84.4亿美元;内资项目391个,合同引资607.5亿元。应抓紧实施签约项目,提高签约项目的履行率和资金到位率。
刘国湘:我省应以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
一是要抓好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我省工业存在优势产业优势不足的问题。从 1-9月的情况看,规模工业中十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20.2%,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0.3个百分点。要加快我省工业化的步伐,必须把优势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推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引导优势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强化节能降耗措施,真正迈上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要抓好与优势企业协作配套,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1-9月,规模工业中的中小企业实现利润占全省总量的70.6%,发展前景看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应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通过中小企业与优势企业的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企业、名优产品和大型项目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专业化协作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打造配套半径小、区域整体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环境,提升我省工业的整体实力。
三是要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我省规模工业企业,产品开发能力较弱。要依托我省科技力量、科技成果的优势,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突出转化重点,加快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高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四是要抓好园区建设,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到9月底,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已达102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2家;实现增加值329.08亿元,增长28.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9.9%。要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搭建优良的园区产业发展平台。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合理选择园区的产业定位,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最有效利用区域发展资源的特色园区。
五是要抓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推进核心增长极产业集群。1-9月,长株潭三市GDP为1981.47亿元,增长13.8%,比全省快1.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为38.5%,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长株潭三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11.69亿美元,占全省的63.6%,比重提高8.9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市是我省经济增长极,聚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因此,要充分发挥三市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互补性,加大联合力度,努力做大做强。把管理、研发、营销的中心和基地建在中心城市,推动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省扩散辐射。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