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省统计局局长刘国湘、湖南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张光友
就2007年湖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8-01-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1月19日下午,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2007年湖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会上省统计局刘国湘局长、湖南调查总队张光友副总队长回答了记者提问。

    1、香港大公报记者:您刚才指出,2007年我省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此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请问,这与我们的强调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比重”是不是相冲突?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刘国湘:我认为: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比重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俗话说“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只有巩固好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实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确保整个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富民强省潜力和希望在工业,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民富省强。只有壮大工业经济,才能扩大经济总量,才能增强经济实力和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对加快第一、二产业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二、三产业比重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二、三产业比重低。我省二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我们强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并不是忽视农业,而要更加重视农业;并不是要农业经济总量减少,而是希望农业经济总量相对比重降低;并不是要农业增长速度放慢,而是要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长;并不是放松农业,而是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城市、支持农村,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 

    2、湖南日报记者:2007年,我省经济社会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请问其主要原因有哪些?在宏观调控趋紧大环境下,我省如何实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

    刘国湘:2007年,我省经济之所以实现良好的运行态势。

    从工作角度讲,这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三个基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抢抓宏观调控机遇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务实,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的结果;是全省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

    从经济运行角度分析,一是新型工业化发挥了强大引擎作用。规模工业增速比上年加快4.2个百分点,利润增长70.1%,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二是农业克服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增产增收,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2%,为近十年来最高增幅。三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增速达32.4%,也是近五年来最快的。四是消费市场继续走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五是重点区域带动作用明显,长株潭三市生产总值增长15.7%,比全省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六是生产要素供给宽松支撑有力,煤电油运供需保持基本平衡。如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807万人次,增长22.4%,为中部六省中增长最快的。

    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整体上是从紧的,如何在这个大背景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继续抓好新型工业化。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抓好自主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抓好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超前抓好工业项目储备。

    其次,要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虽然是从紧的,但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仍是调控的基调。那些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环保、关系民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领域和项目,仍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所以,要抢抓各种机遇,在紧中求活中抓好投资。要选准项目。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要引导投资。要把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投向基础产业,投向节能减排,投向社会建设,投向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的投资,争取争银信部门的支持,发挥银信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发挥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的主力军作用。

    再次,要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2007年底,长株潭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我省来说是一个大好事,也是一次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打造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增强长株潭的龙头带动和辐射功能,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

    最后,要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快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及时解决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努力解决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等问题;创新农民工管理政策,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

    3、湖南经视记者: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创十年之最,请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光友: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效益提升。2007年我省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企业效益全面提高,企业职工工资、奖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就业增加。2007年我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工程的开展,促进了就业人口的增加,提高了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到12月末,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户均就业人数为1.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02人。三是银行利率上调,证券市场火爆。2007年国家六次上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连续加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存款收益,居民利息收入增加。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火爆,股票持续上涨,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了居民投资回报收益率提高,同时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和理财能力的提高也为家庭资产的扩大增强了后劲。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7年国家加大了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社保标准得到相应提高。首先是全省部分地市相继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其次是从7月份开始湖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指导线确定为以工资增长率14%为工资增长基准线,最低工资6个档次均有不同程度上调。第三是各地针对物价上涨特别是猪肉涨价,为城市低保家庭发放了猪肉补贴和燃气补贴。五是增资政策的影响。2006年下半年,国家对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调整,到2007年初,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均按照新的工资标准发放到位。与此同时,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2007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力度很大,政策措施具体到位,成效明显。请您介绍一下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哪些方面的成效,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新的一年将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刘国湘:2007年是省委、省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年。一年来,全省上下抓新型工业化的认识统一,氛围浓厚,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工业生产步入快车道。全省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3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规模工业增长24.3%,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二是企业效益实现大丰收。全省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高39.8个百分点;利润增长70.1%。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省新产品产值增长5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4%。四是节能减排取得较大进展。年内关停整治环洞庭湖造纸企业234家,拆除小火电机组7台45万千瓦,关闭整治小煤窑516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企业92家、103条生产线,全省钢铁、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比规模工业低2.5个百分点。五是对劳动就业、居民增收的贡献比较突出,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79.81万人,比上年新增4.3万人;应付工资总额316.59亿元,增长21.7%。六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37.69亿元,增长47.1%。

    与此同时,加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也面临着重工业和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的结构性矛盾,面临着土地、资金、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的制约,面临着产业限制、节能降耗等政策性压力等。

    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产业梯度转移等战略机遇,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投入,调整结构,创新机制,优化服务。调整结构,一方面就是要新上、多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多上、多发展一批新能源、新材料、IT产业和生物医药项目。另一方面,要搞好技术改造,用先进的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服务,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搞好服务。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必将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真正使新型工业化成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

[综研室 整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