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决策咨询22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8-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电商扶贫被列入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为了解农村电商扶贫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今年6-7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先后赴湘西、怀化对电商扶贫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电商扶贫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发展阻碍,为进一步发挥电商在扶贫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电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
  怀化、湘西同属西部大开发地区,是湖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两地下辖21个县(区),17个为国贫县,4个为省贫县(区)。2015年以来,两地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部署脱贫攻坚战役,启动电商扶贫工程,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经过4年的发展,电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筑巢引凤,搭平台,聚人才
  政府牵头,出台政策,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平台,即县有电商创业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商服务站,村有电商服务点,通过提供免费办公场所、税收补贴、项目扶持、创业贷款、专业培训等措施,筑巢引凤,吸引电商企业入驻,招揽电商人才加盟,电商企业逐年增加,电商队伍不断扩大。怀化各县电商创业服务中心已入驻企业260多家,电商服务人员近2万多人;湘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中心5个,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29个,其中1110个贫困村实现了电子商务全覆盖,开设网店30224家,2018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0余万人。永顺县松柏镇积极发展电商微商,鼓励群众开办网店,目前,网店从业人员已达800多人,微商460多人;电商激活了当地猕猴桃的生产与销售,也带动价格上扬,全镇3800多户村民,平均每户增收近6000元,成为了充满创新活力的“电商小镇”。
  (二)借船出海,主动对接,精准扶贫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思路,积极培育扶持本土电商企业,鼓励企业主动对接当地贫困村、贫困户,采取入股、代销、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彻底摆脱贫困。怀化佳惠超市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模式,自建3万平方米生鲜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实现300余品类农产品冷链分级分拣配送和80余品类农产品标准化加工配送,为2300户贫困家庭带来稳定收入;湘西三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建白柚基地、猕猴桃基地、莓茶基地等3800余亩,主动吸纳357户贫困户加入公司,签订“农产品代销协议”,每年为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永顺供销勤方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对接贫困户,采取订单方式,与192户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使贫困户由原来的每亩1500元提高到每亩4000元,极大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湘西盘古电商公司2015年开始从事农村电商扶贫,通过集中培训和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以及网上培训方式培训农村电商人才5600余人,其中3700余人成为拥有粉丝过千的农民网红,帮助800余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过万元;洪江市原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深渡乡花洋溪村投资200万元,打造300亩生态高山稻米基地,同时建设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生态旅游观光园,吸纳当地50多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帮助贫困户每户增收1.5万余元;靖州把发展杨梅产业作为推动电商扶贫的重要抓手,从事杨梅生产销售人员达4.3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2万余人,2018年线上线下销售精品杨梅510万件,1.02万吨,销售普通杨梅1.8万吨,销售收入6.58亿元,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600多元。
  (三)整合资源,物流配送到村到户
  电商扶贫首先要有好的产品,其次要有电商平台销售渠道,第三要有到乡到村的物流配送服务。近年来,怀化、湘西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实现了路、电、网村村通,为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基础,也为物流配送提供了保障。为了打通物流配送最初“最后一公里”,各级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如花垣县有农村淘宝、盘古电商、黑土麦田等农村电商服务团队,物流仓储企业25家,建成农村电商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面积1500平方米,整合顺丰、京东、邮政、优速、品骏、德邦、菜鸟、旋风以及村级服务配送站、交通班线等物流平台,全县12个乡镇、12个社区、217个村实现物流快递全覆盖,快递送达时效由原来的72小时提升到48小时,单件物流成本由12元降至10元,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物流运营模式。溆浦县整合县域现有物流、快递资源,成立物流配送联盟,建设物联网,实现农产品进城与消费品下乡资源共享,节约物流配送成本25%以上,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商品买卖。
  (四)因势利导,特色产业助贫困户创收增收
  怀化、湘西地处湘中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达68%以上,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历来盛产杨梅、猕猴桃、柑桔、茶叶、稻米等,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近年来,各级政府探索产业电商扶贫新路,根据农产品适种特点,合理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结出了累累硕果。怀化冰糖橙、靖州杨梅、黔阳黄桃、永顺猕猴桃、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腊肉、湘西黄牛肉等品牌已成国家农产品地标产品,深受消费者热棒。2015年因产量、物流、信息等原因,造成怀化冰糖橙大量滞销,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将电商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同时举办各种“冰糖橙节”活动,解决冰糖橙“卖难”问题,2018年冰糖橙快递包裹突破350万件,销售约3400万斤,相比2015年增加约8倍,促进了农产品增值,贫困户增收,农业增效。
  (五)创新模式,推动电商扶贫良性发展
  凤凰县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农副产品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配送模式。一方面是在贫困乡村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由中标电商企业对县级各机关、医院、学校食堂对农产品进行统一配送,并将配送范围逐步扩大到餐饮企业,另一方面是由电商企业将本地市场消化不了的农产品推向外地市场,从而达到贫困户、电商企业、消费者三赢的目的。洪江市经过多年实践,逐步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他们以培育“品牌”为推手,在柑桔、中药材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22家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和6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4家家庭农场,作为电商扶贫的突破口。注册农产品商标198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11个。 “黔阳牌冰糖橙”、“ 黔阳牌脐橙”、“ 黔阳牌大红甜橙”、“黔阳牌金秋梨”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黔阳”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性农业区域公认品牌,同时也给贫困户带来长久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二、电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供给矛盾突出,带动能力不强
  一方面是产业规模偏小。受农村土地产权影响,多数产业尚处在“小打小闹”层面,生产单元比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湘西州目前形成产业的只有猕猴桃和椪柑,产量分别达到6万吨和65万吨;由于品种改良没有跟上,椪柑已经成为滞销产品。衡阳市对口扶持花垣县,衡阳市餐饮协会愿意帮助销售花垣的腊肉,花垣县却没法满足需要。湘潭市对口扶持永顺县,步步高公司答应在300个门店免费提供场地,由永顺县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只要求每个专柜日销售额达到1600元,县里也只是试着开几个。另一方面是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捆绑还不够紧密,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难以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也影响了贫困户的增收。再一方面是受规模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多数产品仍处在最初的原始状态,产品的加工要到外地进行。如花垣的红薯要运到浙江加工,永顺的猕猴桃要到益阳加工。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的附加值相当低,不仅影响当地贫困户就业,也影响贫困人群脱贫。
  (二) 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电商扶贫需要懂农业、会技术、善营销的实战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怀化、湘西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 “外地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的现象相当普遍,导致专业的电商人才奇缺。2016年,靖州县启动农村电商扶贫时吸引了100多名电商人才创业,可到2019年只剩下十来个人。电子商务交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其中包括包装、营销、物流、保鲜、研发设计等内容。由于当地农民自身知识与文化水平等原因,且多数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农村居民以妇孺老人居多,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营销技巧比较困难。近年来,各部门虽然加大了对电商人才的培训,但由于方式单一,内容雷同,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仓储物流设施不足,配送成本奇高
  怀化、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居民居住分散,乡村道路技术等级低,物流配送远,个别地方物流还不能通达,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如,永顺的猕猴桃虽然已经形成产业,但缺少冷藏设施,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集散中心,一到发货旺季,需要将猕猴桃运至重庆秀山县和本省的常德市,才能周转开来。外地的货车到永顺县松柏镇,13米长的货车要走几公里才能找地方调头,一车货至少要到3个小集中点才能装满。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离县城47公里,离镇16公里,物流车往返一趟需要4个小时,平均每天不足10件,虽然政府在物流上给予了一定补贴,但物流成本还是比城里高出2倍以上。过高的物流成本也直接导致贫困户农产品 “卖出难”,同时也压缩了电商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电商盈利能力不强,生存比较困难
  怀化、湘西电商数量有限,规模偏小,现在主要收入来自中标的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一旦项目完成,自身盈利和生存能力就面临巨大考验。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不到50%,其他的基本上是“空壳”或“僵尸站”,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级电商服务点,也仅只为农民提供代购商品、代缴各种费用等方便,而在促进农产品进城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靖州杨梅,成熟采摘期只有15天,由于冷贮保鲜跟不上,可卖期不足1个月,导致部分电商企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永顺县邮政公司为促进农村电商发展,4.95元/个购进的包装箱给贫困户只要1.95元/个,非贫困户2.95元/个,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补贴,电商几乎不能盈利。
  三、 进一步推动电商扶贫的对策建议
  怀化、湘西电商扶贫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是湖南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电商扶贫是一项生态系统工程,包括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系统、电商交易系统、电商服务系统,它们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推进电商扶贫需要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发力。
  (一)加强宏观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几年的实践证明,电商扶贫的宏观政策支持体系建设还需加强:
  1、将农村电商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消费扶贫、乡村振兴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对有产业基础的非贫困县给予支持。
  2、制定鼓励人才下乡的具体政策。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必须要有人才支撑。要以事业留住农村的年轻人、吸引外出的年轻人回来,吸引城镇的人才下乡创业,形成新形势下的“上山下乡”。
  3、出台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证扶持政策。制定扶贫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扶持政策,帮助扶贫农产品建立生态产品优势。
  4、出台税收减免和补贴相关政策。实践已经证明,电商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的好,电商扶贫的效果就好。各地要从农产品龙头企业中筛选出一些电商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作为电商扶贫主力军,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在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上予以大力支持,改变过去那种普惠制撒胡椒面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确保扶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进一步做大做强产品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贫困地区要脱贫、要发展,关键靠产业。电商依托产业而兴,电商扶贫离不开产业的发展。
  1、要结合当地土质气候及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确定主打产品和主导品牌,避免产品雷同重叠。要连片种养,形成规模,要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储藏、营销,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品牌就是口碑,具有无法复制的竞争力。要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稀农产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品牌设计和培育中,融入人文、地域、风土文化,塑造农产品品牌的个性特色;要充分利用电商、节会及各种媒体宣传推介农产品品牌,提高公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要保护好品牌,实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保证农产品品牌质量。
  3、秉承保护乡村原貌的宗旨,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湖南特有的地质地貌和多民族文化,很适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要依托现有景点景区,打造具有湖南文化符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要盘活贫困村、贫困户土地、林地和闲置房产,引进大公司进行集中开发,将农特产品和旅游民俗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上推介和体验互动打造特色名片,从而促进贫困户长效增收。
  (三)进一步加大培训培养力度
  电商扶贫需要“领头羊”,更需要“成群羊”,必须加大培训培养力度。
  1、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者回乡创业,特别是吸引各类电商职业经理人、农产品经纪人、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等,将其发展成为电商带头人,带动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发展。
  2、要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改变现有部门各自培训的现状,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集中培训资金,开展多层次的电商知识普及培训;要拓展培训方法,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要扩展培训内容,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包装,产品营销、推广文稿写作、产品摄影、直播展示表演纳入培训范围。
  3、要把扶技与扶志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村贫困群体转变生产观念、致富理念,增强内生动力。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电商人才,通过培养,使其成为产品产业的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不怕种不出,只怕卖不掉”,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农户们的普遍疑虑。表面上看,这是一个销售渠道问题,实质上涉及整个产业链条,必须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1、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湖南农村的路、电、网建设,这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成本高,投资大,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的贫困村仍然不是很完善,路窄、网速慢、电不稳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物流通达时效,也影响电商扶贫的开展。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对原有的道路、电路及移动宽带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能满足贫困农村电商发展的需要。
  2、着力打造规范高效的物流配送平台。省、市级政府要与国内大的物流平台合作,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县级政府要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建立和完善 “县、乡 ( 镇)、村” 三级物流体系,做好乡村源头物流与区域物流的有机对接。同时,依托产业园区,建立县域 “农产品统配仓库”,将一定范围内有基础产量的农产品放在仓库中统一发货,既能解决“发货难”的问题,又能降低快递费用。要推动社会资本投入仓储物流建设,着力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整合农产品物流配送,推动物流企业为农产品上行服务。
  3、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实施市、乡、村、组四级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黑名单制度”、产地准出等制度。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信用环境。
  4、建立农产品生产信息支持体系。加强特色产品的“产品库”建设,广泛搜集、筛选、比较、规范各地易于线上销售的农土特产品,将其产地、数量、质量、形态、联络方式等等基础资料全面整理归档,建立电子档案库。强化信息监测,采集监测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加强分析预警,搞好信息发布与精准推送,用“大数据”指导生产、引导市场、服务决策。

承办:贸外处
执笔:唐根深 张飞燕 郑石明
核稿:徐 林
责编:罗 彬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