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工业经济大跨越 中部崛起新湖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决策咨询2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9-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70年栉风沐雨,70年奋斗不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湖南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积极推进工业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工业总量跨过万亿台阶,运行质量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从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70年砥砺奋斗,湖南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
  (一)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湖南工业几乎为零,基础十分薄弱,是典型的农业省份。1949年,全省仅有24家官营企业和1376家私营小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工业净产值仅占国民收入的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总体实力不断壮大。全省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2.9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916.38[1]亿元,年均增长1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0.6%上升至32.7%。分阶段看,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年-1957年),全省工业快速增长。全省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倍。“一五”期间,在工业投资的大力推动下,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8%。1957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比1952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二五”时期至改革开放以前(1958年-1978年),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等影响,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湖南工业经济一度严重受挫,遭受巨大损失,但最后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拨乱反正,工业的星星之火得以保全,并在后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1978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51.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18.5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3%,比1952年提高24.7个百分点。1979年-201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不断深入,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屡次刷新纪录。1999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千亿元大关,2005年突破2千亿元,2007年突破3千亿,2012年突破9千亿。按不变价格计算,2012年比1978年增长59.5倍,年均增长12.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2%,比1978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湖南工业经济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期,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总体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2018年,全省工业经济年均增长8.1%,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年均增长8.4%,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
  (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工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全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工业生产能力快速扩张。钢铁、建材、化工等基础原材料能源类产品已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2018年,钢材产量2374.69万吨,比1952年增长79154倍;发电量1418.77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7466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66.83万吨,比1970年增长15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348.33万吨,比1949年增长11610倍;水泥产量10920.60万吨,比1958年增长700倍;化学纤维10.77万吨,比1972年增长76倍。
  生活消费型工业产品实现了从供应不足甚至无货可供到供应充足的根本性转变,工业生产较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纱产量99.70万吨,比1949年增长498倍;汽车69.13万辆,比1969年增长34562倍;卷烟1635.56亿支,比1949年增长65倍。
  高技术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5.9倍,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2.1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倍,机床数控装置产量增长30.9%,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增长85.5%,硬盘存储器产量增长27.4%,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0%,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增长18.8%。
  二、从体系单一到多元并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解放初期,全省工业企业为数不多,工业部门更是残缺不全,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一)工业体系逐渐完善。70年来,全省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工业行业由小到大,汽车、电子通信、轨道交通等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省工业企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3个中类行业、584个小类行业,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
  (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传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通过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全省下大力气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规模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2.8%、37.5%和16.4%,比全部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快33.5个、28.2个和7.1个百分点。产品结构逐步调优,中高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18年,中小型型钢铁道用钢材产量比上年增长109.4%,中厚宽钢带增长27.8%,无缝钢管增长17.5%,特种铁合金高碳铬铁增长12.5%,精炼铜增长24.4%。
  (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钢铁、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占工业的比重较大,是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整体技术含量水平不高。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12年,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4.6%和7.5%,到2018年,高加工度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6.3%和10.6%。
  (四)工业布局渐趋合理。解放初期,长沙、湘潭、衡阳3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40%以上。之后,湖南工业建设逐步向西推移,向南、北、东展开,形成以京广线为轴心,湘黔线为支架,多个城市为依托的辐射型分布格局。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全省加快四大区域的工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工业布局:长株潭地区发挥区位、技术和人才优势,成为全省现代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结构优势明显,打造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钢铁与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轨道交通、食品制造与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形成一大批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中联重科、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广汽菲亚特、吉利汽车、中车株洲等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湘南地区通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立足丰富的资源,提高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的加工程度,向精深加工、高增值方向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利用较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促进产品加工向高端环节集约发展。华菱钢管、富泰宏精工、金杯电工、金贵银业、宇腾有色等企业成为行业带头人;大湘西地区重点发展与当地环境容量相适应的特色轻工业,如特色农林产品加工、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制造等,打造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着力打造湘西地区特色农产品、林产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湘窖酒业、酒鬼酒、大康九鼎、松龄堂中药饮片等企业成长较快。 
  三、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方式转变。
  (一)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湖南工业经济效益同规模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26.95亿元,比1998年增长542倍,年均增长37.0%。工业是财税增收的主力军,在财税增收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税金由1978年的10.33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51.46亿元,增长13.7倍,年均增长15.2%;2018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623.76亿元,比2012年增长43.4%,年均增长6.2%。同时,湖南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工艺改造力度持续加大,煤炭、冶金、造纸等传统行业落后产能逐步出清,资源消耗、生产排放稳步降低。2013-2018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平均下降5.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2018年,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三大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2年分别下降64.1%、63.8%和46.4%。
  (二)创新驱动日益增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湖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2018年,全省工业专利授权量增长29.1%,2014-2018年年均增长11.9%;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5604.58亿元,2013-2018年年均增长12.6%;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4%,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三)集约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着力推动“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产业布局调整,鼓励和扶持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形成了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多个特色园区,园区充分发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主要载体和窗口作用。2018年,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比整个规模工业快1.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9.7%,比2012年提高25.6个百分点,集聚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四)非公经济活力尽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湖南工业发展基本依靠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极。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3.9%,比2005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2.1%,比2005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发展活力充足。
  历经70年拼搏奋进,湖南工业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我们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抢抓中部崛起新机遇,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落实“三个着力”明确要求,不负“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进一步推动湖南工业高质量发展,以实干实绩守初心、担使命,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1] 年快报数。

承办:工业处
执笔:陈 思
核稿:徐 林
责编:刘昕毅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